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史记》中孔子很接地气,为何却被尊为高高在上的圣人?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二+岁干上了“儒”这个职业,即当婚丧嫁娶的司仪和吹鼓手,四十三岁开坛施教,五十一岁步入政界,当上中牟宰(县令),以后是司空(管建筑),司冠(司法部长),曾经代理过鲁国宰相,五+六岁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六+八岁回到鲁国,享受国老级待遇。孔子从基层做起,很接地气。后人尊崇为圣人,第一是因其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和整理了巜论语》一书,把他的政治主张和修身之道诏告世界,加之孔子之前整理的《六艺》,再加上他的人格魅力,成了圣人。接地气和圣人并非矛盾,原本就是一回事,惟表明一个人的正常的成长过程而已。

(20210329)




想要知道真实的孔子还是读读《论语》、《史记》吧,《史记》可能读起来难懂一点,但是《论语》仔细读读还是能够读懂的,已经算是大白话了。

孔子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有啥说啥,从不藏着掖着。

至于他为啥会变成圣人,那是后人给他的,可能他自己也没想过吧。因为毕竟儒家的基础是在孔子这里奠定的啊。所以,不拿孔子做文章,拿谁做文章呢?

至于后人拿孔子做文章是怎么想的,咱就不敢猜测了,您看后人著作的时候,悠着点,看清楚,学会思考,想明白,也没啥问题,只要不被别人牵着走,都没啥问题。




圣人和真人相比较:差距甚远不足挂齿!




孔子的话语很多是靠实践总结出来的,很精典,并有指导育人的作用,被尊为圣人很客观。




盘古开天,

之前是没有天与地概念的

孔子规范人和畜生区别

人和牲口区别

人和禽兽区别

功德无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人和畜生区别开来

发乎情止于礼把人和牲口区别开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把人和禽兽区别开来

孔子不是天子不是君王不是口衔天宪说一不二

可他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负却是普世价值

人类共识

这样的人不是圣人

还有谁是!




这个问题真是字字珠玑,一针见血。这个问题可以发散出其它的问题:

孔子应该是苏格拉底式的学者,却为什么有了耶稣的属性,身兼学术领袖和宗教领袖两职?一个凡人,是如何具有“神性”的?

按道理说,这种学派祖师爷,成为信徒心中的精神图腾也是正常的事情,但和普罗大众关系不大。他们研究他们的宇宙,咱们喝咱们的小酒---两者是有界限的。但是孔子的一套哲学不是纯粹抽象的哲学,它是一种世俗的哲学,秩序的哲学,人与人相处的哲学。世界的源头在哪里?人的生命终极归宿是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研究那玩意干啥!我们还是研究君王怎么成为一个君王,臣子怎么才能成为一个臣子,父亲和儿子的职责和边界在哪里,构建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社会吧。 这就导致孔子的东西和日常生活联系相对密切,无处不在。成为道德条文。加之以儒家为基础的科举制,学者和官员一体化,不管是软啪啪的潜移默化,还是硬邦邦的强制执行,老人家都是幕后黑手。宪法+你老祖宗,老头不想走上神坛都不行。

权威需要无懈可击啊。地基需要万世不易啊。需要万千士子、儒生们添砖加瓦,勾勒涂抹,让普罗大众们高不可攀啊。需要高山仰止景景行行止啊。需要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斁,追寻已远,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啊。----它不高高在上,又怎么能满足人们的追寻之心呢?就像我说某战、某晗、某凡爱吃鸡屁股炒肥肠臭豆腐,粉丝们也不答应啊。

这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

那从实现的角度,一个凡人如何才能具有“神性”?时间、距离。孔子不仅是儒家领袖,更是我们的老祖宗。何止他孔仲尼?就是家里90多岁的老太太们,都会有‘神性’的存在。她开口就可以讲到37年、58年,你老爷爷在世的时---像百年老屋老梁千年石碑沧桑院子里的梧桐树一样,承载着家族的历史。死后不管墓碑上刻着张王氏还是孙李氏,都是两个家族血脉的记忆和纽带。她老了,同辈人都归尘归土,那些鲜活的喜怒哀乐对错是非,都消失了、不见了,属于她的时间和过往都成为过去,她已经超脱。1930年她出生。她被叫做宝宝、妞妞、二妞子、二丫头、二姑娘、她二婶子、她二姥姥,生命鲜活蓬勃,角色依次变换,父母有爱有训、妯娌有和有斗、儿女有顺心不顺心,苦乐交织夹杂其间,很接地气。-----最后熬成了太姥姥。从这时候开始,时间就停滞了。她成了所有人的老祖宗,供奉的牌位。她承担了这样的角色。时间和地位导致没有人再敢气她、嘲笑她。谁知道太姥姥的名字?谁知道太姥姥年轻时的感情?谁打听过太姥姥的是非?没有人敢,她成了不可亵渎的禁忌,从社会人--二妞子,变成了符号人--老祖宗。

当然也没有人再烦她。她脱离了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社会角色和互动都不再有,不管奥巴马还是特朗普,宝马还是五菱,普通而自信的孙子,独立而美丽的孙媳妇,和她关系都不大了。她就等着那一天到来,去那边和太姥爷聚会。境界纯粹而超然。只是有一天,她被子孙们抬到村口晒太阳,遇到同样90岁的七舅姥爷---那是她世上唯一的同辈人,他们见面的次数不多了---她的生活才重新激活了。他们回忆起七岁时被父母用棉线拔牙时的疼痛,十二岁时爬到树上采皂角的欢乐,十六岁初次看到媒人上门躲躲闪闪的羞涩……阳光像很多很多年前一样温暖,笑容泛起,皱纹像层层荡起的涟漪。

这时候她就回来了,也接地气了。




后世的统治者不需要接地气的孔子,他们需要庙堂之上,一本正经的孔子。人如若要遵守一些规则,总得有个由头,这个由头的创建者,总不能是那个跟学生打架互怼,被撵来撵去没地儿待的人。人容易被高位的光芒晃瞎眼,只看光,谁还管放光的人是啥样。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者需要这样的人,于是被推上了神坛。




孔子一生谋求助君治国,他的理论基石是拥君爱民,自然上获君王欣赏,下得国民尊崇,加之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更强化了孔子的地位,稳固了孔子圣人形象。总之,一个稳定的国家需要树立一个圣人典型,而孔子是最大公约数,上下皆大欢喜,从此历代治袭,横空出世。




孔孑一贯倡导的忠孝、诚信、仁爱、礼,是人类社会和平、合作、共赢 、繁荣 的基础。孔子的这一理论对于历代封建王朝的利益也是高度一致,所以历代封 建王朝揭力推崇 孔子的理论,用以教化人心,以致把一个教书匠推崇为至高无上的圣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史记   论语   孔子   圣人   儒家   儒术   做文章   老祖宗   君王   高高在上   姥姥   后人   区别   哲学   政治   时间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