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取回840万,我一定要活到108岁!

为了取回840万,我一定要活到108岁!

作者 | 小丫

来源 | 小丫投资笔记(XiaoyaNotes)

现在的新闻,真让人大跌眼镜,分分钟觉得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

比如小丫前天看到一条这样的新闻:

朱女士买了840万的银行理财,却被告知要108岁才能取出。

真土豪,840万的银行理财,一年的收益率按5%算,每年也能赚42万!

但有命赚钱,却未必有命花钱,因为要等到108岁,这笔钱才能取回来。这又是为什么呢?真相来了:

为了取回840万,我一定要活到108岁!

上周刚和大家聊完“银行理财怎么买才安全”的话题,乍一见又一笔巨款掉进“银行理财变保险”的套路里,真skr心疼朱女士。

为什么总有刁民要骗你的钱?

因为你有钱?

错,是因为你太缺乏投资常识和警惕性了。哪怕口袋里只有千把块,想骗你的人也能骗到你......

今天小丫老生重谈,再说一遍“银行理财”和“理财型保险”的那点事吧。

01

你的银行理财究竟该跟谁买?

上周聊到银行理财时,小丫有说过,目前银行推出的产品,有银行“亲生”的理财产品,也有银行“非亲生”即代销的理财产品,比如基金、黄金、保险、信托、私募等,还有一些银行托管产品。

想买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先认准和你对接的销售人员,究竟是银行聘用的正式员工,抑或是保险机构派驻到银行网点推广产品的业务员?看清楚工作证,必要时全程沟通录音。

朱晓明联系当时卖给她产品的两个人,一个电话停机、一个变成了空号。她来到当初购买产品的银行,银行的张行长说,当初卖给朱晓明产品的是保险公司的人,现在已经不在银行办公了,她也联系不上,不过银行正在帮着协调这件事。

在这个理财套路案中,当年和朱女士对接的两个所谓“理财经理”,正是保险公司派驻到银行网点的业务员。管银行要人基本不可能,人早就不知道哪里去了,银行只能帮助协调。

很多银行和保险机构合作,会代销保险产品,而且哪个行业都有人员流动的问题,所以更靠谱的做法,还是仔细看产品合同!

(1)产品发行人是谁?

理财产品会有相应的产品说明书,一定要先跟销售人员索要产品说明书。如果是银行自己发行的产品,发行人/产品管理人主体应为银行。在说明书上找到“发行人”或“产品管理人”的相关说明,如果发行主体为XX基金公司、XX投资公司、XX保险公司,显然不是银行亲生的产品,是代销产品。

小丫找到了中国银行2016年发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产品说明书上的产品管理人/托管人皆为中国银行↓↓↓

为了取回840万,我一定要活到108岁!

(2)该理财产品是否公示可查?

银行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是会在自己的官网上进行公示的,公示时展示理财产品专属代码,并上报给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也会有一个专门的以C开头的14位或15位编码。所以,买之前可以到银行官网或中国理财网查询编码是否真实。

要注意的是,银行官网展示的产品编码和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的编码,是不一样的。

比如还是以中国银行的某款理财产品为例,在中国银行官网公示时产品编码是AMZYPWHQ16563,统一登记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上的登记编码则为C1010416003102,前者是银行内部编码,后者是全国统一的具有“唯一性”的标识码,大家看产品说明书即能找到两个编码:

为了取回840万,我一定要活到108岁!

如果我们到中国理财网查询:

https://www.chinawealth.com.cn/zzlc/index.shtml

输入的编码应为C开头的全国统一码C1010416003102,查询结果如下:

为了取回840万,我一定要活到108岁!

为了取回840万,我一定要活到108岁!

查询结果

能查询到对应产品包括其发行机构,这才是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

之前有小伙伴问小丫,为什么输入代码在中国理财网查不到产品,是不是假的银行理财?可能是你错拿银行内部的产品代码到中国理财网查询,可以再看一遍产品说明书,调出对应的C开头的理财产品编码再查一次。

(3)合同上盖章的是谁?

银行自家的产品,认购合同上自然要盖自家的公章,如果合同上只盖或多盖了其他机构的公章,则要警惕了。

(4)其他注意点

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门槛5万起。买的时候注意了,如果门槛特别低,可能并非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再者,如果动辄百万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那绝对算重要客户,可以要求银行高管/行长出面见证或讲解。

02

你真的仔细看产品合同了么?

最怕你只听到了“高收益”,却忽略了手中最强有力的书面证据!

在这个案例中,大致的套路是这样的:

销售人员以高收益避重就轻忽悠了朱女士买产品,朱女士2年后才发现买的是保险,找银行方银行称非本行工作人员且产品为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则称合同条款清楚有效,除非投保人去世否则本金71年后才能取回...

但买的究竟是“银行理财”还是“保险产品”,在看到合同时心里应当要有数才对呀。小丫从新闻报道中扒了下朱女士所展示的书面单据及合同:

为了取回840万,我一定要活到108岁!

为了取回840万,我一定要活到108岁!

为了取回840万,我一定要活到108岁!

两张单据,显著可见的“保险”字样和“投保人”信息,第三张合同甚至还加盖了“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印章!怎么看都不是“银行理财产品”~~

而且朱女士是2016年开始陆续购买这款产品,没理由不知道合同上的内容。只能说,销售人员刻意回避了这个产品的本金提取期限,而朱女士也根本不懂区分银行理财和理财型保险,或者压根没仔细看产品合同,才有了这么一出新闻。

因而小丫提醒大家,无论要在什么合约上签字,一定要花时间先看清楚合约的内容呀,必要时还可以把合约先拿给律师看看。不要办事人员让你在哪里签字就在哪里签字,到时候万一上当出问题了,责任归属多半是自己,毕竟你签了字。

03

不小心买到“理财型”保险怎么办?

一般的“理财型保险”,是拿来做养老或补充社保用的,还可以用于预防个人不测为孩子留下每年的生活费用,只是收益上比较有限。关于保险,首要的作用肯定是保障而非理财。

如果你原本想买个银行理财,却不小心买了“理财型保险”,在收到保险合同起10-20天,会有一个犹豫期。在这个期间,如果后悔了,可以申请退保。

超出这个时间的话,要退保的话就要面临高额的本金亏损了。比如案例中的朱女士,2016年买的产品,现在才去找保险公司要求退出产品,得到的答复如下:

朱晓明来到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朱晓明买的5年交费期的产品,的确需要71年后才能拿回全部的本金。如果朱晓明想中途拿到全部的本金,只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她去世,才能拿到相当于本金的赔偿金,否则只能取出一部分。如果现在终止合同,本金会亏损很多。

要么活到108岁拿回全部本金,要么现在终止合同亏损巨额本金,怎么选都是泪啊!

幸运的是,这个新闻上了无数网站、媒体的热搜,加上投资金额巨大,还存在销售人员故意误导投资的嫌疑,最后朱女士和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达成和解协议:保险公司会在二十天之内返还本金和利息。

但是,如果是我们自己摊上这个事,会有那么幸运拿回本金和利息么?

小丫觉得大家还是别“too young too simple”,如果不是土豪,分分钟能拿800多万去买理财产品,那么被套路之后,鲜有媒体会为你报道发声上个热门引起大众关注,更多的只能是默默咽下这口气......

还是那句,自己看清合同条款!

最后,如果你确认是因为受销售人员误导才买了不当的产品,可以找银保监会、消费者协会等反映投诉,而且务必保留证据。最好的在沟通购买产品时,录个音拍个照留档以防不时之需。

大家没事还是多了解些投资常识、保险常识呀,少掉坑里....

那些年,你踩过的坑碰见的套路,都在留言区里说一说,提醒下其他道友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中国银行   土豪   本金   管理人   套路   银行业   合约   中国   保险公司   产品说明书   理财产品   女士   合同   银行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