在单位里面当个副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副职,有协商权、无决定权。主要职责就是要辅导好正职。一般副职在单位里都是比很被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副职一般都有一定的能力,而且到正职只差一步。所以,很多副职的想法是再进一步。所以,多数干副职的,都不是很服气正职,但是官高一级压死人。有能力的副职,很多想法可能会被正职给否定掉,时间一长,就觉得正职领导很多地方可能不如自己,为什么不如我的人要当我的顶头上司?这是很多副职经常私下抱怨的地方。

同时,有能力的副职会有很多想法,但是一个部门的工作,一定是以正职的思路为主的,所以,副职很多时候的想法都不能实现或者被正职给压制着,把自己当做一个怀才不遇者,这能不憋

第二、正职要维护自己的权威,一般不会太让副职太出风头,所以,副职的能力并不会完全释放出来。正职本身就有一个想法:他说我的下属万一有一天成了我的上司,那多没面子。所以,正职一般会适当的打压下副职,不让他太过于高调。所以,我们看到,除非正职获得升迁,副职直接越级提拔的很少。我们经常会看到,单位的正职和副职关系不好,但我就是利用我是你上司的权威打压你,你能奈我何?一旦出头就被打压。

第三、副职的做了很多工作,业绩也不错,但是并不会完全被上级领导知了解。你工作怎么样,很多时候就是正职的一句评价。至于评价好坏,看正职的气度和你的运气了。职场就是层级分明,副职向正职汇报工作,正职向高一层领导汇报工作。这里面套路就非常深。

我们知道,开部门会议,一般都是部门正职参加,轮不到副职。比如,很多副职做的工作,都被正职拿来作为部门的业绩;还有一种情况,副职作出了成绩,领导会问正职:你下面的那个副职怎么样?正职说:能力是不错,但是管理水平上,我感觉还是差点。一句话,把副职的很多优点都给抹杀了。

副职并没有很多向高层回报的机会,即使去汇报,一旦反映正职的不好,领导肯定觉得此人心胸不够宽大,没有气度。

所以,副职一般都有如下的状态:

1、对正职表面上很服从,但私下里有所抱怨,但还不敢明着来。多数都是有怀才不遇的想法;

2、很多时候,不敢承担责任,因为有顶头上司压着;

3、会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升职的机会。




何南回答

哪儿痛你往哪儿扎啊老铁。

我们职场有句粗话,副职就是炮兵炊事班----别人打炮你背锅。

玩笑了。

在单位内,副职的利与弊要分两个方面说:

其一:副职是做正职的必要历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无法再产生如果去生而知之的大才了----比如十二岁当宰相的甘罗、比如三国的周都督等。那只是特殊时代下的产物。

在现代化的商业经营及行政管理中,第一要素是风险和收益的匹配,而驾驭这两种因素绝不是生而知之的,而是多年工作、长期收集各种资料形成的潜意识概念,如果你从来没有管理某一方面的经验,你百分之九十九无法掌控一个部门或者某个企业,更何况即使你是那个百分之一,也得老板认同和放心啊。

所以,从职务的角度而言,副职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再说一大家子人呢,凭什么你从员工一下子成经理甚至总监啊,也要大家服气不是?

其二:副职真的是小姐的责任丫鬟的命,任何单位的权责架构设计,都一般只设计到部门正职而非副职,副职的职责一般是配合正职做好某一方面的工作,这样就模糊了副职的权责概念-----其实是模糊了权的概念,责还是那个责啊。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一个副职,其实尾巴必须是夹紧再夹紧的,多干少说话是最大的技能。同时要尽可能的将功劳推给正职,这样当正职高升时会极力推荐你接班的。

我是何南,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副职就是:多干活,少发言,不争利,遇事当炮灰。

副职承担的是主管责任,凡事从谋划、安排、落实,一直到最后收尾,副职都要全程跟踪,一个操心不到,下面就可能出现漏洞,发生错误疏露,到时候自己忙前忙后地修补不说,一把手知道了,别说是骂了,一个不屑的眼神,都会让你很受伤。

副职都是业务骨干,是全能人才,也是文字高手。首先是业务必须精熟,不懂业务,你当的是啥副职?其次是管理,流程管理,人员管理,一个不到位,都会发生问题。第三是汇报,既要全面周到,又突出亮点,下面东拉西扯,或者网上复制粘贴,连校对都没做好,就交差了,副职必须反复修改,通宵达旦,成型的材料,个个都是样板模式。

遇事副职一马当先,当仁不让,事情太多,推无可推,只能抢着干,像老黄牛一样的不知道疲累。遇到问题,必须迎难而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遇佛杀佛,遇鬼说鬼话。不为领导档枪子,领导说你没有能力,不为下属挡枪子,下属说你没有担当。领导不待见你,没有前途;下属不待见你,遇事推托,工作更不好干。再来个投票打分什么的,影响不了你,也恶心恶心你。

万一倒楣,碰到个问题,要承担责任了,副职是躲无可躲,分工文件上是你的事,那么第一责任人就是你;办事过程中有你的签字或者留痕,那么你的直接责任铁证如山,也躲不过去。领导需要你牺牲,下属需要你挡事,无论从那个方面来看,副职都是责无旁贷。

如果有了好处,尽量躲得远远的,不要争权夺利,更不要有占便宜的念头。一是党纪国法在前,二是你这职位,你这年纪,就不是考虑享受的时候。即使为了避嫌,也要躲得远远的。

冲锋在前,享受没有,苦干死干,往死里干,即使累死,也还落个好名声。千万别多想,想东想西,想责任,避免不了;想利益,又得不到,反而容易抑郁。




作为在两三个单位当过副职的我,对这个问题有着充分的发言权。我想结合自身经历来谈谈我的体验。我第一次当副职是在一个乡镇任党委副书记,第二次当副职是在一个区县党委的常委部门任副职,第三次是在某个市级政府组成部门任副职。个中滋味,容我娓娓道来。

第一,既要贯彻“一把手”意志,又要兼顾干部职工感受。要想当好副职,必须要把“一把手”的意图在单位很好的贯彻下去,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下面干部职工的感受。一句话,既要有刚性,也要充满柔性。刚性和柔性还要很好结合,体现原则和灵活。有时候“一把手”的决定可能不近人情,这时候就需要副职去充当“一把手”和普通职工之间的润滑剂。夹在中间的感觉是很难受的。我的做法是找一切合适的机会与职工聊天交流,喝点小酒也不错,反正想尽一切办法与大家充分沟通,做好思想工作。同时,在时机成熟时加强与“一把手”的交流,从而让单位上下拧成一股绳,凝聚起合力。

第二,既要维护“一把手”权威,又要考虑单位实际情况。这也是考验副职能力水平的关键。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吧:我在部门分管财务时,一次单位会计找我签发票,是“一把手”的接待费用。那张票据金额不小。我让会计找来办公室主任询问情况,主任说那天上了名酒。那时虽然没有八项规定,但接待费用是纳入单位预算的,一年就那么多,像这种用法一年的预算两三次就没了。我向“一把手”进行了充分汇报,最后采取了在当时不违反规定的办法处理了(现在这些办法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不签那张票,“一把手”最后可能会为难我;如果我就那样签了,后来审计的时候可能不好过关。在征得“一把手”同意后,采取折衷的办法处理,至少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对他对我都是一种保护。

第三,既要与领导班子融为一体,又要保持自己特有风格。平心而论,当副职的人,几乎没有不想再进一步的,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想进步,就必须主动自觉维护班子团结,这是副职该有的觉悟。但是也不能一团和气,要有自己的风格。注意,我说的风格不是个性和棱角,而是自己工作的特有作风,如严谨细致、追求卓越等等。形成并保持自己的风格,让上上下下认同你,你就容易脱颖而出了。

如果有更多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问题,尽管向我提问。也可关注“州县小吏”头条号,与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谢邀!这个问题,本人认为,有能是以下以点,仅供参考:

一、首先到位,对分管工作中的实质性问题,自己要有主见,尽量自已处理,不能自己处理的,要立即和一把手商量(自己拿主观意见,想办法提方案)而不能唯唯诺诺,四平八稳……

二、辛苦不诉苦,称职的副职,做出突出的政绩,必须全身心投工作,可以总结成功的验验和存在的败笔,但在正职面前,特别注意不要诉苦……

三、有功不争功,工作有成绩,切忌骄傲自满,忘乎所以,淡泊名利,保持低调……

众上所言,当然副职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注意,到位不空位(正职说什么做什么,叫昨干就昨干)到位不越位(未经正职授权的,自己职权以外的工作)以免造或被动。这也可能是副职的几点体验吧。当每这是本人的见解,如不当文处,请见谅!




在单位里当副职,个中滋味也许只有自己心里明白。只是,副职和副职遇到的单位不一样,遇到的领导不一样,遇到的下级不一样,遇到的组织结构不一样,所以,体验也会各不相同。综合自己和朋友的体验,做个归纳和梳理,与大家分享。

体会一:有些副职其实就是个摆设。

多数情况下,副职其实就是个摆设,要权力没权力,要实惠没实惠,基本上正职的傀儡,干得活和基层干部差不多,有时候更像是一个跑腿的,唯一的好处就是工资或许会高一点,周边的同事为了表示尊重,一般不会叫你“X副总”,而是把“副”字去掉了,直接叫“X总”,听上去还是蛮舒服的,混在正职的圈子里,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正职”呢。

体会二:有些副职上面没正职。

自己的圈子里有不少做副职的,说是副职,实质上是和正职是一样一样的,因为根本就没有正职。或许是公司出于成本的考虑,或许是因为副职干正职的活挺好的,正职的位置空着,也有利于调动副职“积极向上”的积极性,或许是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正职,于是就那么一种空着......反正这些做副职的朋友,有实权,有实惠,没有人与其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挺舒心。就是工作压力大,一切责任都得自己扛着。

体会三:副职不值钱,像是个陪衬。

一个朋友在政府机关做了十几年副职,一直觉得没什么意思。我说,你这都副职了,距离正职一步之遥啊。朋友曰:兄弟,你是不知道我这个副职有多窝囊啊。像我这样的副职一共六个!我本来不应该上这个职位的,但市领导相应国家“号召”,管理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国际化。领导们挑来挑去,就我一个比较年轻而且又是“留洋”后听从祖国召唤回来的,就硬生生把我给推上去了。就这样一直陪到现在。单位里也没人把我当副职对待,天天跟我嘻嘻哈哈、没大没小。我就像个花瓶一样被摆在那里作为他们的一种工作建树:看我们的领导多年轻、多有知识、多有国际范。不过,退休的待遇不错,知足吧,哥们儿。

体会四:如果挑战成功,副职比正职厉害。

说起另外一个朋友,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家伙很多年了,一直没有当上正职,但相当于是正职。这个人有点神!嘴巴厉害的要命,说起话来可以几个小时不停嘴,天南海北没有它不知道的。厉害的是,这主逻辑性强,又很强势。那个正职在他的“气魄”压力下,事事都听他的,正职见了副职和见了大领导一样。我能想象那个正职有多么尴尬,但没办法。这个朋友的气势的确少见。也可能就是由于这种“气势”,一直没上到正职,但也活得逍遥自在,因为似乎没人“治得了”他。没办法,天生一个正职的料只能当副职。

小结:可能其他人还有其他的体验吧。正职也好,副职也好,体验的好坏真的和自己性格、眼界、魄力、气势、知识、逻辑、表达、谈判等因素正相关(当然,在某种环境下,背景和关系很重要)。大多数情况下,副职更是一个傀儡,除非分管着某项业务。不过,要想在将来走向正职,还是多个心眼好,毕竟向上走,还是正职的上面说了算。表现得好,老板退去正职,让你来做正职都有可能。而有些副职,或许一辈子也就到顶了。正职和副职一字之差、一步之遥,但所需要的素质可不是差一丁点儿。




许多朋友觉得做副职比较压抑,说话不管用,没有实权,但私以为,做副职,尤其是在体制内做副职,是最好的体验。理由有四:

1. 进可攻退可守

您看,那一把手都是从副职领导做起的吧?您只有先当好副的,往后才有机会做正的。所以,副职领导的内心世界大都充满着希望,时刻跃跃欲试,蠢蠢欲动……反过来,即使因为背景、年龄、能力等各种因素最后提拔无望,坐等退休,那也毕竟是领导干部,相应的待遇不会少。

2. 天塌下来有高个顶

这是做副职领导最大的好处,一把手权力大,责任更大。别羡慕那点签字权,每签下一个名字,都要付出相应的责任,也别羡慕那点人事权,人事任命问题一旦处事不妥特别容易招人恨。权力虽好也容易烫手,平时工作中做好自我保护,明确做人做事的底线,即使有锅也不见得能甩到你这来。

3. 清闲的甩手掌柜

在体制内,相比较单位的一把手和中层干部,副职领导的工作压力是最小的。如果你愿意,可以在自己分管的领域大展拳脚,如果你懒得烦,完全可以找一个得力的科长,多给科长放点自主权。让他有问题再来找你,没有问题放开手脚好好干,你只要掌握好领导的分寸,恩威并施,完全可以让下属既死心塌地,还感恩戴德。

4. 不争不抢好口碑

副职领导一般都有较好的口碑,那是因为人家虽然权力不大,没法拍板,但也不会因此而得罪人。平时喝喝茶,读读书,与上司、下属谈谈心,活活稀泥,随随便便就有了一群真爱粉。等到年终考评,副职领导都是好评,一把手倒有许多差评,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好事坏事都是一把手决定的,即使由副职领导通知你,人家也只是听命行事。

说到这,您是不是对单位副职有一点羡慕嫉妒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副职   单位   正职   下属   把手   权力   想法   费用   部门   能力   领导   业务   责任   朋友   工作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