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进项700万销项750万,为什么会有150万库存商品?怎样才能减下去?

进项700万,销项750万,为什么会有150万的库存商品?

我觉得这里混淆了一个概念,就是销售成本≠库存商品。

假设这是一个新成立的商贸公司,没有期初余额。公司在购进商品后,肯定会加上自己的利润销售出去,所以,加的利润高了,那么相对应的销售成本就会低,从而库存商品就会出现剩余。

那么根据题主描述,700万的进项和750万的销项,价税分离后情况如何呢?

700万的进项发票,603.45万计入库存商品,96.55万是进项税额。如果库存还剩下150万,那么销售成本就是603.45-150=453.45万。也就是说453.45万的成本,卖出了646.55万的收入,利润是646.55-453.45=193.1万。毛利润率是93.1/646.55=29.87%。

商贸企业不存在生产加工的过程,没有产品形态的改变,如果是生产型企业,计算的过程将会更加麻烦。

所以结转的产品销售成本低于库存商品的时候,库存商品就会出现余额。

欢迎交流,错了我会改,但别做人身攻击。




非请自来。

我更感兴趣的是谁,以什么身份问的,企业老板还是财务人员?上来就谈什么进项,销项,然后问库存商品?什么乱七八糟一堆!

就知道税税税,也只有这个才值得关注,值得重视吗?拿税额来推存货数量,就题目的几个数还真不能推出来。

就本题而言,进项700万?什么意思?进项税额700万?还是购进支付款项700万,销项750万?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如果是进项税额700万,不含税价格为4375万,同理,销项750即不含税销售额为4687.5万!那是上市公司的规模了?吓我!

我的理解跟题目的表达应该有出入。我想题目应该是商贸企业,买进700万的货,卖了750万,还有150万库存商品,这样才比较合理。

要查清原因,先把最简单的关系搞明白: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把上面数据的代进来,期初+700=750+150。那期初没有数?思路就是这样,自己慢慢查吧。

至于怎么才能减下去?如果是财务人员,问这样的问题,真不想回答。还一般纳税人企业,购销量那么大。连存货盘盈怎么处理也不知道吗?




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要分析企业的进项税额组成,进项税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进行税额有可能是有存货产生的,有可能不是存货产生的。比如制造业购进的生产设备就与存货没有直接的关系,它是通过长期的折旧最后反映到存货的价值中的。

2.要分析具体的经营行业,如果是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主要由购进的商品组成,则要分析企业的毛利率水平,毛利率高的,如果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不多,则库存商品金额较大。如果毛利率低,则相反。

3.要分析企业期初库存商品、本期购进进项税额、本期销项税额情况,三者综合分析,看合理性。

总之,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结论。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




很多人经验不足,是造成你所提问的内容,

一般纳税人是增值税销项-进项=应纳税额

我们把这个问题简单化的假设,

贸易公司的一般纳税人,

销售是750万,数量假设14台

进项是700,数量假设14台

那么销项减去进项等于应纳税额

750/1.13*0.13-700/1.13*0.13=5.75万元

结转成本后,无库存存货

又如,假设不含税

销项是750万,数量11台

进项是700万,数量14台

销项减进项等于应纳税额

750*0.13-700*0.13=6.5元

结转成本后,库存3台,存货成品是150万,

销售毛利率是26.67%

后期销售库存3台,还是上述毛利率,那么需要缴24.7万

如果是工业企业,同样是看进项的组成是不是刚好生产销售数量的材料,如果刚好那么没有库存,如果材料比生产销售数量的多,就有材料库存的!

有库存金额没进项就是将存货中的包含的进项提前抵扣,一旦存货实现销售的,就是13%的税率




这个问题很好玩,很容易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进货花了700万,卖了750万,怎么还有150万的商品呢?

其实,这个现象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只所以很多人会产生疑惑,是因为题目本身带有一点迷惑性,他把进销项税额与商品数量故意混淆起来了,如果不是对税收有较多理解的话,很容易上这个套。

一般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时,使用的是一般计税方法,也就是根据企业购进与销售的金额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其中: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按现行税率,可能为13%、9%或6%)

进项税额=企业购进的各类允许抵扣的增值税

库存商品的计算方法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库存商品=购进商品数量(金额)-已销售商品数量(金额)

这里计算的依据是商品的不含税价。

两种计算方法如果产生差异,那么就是因为销售与购进的价差原因,也就是企业的利润来源,比如一批商品进价为100元,在销售时完全可能按200元进行出售,那么在计算进销项时,进项为100元,销项为200元。只要企业的毛利率足够多,那么在未完全销售完毕时,销项完全是可以大于进项的。

按题目所讲,进项700万,库存商品150万,那么可以推断已实现销售的购进商品是700-150=550万,550万的购进商品实现的销售为750万,那么企业的毛利率=750÷550-1=1.36-1=36%。

如果企业的毛利率大于36%,同样实现题目中的销项,剩余的库存商品还要更多,所以题目中提及的这个现象是正常的,而且是诸多企业追求的一种经营目标。

至于说怎么减下去,一句话————继续销售吧。

撰文:左刀




先假设问这个问题的是企业的老板,他关心的可能是:这没卖完的150万库存商品,未来所产生的销项税怎么办,已经没有进项可以抵扣了。


楼上有好几位朋友有计算库存,简单看了下,感觉可能不太对。不过,没有进项可以抵扣的问题,跟库存成本还真关系不大。

增值税最大的特点,是在整个增值链条中发生,上家的销项其实是你的资产,你的销项是你下家的资产从这个角度看, 如果有大量进项没有抵扣完,才是老板更应该关心的问题,因为那会成为你的损失,会影响你的成本和利润。

现在进项提前抵扣完了,这很好,至少不会像有些做长期租赁业务的公司,进项都过期了收入还没回来,那才是真的浪费了。而且进项用掉的越快,也说明你的毛利越高。尤其是对商贸企业来说,这可是最值得期待的事,能赚到很高的利润,即便多交点税,也更容易接受了嘛。即便出现临时性的市场不景气情况,也能有更大的降价空间,让产品更快买出去,这不是更好。

像楼主提供的数据,初步估计,大概已经有310万的毛利了,剩余的150万库存,再卖到的收入,可就全是利润了哦。很可观的。

税毕竟只是企业经营业务中的一环而言,在有可能谋求更多的利润时,也不能完全只盯着税。对吧。




谢谢邀请!

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状况,且看下面计算:

1. 700万进项减去150万库存商品,就是卖出去商品的进项,即550万进项。

2. 销项750万,对应的进项550万,销售毛利率=(750-550)/750=26.67%。

3. 库存商品150万,按照同样的毛利率销售,销售收入=150/(1-26.67%)=204.55,即再卖出204.55万的货即可清除账面库存。

销项和进项因为计价不同,导致题主所述销大于进还会留有库存。正常出货销售就可以消耗掉库存,不需要做专门调账处理。

以上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任何不明之处,欢迎留言或者关注@唯思得财税官方号,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公司是贸易性还是生产性?是什么行业?没有说明只能从两个方面理解:

按存货150万来源理解:

期初存货150万,可能是产成品,也可能原材料等,看下资产负债表,不一定全是产成品!

按本期销项进项情况理解:

实际操作中,有时可能本月先到货,下月收到进项发票,或相反。也有可能先开销项发票,叫对方付款,货下月发,或相反!购进的有时候可能是车或者是设备,买入的也是一样!

综合以上情况,按排列组合,至少有几十种可能!




一、进项700万,销项750万不明

上面是数据不知是增值税(进项、销项)、库存商品、还是成本,因此不好计算。但是可以提供一下库存的相关公式,确定后计算。

期初库存+本期购进-本期销售=期末库存

这个公式估计大家都知道啊,就不多说了。下边回答第二个问题,即怎样才能减下去。

怎样才能减下去

关于该提问的回答,可以把我前几天发的一个微头条呈给大家,截图如下:

以上是一个参考吧,然后我再把部分头条朋友的评论截图发上来,可以进一步参考

1、申请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分2年销售掉。若转抓紧在年前转了。

2、捐赠。

3、也是捐赠

4、把公司更换法定代表人、股东等,是个办法,不过得有人接盘。

5、是坚决不能干的哈。

6、转让给利润高、分红高的企业,你觉得是个法子吗?

7、如果不想补税呢?


8、也是不能干的。

9、这个牛了

10、是个法子,但税务得认可啊。


再提供一张,其他的就不提供了。

以上网友的回答以及截图的四种处理方式,不知你钟情哪一种?




仅仅凭采购和销售的数据,是无法确定存货是否过高的。以下通过一些假设来具体分析(此处先假设进项和销项是指的不含税的采购和销售数额)。

1. 为什么会有150万的存货?

(1) 可能期初就有存货;

(2) 如果期初没有存货,那么根据期初(0)+采购(700)=期末(150)+销售,计算出本期销售的存货为700-150=550万,

毛利率为(750-550)/750=26.7%,也不能说不正常。

2. 怎样才能把存货减下去?

首先,不能说150万的存货就是需要降低的,企业经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不是本期卖完货后期就不经营了,所以,正常情况下,当一期经营结束以后,企业都会有正常的备货。

对于商贸企业来讲,当期一般都会有尚未形成销售的订单,那么,这部分是需要备货的。当期这部分货物没有形成销售,而仍然是库存商品,也是正常。如果当期销售后,企业存货为零,那就要问,是后期没有订单了么?后期是否会有断货的风险?

如果是制造业企业,那情况更为复杂。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订货量、安全库存、存货在途时间等等因素,这也是企业搞精益采购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销售和采购情况来判断存货是否过高。要结合企业类型、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判断。

以上是财会小童观点,欢迎评论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进项   库存商品   税额   毛利率   企业   存货   增值税   本期   库存   题目   利润   数量   成本   情况   商品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