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由税务统一征会降低普通百姓工资收入?

时常能从网上看到诸如《专家:社保由税务统一征收后,普通百姓工资收入实则“明升暗降”》、《80后延迟退休活到96岁才能回本》,这类标题的文章。

写这样文章的专家都是会计类的专家,而不会是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从宏观上来看,工资是具有一定刚性的,对工资加税、减税并不一定能改变工资水平。近日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在“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发言说,“工薪阶层不用收个税,这样子消费才拉得起来”。工薪阶层不收个税,就能增加普通百姓收入,这样的观点有点想当然了。

增加社保税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是有利于普通劳动者工资增长的。

劳动者在出卖劳动力获得工资的过程中,工资能够增加劳动者的效用(需求的满足),劳动给劳动者带来负效用(辛苦和受累),只要工资的效用大于劳动的负效用,劳动者就会愿意出卖劳动力。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时是以“效用价值”为基础来衡量工资的,而不管其实际劳动所创造的劳动价值是多少。

工资(商品)的效用对于劳动者(消费者)来说取决于其已有的消费量,消费者消费的第一个面包和消费的第二个面包,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不一样的,消费的第一个面包比消费的第二个面包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要大。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定理。提高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保障满足的程度,提高劳动者的“基础消费量",一定工资给劳动者带来的效用就会减少。也就是说,这时劳动者出卖一定劳动力所能要求的最低工资水平会提高。

增加社保税费,可以从整体上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提高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满足程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工资为何具有刚性?西方学者对此有多种解释。“为什么工资不能上下浮动以便实现市场的出清?为什么劳动力市场不同于谷物、玉米、普通股票等那样的拍卖市场?这些问题属于现代经济学最深奥难解的谜团。”

其实这个谜团并不难解。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般普通劳动的工资水平向下调整是受限于社会保障的水平的。在这里只能简略地分析一下,在“工业后备军”的竞争下,工资水平向上提升其实也受限于社会保障的水平。因而劳动力市场很难实现市场出清。

在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上,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减少而劳动收入所占比重提升。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社保事业,推行福利国家建设,社会贫富差距显著缩小,有效缓解了社会生产大于消费的矛盾,社会经济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平稳发展。

别外,劳动者间的工资差距也会随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而缩小。因为对于高工资层级的劳动者来说,其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并不受限于社会保障水平,其可以依靠自身劳动技能的稀缺性,像资本获得超额利润那样获得超高工资。

现阶段,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展,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对农民和农民工的保障效应已大为降低。加快推进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事业,大幅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才能使低收入的农民、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保障满足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这样能有效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收入,有效增加普通百姓的收入,增加社会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增加社保税费,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对普通百姓来说绝对是有利的。当然,当前我国社保体系存在社保税费率过高的问题,但并不是实际社保税费过高的问题。在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上,社会保障最先是低水平覆盖低收入群体,然后再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和提高社保税费与保障水平。我国的社保体系设计存在很大的缺陷,一开始就将社保税费率定得过高,造成征缴的阻力很大,这样反而不利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社保   百姓   低收入   效用   税费   劳动者   劳动力   社会保障   面包   税务   工资水平   工资收入   工资   消费者   水平   收入   需求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