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现在还有人在喝罐罐茶吗?

罐罐茶是大西北非文化遗产的象征,我生在故乡甘肃老家甘谷县,正是喝罐罐茶的中心要地,甘肃罐罐茶人们还在饮用,罐罐茶是饮茶方式的主流,罐罐茶流传于甘肃会宁、定西、通谓、武山、甘谷、天水、陇南、兰州一带,罐罐茶是大西北非常胜行的一种饮茶方式。

罐罐茶顾名思意,就是用罐罐熬茶,它是用熬茶的器皿而命名的,在甘肃陇原大地非常盛行,是农村人不可缺少的茶餐,人们一边喝熬制好的罐罐茶,一边吃着油饼子或馍馍,一边商量这今天要干的农活,饮用熬制的茶是西北农村早起的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了。

熬茶的罐罐特别讲究,它是由上等的砂陶由手工制作经高温烧制而成的,有带釉的也有不带釉的,看似简单,但你千万不可小觑,罐罐形状各异,有上小下大的,也有中间大两头小的,还有口沿比罐体大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一般罐罐有小手把,没有手把的人们用一根较粗的铁丝环绑在口沿,拧成手把,手把上缠些布条或塑料带,以防手握烫手。
喝罐罐茶是一门艺术,而
熬罐罐茶则是一门技术;甘谷、通渭、定西一带熬制茶直接放茶可以了,再不必放其它的佐料,如红枣、枸杞一类的,讲究一个茶道:品茶。放其它佐料就会失去茶香。而陇南人熬罐罐茶时,先要炒茶,首先把茶罐放在碳火边上烤热,放入一点大油,等油温热好了,再放一点陕青茶翻炒,等有茶香味了,然后根据个人喜好放些核桃仁、枸杞、冰糖等,加入适量的水,待茶熬好后,就可以将熬好的茶倒入小盅盅中,小口慢慢的品尝,罐罐茶讲究小口慢饮,它醇香中略带苦味,使人回味无穷,神清气爽,吃一口馍馍,吸一口水烟,再喝一口香茶,赛如神仙。

相关故事

相传闸口石人喝罐罐茶的时间始于三国时期,当年诸葛亮兵出岐山,途经闸口石地带,安营扎寨,操练人马时,因此地居秦岭腹地,又紧靠紫柏山,天高气候寒冷,便令将士用砂罐煎熬浓茶饮用,以提神御寒,此法流传给百姓,大众相继饮用至今。

时代不同了,城乡人民的生活普遍提高,部分家庭从温饱进入小康,喝罐罐茶从老、中、青饮用的方式不同了,老年人一直保持传统风味,不用任何佐料,专品茶香。中年人饮用方式基本和老年人相同;不同的是青年人从原来的罐罐进展到现在的唐瓷铁缸子,青年人放佐料比较多;西北人的罐罐茶,正与不同其它方式的茶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留传下去,更多的美文领域创作,敬请关注。




甘肃罐罐茶一天是必不少的饮品。在我天水一带,早晨喝罐罐茶吃馍馍的习惯,好多人一天要喝两次罐罐茶,家里来客人首先熬罐罐茶招待客人。甘肃罐罐茶必定还再喝。




作为一个定西的农村娃,罐罐茶肯定是喝了。不过,我对于喝茶的态度,仅仅是觉得白开水看着太单调,没有味道。现在在外地工作,罐罐茶是喝不上了,每年只有回老家的时候才能喝。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每天早上都是一家人围着炉子,喝着罐罐茶,吃着早餐(馍馍),非常幸福。现在上班以后,过年回家,不管是早上,还是晚上,都是一家人围着炉子喝茶、聊天。罐罐茶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有时候并不是对茶本身的特殊追求,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家人交流的机会。

不得不说,手机的存在确实改变了很多,家人之间的交往,平淡了不少,手机尽管方便了我跟父母在异地时沟通,但是,当我回到家里时,才发现手机却成了与父母交流的障碍。跟母亲面对面坐着,眼睛却盯着手机。父母殷切期盼的结果,却是我们面对面低头看着手机。

这非常不好,应该去改变。

罐罐茶在这方面的作用是突出的。一家人围着炉子喝茶的时候,我更多选择放下了手机,去跟家人真心的交流,沟通。

应当说,罐罐茶,喝的永远不只是茶,而是乡愁,以及对于家人的关怀和思念。




我的家乡在甘肃陇南,罐罐茶已是一种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文化了。

罐罐茶在我们那片地有着不同的功效。


农忙时,罐罐茶给你力量!

农村农忙时,拖着一天疲惫的身躯,回家喝上一杯茶,能让你快速解乏,恢复洪荒之力!


闲暇时节,罐罐茶便是你的挚友

每当下雨天或者农忙结束,农村基本也就没什么事儿可做了,宅在家里围着罐罐,一家人你一杯我一杯,罐罐茶就是最好的陪伴了!


朋友相聚,罐罐茶便是开场戏

逢年过节,老友相聚,揭开话袋子之前,喝几杯罐罐茶润润嗓子,畅聊几个小时都不会感觉口干舌燥……


总之,在我认为罐罐茶就是甘肃农村一大宝,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曾缺席,已是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了!




肯定有人在喝罐罐茶啊,我就是其中一位,但也不是天天喝,早上起来煮一罐,考两馍馍就当做是早餐,这就我们农村人的生活,在我眼中罐罐茶是这样的

罐罐茶,是一种习惯吧,早上洗刷完毕,干活之前,都需要吃一点东西,拿出家里的馍馍或者买的饼子,放在炉子上面边烤边煮茶,等馍馍好了,茶也就好了,烤饼子脆又香,茶滋润又清肺,喝上精神一整天,关键是罐罐茶喝上一天不知道喝水的,不知道渴,煮茶已经成为我农村生活的一部分。

不仅仅早上喝茶,有时候家里来客人或者亲戚,坐着边聊天边煮茶,虽然烟熏火燎,但却是乐在其中,尤其是冬天,围着煤炉子,几个人一起煮罐罐聊天就是我们经常的事情,记得今年一个河南收苹果的客商,来我们看苹果,于是我拿出来我们家的罐罐茶来招待他,这倒好,这老板自始至终拍个不停不说,临走把我们家的茶叶带了一些,说是回他们那边了好好推广推广,顺便走的时候给他也买了一个电炉子,罐罐茶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煮罐罐不像南方人的是品茶,茶一般是春尖的老茶,市面上的那些茶像铁观音、碧螺春等等之类的煮不出我们要的那种味道,关键是不经煮,现在人们都会生活了,煮茶的时候加一些红枣桂圆枸杞之类的补品,更是一绝了,不过我不喜欢加,加了就没有那种茶的原始清香味。

罐罐茶煮的是茶,喝的是老茶清香,留下的却是人们对生活的向往!


我是老五,想要了解更多农村趣事,欢迎关注我头条号【禾老五】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甘肃现在还有人喝罐罐茶吗?答案是肯定的,本人2021年初,在甘肃定西县、陇南县、漳县等地短暂停留过十几天,亲身感受过罐罐茶的魅力。

一、罐罐茶不是一种茶,而是一种饮茶习俗。


我是第一次来到甘肃,之前都是火车飞机的路过。甘肃给我最初的感觉有三个方面,一是黄土高原,雄浑苍凉,山路陡峭,九曲十八弯;二是老乡热情淳朴、罐罐茶很香;三是家庭文化底蕴深厚。


黄土高原和山路十八弯不细讲,重点讲讲罐罐茶。在定西和漳县乡下,每到一家,必有罐罐茶。

瞌睡迷梦乏,想喝罐罐茶。这就是在甘肃民间流传的一句口头禅。

据说,是因为山区气候早晚冷,潮气大,人们需要这暖和的罐罐茶,驱寒御冷,提神解乏,增强抵抗力。罐罐茶就成了每家必备,早起时提神,午休时排困,傍晚时解乏,寂寞时消愁,欢聚时消遣。


二、罐罐茶的制作程序

一个罐罐、一撮茶、一炉火和几只茶盅,就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

据说,以前的罐罐茶用的是曲曲罐,泥土烧制而成,后来是铁质罐子,容量都不大。


但我见到的都是玻璃罐罐,容量也不大,有点像试验用的量杯,又有点像小型的分酒器。

第一步是烤枣,也有的是烤桂圆或枸杞。把枣放在炉火上,果皮微糊,香味散发出来后,放在炉子上的罐罐里,罐里有茶,枣味入茶香。当然,也有后放茶叶的。



第二步是把喝茶的小茶盅备好,有点像功夫茶的那种小茶杯,静静地看着,罐罐里沸腾的茶水,阵阵枣香茶香扑鼻而来,再加几块冰糖,慢慢地熬,静静地品,真的感觉放松和惬意。

一般炉子上,再烤上几块馍馍或是洋芋红薯,喝口茶,吃一口馍馍,聊着家常,确实在享受生活,快意人生。



此情此景,像极了新疆草原上好客的哈萨克族人,进了帐篷,就有热腾腾的奶茶和香甜的馕饼。

从一个小小的罐罐茶,就能看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最后讲一下,甘肃定西地区家庭文化底蕴很深。普通家庭的房子里,会挂好多字画,主人介绍这叫中堂,是国画的一种体式,以悬挂在堂屋,正中壁上得名。



很惭愧,好多字画都读不出来不认识,胸无点墨,真可怕。 勉强看懂一幅字画,左宗棠的,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主人讲:一副字画意思是,人要胸怀远大志向,求中等的缘,过普通人的生活;做事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谦逊,做人做事要多留些余地。


在甘肃冬季,大家围坐在热炉旁,将罐罐茶熬好,茶香四溢,亲友聚会,一口口的慢慢品尝,舒服轻松惬意。

老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会双丰收!

(部分图片取自网络,侵删)






罐罐茶,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烙印,想起来还是那么醇香有味。在二十年前的甘肃各地农村,几乎都有喝罐罐茶的习俗。随着各类茶叶的不断增多和饮茶方式的逐步改变,熬煮很不方便的罐罐茶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在天水、陇东、临夏、天祝等个别地区,罐罐茶依然散发着它浓浓的茶香,飘荡在农家院落。

罐罐茶之所以逐步淡出人们的生活,主要有这样几点原因:

首先,不论城乡,人们都用上了电器,除了冬天,已经不再生火炉了。这样一来,就没有了熬煮的条件,自然也就不喝了。其次,随着上几辈老人们的离世,喝罐罐茶的人自然也就少了。第三,现在的年轻人一般都想受不了罐罐茶太浓的茶味,大家都喜欢即时冲泡的茶。第四,最早喝罐罐茶的本意,是为了解除劳动后的疲乏,现在人们喝茶是为了休闲,其本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欢迎大家关注收藏、留言评论,更多内容期待与您分享!




作为甘肃人,特别是陇中的定西人,可以说嗜茶如命,老百姓通常喝的就是罐罐茶。从我记事起,我的父亲就是每天蹲在火炉前,烟熏火燎地熬着罐罐茶,从未停歇过,似乎喝茶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在农村的时候,父亲总是很早很早就起床,有时凌晨四、五点,天还没亮,他就噼里啪啦地折柴生火,喝罐罐茶,总是吵得我们睡不了懒觉。等天微亮,我们开始洗脸刷牙时他早已下地干农活去了。破旧的火炉上,柴火渐弱,茶罐里面的茶水依然嘟嘟地冒着热气,这是专门留给我们的。因为他的茶瘾很大,放的茶叶很多,刚开煮的茶太苦,我难以下咽,等他熬着苦味变淡了我才喝。

后来,我参加工作,准确地说是调到定西工作后,陪老爸喝茶成了奢侈。只有春节放假回家时,我会选购几斤中上等的云南绿茶,专门孝敬老父亲。那几天,是我最惬意的日子,等老爸把炉火烧旺,茶过三盅,我才懒懒地从热炕上翻起,洗漱完毕,火炉上把妈妈煎的油饼烤得软软的,油旺旺的,喝上几口熬得酽酽的浓茶,感觉日子就像神仙一样。

今年,父亲已到古稀,风烛残年。我劝他到城里跟我们一起生活,他纠结了很长日子,终于下决心将养的牛、羊依依不舍地卖掉,进城了。安顿妥当后,我首先给他买了一个喝茶的电炉和缸子。每到周末,我早上起来,都会消消停停地陪他喝罐罐茶,聊聊乡间往事。喝完茶,他会出去漫无目的地闲转,一直到中午吃饭。(“环视陇原”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我这会就在喝罐罐茶!







早晨“捣“罐罐茶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算是早饭。如今有人在茶罐中放入的早已不只是清茶 ,还有人放入了大枣、枸杞、冰糖等,余以为喝原汁原味的青茶,再配上烤的嘎嘣脆的馍馍,既提神醒脑,口感又清香,才是真正捣罐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甘肃   陇南   黄土高原   定西   手把   天水   馍馍   佐料   炉子   枸杞   提神   火炉   家人   农村   方式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