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阅读」唐莉霞 李海滨:课后服务和暑期服务应保障教师权益

唐莉霞 李海滨:课后服务和暑期服务应保障教师权益

作者:唐莉霞,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李海滨,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学博士

来源:IPP评论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轻松阅读」唐莉霞 李海滨:课后服务和暑期服务应保障教师权益

图源:网络

放学时间早于下班时间导致课后接送、学习、看护成为困扰很多家长的难题。相关调查显示,无人看管、老人接管、课后托管和父母接送的学生比大致是2:3:3:2[1]。2021年6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要求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再次重申该原则。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将暑假时间也考虑在内。无论是课后服务还是暑期服务,都属于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为解决家长工作时间与孩子上学时间错位的问题而衍生的一种教育服务。

课后服务和暑期服务的兴起并以教师作为实施主体,一方面在于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家长对课后服务需求率高达73.32%以上,这些需求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工作繁忙,无法及时接送孩子;能力有限,无法辅导孩子;学生也渴望丰富的课后活动等[2]。另一方面在于政府无力承担课后服务带来的新增教育成本,所以向学校和教师转嫁。

学校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服务是从教育供给侧进行改革,解决了父母没空管教、隔辈亲的教育鸿沟、校外培训带来的恶性竞争、儿童校外时间安全问题,实现课外时间从校外向校内的回归,但是晚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下班、暑期进行托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负担。

一、课后和暑期服务对老师的影响

(一)教师的劳动权益受损

曾有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52.54小时,包括工作日工作时间44.11小时、工作日晚上工作时间4.84小时以及周末工作时间3.59小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加班,七成以上教师周末加班时间在1小时以上[3]。根据《劳动法》中“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规定,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法定劳动时间。学生家庭的安排绝大多数是先将孩子送往学校再去工作,为了对孩子的安全负责,教师不得不提前到校。如果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再晚于家长正常下班半小时,教师的劳动权益进一步受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公立学校教师包括在编教师和合同制教师,在编教师属于政府和学校的双重职工,与学校之间非劳动关系,属于一种特殊的人事关系。因此,在编教师极易受到行政权力的干预与限制,例如经常性的基层挂职、支教等,在编教师因人事、校长政绩观等原因不得不参加[4]。对于合同制教师,学校就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用工主体,可自主决策是否与合同制教师续约,为了获得工作机会,合同制教师极有可能受到压力而被动参加。尽管《通知》提出教师志愿参与,但名为志愿,实为强制,教师寒暑假的休假权力无法保障。

(二)教师工作内容显著增加

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还要参加课改培训、学校各种行政性事务,工作内容已经十分庞杂。课后和暑假服务时间的延长,其包含的工作内容更多,除课业辅导、安全问题外,有早餐、午餐供应和午休服务的学校教师需要进行午间看护等,与之前的教学工作相比,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目前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较强,所以管理较为困难,除此以外,教师课后服务时间延长意味着与家长沟通时间的合理化,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情感劳动,工作压力和负担也在不断上升。工作内容的增加挤占了教师备课、批改作业乃至自我提升的时间,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师家庭工作冲突凸显

教师也是双职工家庭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他们也是父母子女、丈夫、妻子等家庭角色,教师在课后服务延长的半小时中,教师角色与家庭角色不相容,干扰甚至是挤占其他角色的实现,而且工作干扰家庭的程度更高,家庭边界比工作边界具有更高的渗透性[5]。教师角色长时间难以转换,极易产生角色疲劳,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极易产生倦怠感。

二、综合施策解难题

学生课后和暑期服务问题远非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生的社会问题。且从课后服务和暑期服务的属性来看,其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的本质特征[6],政府、社会角色不能缺位,其成本也就不能单一地让学校以及教师承担。可从对教师工作进行补偿、教师工作时间轮换或对教师资源进行替代的方式保障教师权益。

(一)经济激励和待遇提升

课后服务和暑期服务并非是义务教育,教师的课后服务时间应该与课堂教学相区别。教师付出相应的劳动,应该获得相应的报酬,单纯的道德绑架并不能使教师提升工作效率。学校可对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长、工作质量进行绩效考核,按照阶梯式薪酬制度,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薪酬补贴[7],同时在职称评聘、表彰奖励中给予激励,例如可采用北京市的做法,利用积分制作为考核和补贴发放的依据。

(二)教师工作时间轮换

一方面可采用轮休制、错休制。针对课后服务和暑期服务工作时间,采用轮流休息的排班方式,针对家里有特殊情况(如老人照料、子女接送)的教师进行灵活处理,例如暂不排班或者教师自行申报服务时间。教师可根据教学科目进行分类,如语文、英语类学科教师可提早上班时间,相应科目排课可放到第一二节,下班时间也相应提前。数学等其他学科老师可延后上班时间,下班时间也相应推后,错休制的方式不仅能够缓解教师课后服务工作时间长的问题,还能带来交通错峰等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可采用弹性工作制,企事业单位可以采取弹性工作制帮助职工解决孩子接送问题,国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弹性工作制,国家和企业相应承担部分责任,同时强调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出台相关规定平衡社会准时下班的责任底线。这是社会问题由社会共同解决的一个体现。教师也可以采用弹性工作制的方式,采用核心工作时间和前后两头的弹性工作时间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的核心工作时间是每天上课必须的坐班时间,弹性时间是教师可以自由选定上下班的时间,教师的子女接送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三)通过替代方式扩充师资来源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专任教师626.91万人,小学生10561.24万人,生师生比达到16.85:1。教师作为课后托管和暑期托管的主力军,2015—2019年专任教师增速分别为0.91%、1.82%、2.69%、2.47%、2.91%,师资的低速增长极有可能弱化服务效果,因此需援引其他力量共同负责。

其一是引入专职班主任、带班老师。教师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指导学生早读、上课、备课、课外学习辅导、批改作业、校内教研会议、校外学习培训、读书、听课、同事交流、家校交流、开会、校内临时事务等工作,由此可见教师工作具有密度大、类型多样、变换频率高和同时工作的多重性[8]。其中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等教学活动时间只占工作总时长的三分之一,近60%用于学生管理、家校沟通和临时性行政事务的处理上[9]。

实际上,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小学教师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其行为习惯,甚至还要看管低年级小学生用餐,教师的责任边界越发模糊,具有一种超越专业范围的弥散性特征,因此建议将非教学工作任务分离出去,建立更加精细的职业分工体系,引入专职班主任或者带班老师,提升教师的专业性要求,如课后服务和暑期服务这类不需要课堂教学的任务,可由专职班主任或带班老师负责。

其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方式适当引入校外培训。课后服务和暑期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应当承担部分责任乃至全部责任。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内容刚好能够和课堂教育的学科教学形成互补,如舞蹈、武术、击剑等素质课程可由课外培训机构完成,通过菜单式服务提升素质教育。上海市暑期服务中教育企业和培训机构志愿免费提供课程,使得其课程获得官方认可和新课程试点,效果好的课程会被纳入政府购买的清单[10],这既与当前规范校外培训形成政策联动,也为孩子和家长“双减负”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洽。

其三是鼓励师范类学生实习、志愿者和长者参与。一是实行“双培养制度”,鼓励师范类的学生实习,增加教师储备,师范类学生也可以将此作为实习机会。二是鼓励社区、家长、社会组织内的志愿者参与,还可以通过适当补贴的形式邀请剪纸等民间艺人、能工巧匠担任课后服务老师。三是鼓励长者参与,包括退休老干部、退休教师参与,彰显长者风范,同时形成长者提供前喻文化、学生提供后喻文化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宇佳. 我国小学“三点半难题”的现状、问题及治理[J]. 当代教育论坛, 2018(02):16-22.

[2]马健生,邹维. “三点半现象”难题及其治理——基于学校多功能视角的分析[J]. 教育研究, 2019,40(04):118-125.

[3]李新翠.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超负荷与有效调适[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2):56-60.

[4]李来原. 论事业单位在编职工聘用合同的法律性质[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35(12):61-66.

[5]芦咏莉, 何菲, 冯丽红, 栾子童. 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类型及其在职业倦怠上的特征[J]. 教师教育研究, 2012,24(03):68-73.

[6]邹敏.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属性及权责问题探讨[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03):32-36.

[7]潘辰午, 任娇旸. 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学校管理的角度[J]. 教育观察, 2021,10(15):60-62.

[8]王富伟, 胡媛媛, 赵树贤. 小学教师典型一天的制度分析[J]. 全球教育展望, 2018,47(09):117-128.

[9]张小菊, 管明悦. 如何实现小学教师工作量的减负增效——基于某小学教师40天工作时间的实地调查[J]. 全球教育展望, 2019,48(06):97-109.

[10]各部门、机构免费提供课程,教师是志愿者,上海暑期托管怎么办到的?[EB/OL].(2021-07-29)[2021-07-30].https://new.qq.com/omn/20210728/20210728A08VLF00.html.

「轻松阅读」唐莉霞 李海滨:课后服务和暑期服务应保障教师权益

数字经济智库

「轻松阅读」唐莉霞 李海滨:课后服务和暑期服务应保障教师权益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轻松阅读」唐莉霞 李海滨:课后服务和暑期服务应保障教师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课后   暑期   教师   合同制   小学教师   校外   权益   角色   家长   轻松   方式   孩子   家庭   时间   学校   学生   财经   工作   李海   唐莉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