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的政策风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破万里浪

选择大于努力:要举例很容易,某某人虽然(学历低/没有背景),但幸运的进入(XX公司/行业/央企/买房/公务员),所以,比优秀的某某的日子过的还好。

为什么要乘风破浪

包产到户的万元户、改革开放后发财的生意人、新崛起一线城市-深圳、造富无数的房产行业等,无不是借助政策的风,后浪们一次次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如不想被后浪拍死,就请站到政策的风口这边。

现在别无选择

原来我们的三架马车,消费,基建,出口。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基建的收益和就业拉动都在减少,不能承担经济发展的主力。

最富裕的欧美,经过多年的去制造业,加上2020年的疫情,财政出现危机,已无力消费东方大国潮水般的出口商品。

现在提出的双循环,以内循环为主,是必然选择。

我先扔个砖,麻烦大家给点意见,谢谢

“内循环”的政策风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破万里浪

扔砖

理论:

内循环就是消费,而消费必须让人们有钱,而有钱需要充足的就业机会,而就业机会来自于正确投资,而正确决策来自市场中百战成神的聪明人,投资来自民间的资金。

结果:

国家在逐渐完善创业和投资的环境,规范化金融,放低门槛,让普通人能参与到公司/企业/其他投资中,让更多创业/公司/工厂/发明得到投资,进而推动内循环,带动更多就业,提升消费能力。

所以现在,有钱的准备好,等待机会,跟投优秀公司,未来能上创业板自然就挣钱了。

没钱的就学点东西,看看自己有什么优势,如技能、产品、创意、发明、自媒体、人脉什么的,成立个工作室或挂靠个公司,出去融一下资,会事半功倍的。

注意:过剩产品的行业就不要考虑参与了,具体可以多关注新闻。

至于风险,国家从技术和法律上出台了一些方案,如技术上保障的数字货币,这种货币可以追踪每笔交易,能规范化资金运作。其次,法律上规范化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LPR4倍,现在年化收益约16%)。


“内循环”的政策风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破万里浪

冲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前浪   后浪   人脉   双循环   包产到户   就业机会   基建   货币   收益   有钱   多年   民间   正确   政策   行业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