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子,为何身上充满正能量?

一个女子,为何身上充满正能量?

相信卦哥家的小伙伴们久一点的都看过《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这本书,这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第一本经济学读物,让刚刚入门的朋友首先阅读。这本书有10年了已经,是陈文茜所著,我现在也依然还时不时会翻阅看看。

文/卦哥家

在今天早上得知她因为身体不适在家晕倒后,我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她的这本书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当年这本书也被评为坐飞机和高铁必读前十的书籍,我认为她内心对世界和年轻一代的感情非常深,一直希望世界可以美好年轻人可以获得更公平的努力环境。这么好的人,为什么要被病痛缠绕?

陈文茜先前透露免疫系统攻击体内器官,出血或发脓完全看不见,让她不禁思考晚年,自问:“我还能活十年吗?”没想到昨天她透露两个星期前,在家里晕倒8分钟。事发时两个星期前,因为想让自己动一下,于是前往后院,移动了几个盆栽,没想到蹲下身、站起来,过没多久眼前一片黑,当场晕倒。助理见状后立即将陈文茜扶到后院旁的浴室,此时陈文茜已半失去知觉。

约过了8分钟,当时陈文茜以为自己在医院,误认是医生用指尖一直抓她的鼻子,没想到睁开眼睛,才发现自己还躺平在自家浴室里,而一直碰她鼻子的竟是爱犬西西里岛。陈文茜透露当时爱犬比助理紧张,一下咬她的左耳,一下咬鼻子,一下咬右耳,“她急得不得了,不断地跳过来又跳过去。”

陈文茜到现在还在经常听年轻世代倾诉烦恼,和他们聊梦想。她对想周游列国打工旅游却遭家庭反对的男生说:“如果你连父母都不能说服,你这辈子能说服谁。”她对想开早餐店想赚大钱住豪宅的女生,不以为然。她说:活着不是为了赚钱,做的事应该和人生、价值、梦想有关。

陈文茜她一直以改造社会和世界为使命,即使她热爱文学、音乐和艺术,最终还是从事自己觉得有使命感的事情。她总是故意离社会分配的女性角色有点远,虽然她不是女同志,但她从来不把自己活成雌雄同体的角色。13岁开始她人生首个偶像就是亚历山大大帝;另外,她喜欢的聂鲁达,除了是诗人,也是智利共产党提名的智利总统候选人;她也喜欢雨果写尽那个时代的“悲惨世界”;喜欢托尔斯泰,因为他写《战争与和平》。不过她不喜欢张爱玲,但她对张爱玲凝练的文字赞赏,因“张爱玲的东西太精打细算”,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她喜欢创造历史的人,喜欢邱吉尔,喜欢戴高乐。

陈文茜已经高龄,但还在关心当代年轻人的现状,她今年新书《文茜说世纪典范人物》已经上市,预计大陆再过一段时间才可以购买,倒是卦哥家也会赠送一批给公众号粉丝。她已经表示会按惯例将本书所有版税收入捐出,并称不管未来面对什么考验,“这一生,我已不虚此行。”

一个女子,为何身上充满正能量?

陈文茜谈同性恋:“有你们的出现与坚持,就会有人慢慢觉得没什么。别人的眼光不重要,自己快乐幸福地活着才重要。”

陈文茜谈星座:“自己把一辈子分成好几个人生来过,不相信所谓的稳定的生活。因为人在一件事情上,一定有高峰,一定有低谷。不丢掉,就会跟着低谷掉下去,你会发现其实你很难再创造。”她年轻时常因被传靠关系上位,后来年纪大了才能力被肯定,她对此表示“其实意味着因为你已经没有美色”。

陈文茜谈政治说“搞政治,不如回去跟她的狗周旋。”与年轻的企业家谈论管理之道,抛出“珍惜人才,永远公平”原则。对着年轻医生们,大病初愈的她笑谈患病死亡,“把自己想到最坏的状况,再回过头来看现在,我不觉得有什么好恐惧的。”

过去是著名政治人物的陈文茜,已经到了6旬之龄,但她的作品中还是众多的“少女情怀”。陈文茜的文学作品中有写道:“我终究有自己的弱点,一旦跌入,连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突然成了痴情女子。痴情到可以30年心中总留了一个角落给他!”这句话让舆论猜疑很久,因为写得惆怅深情:“而每回当他坐下来的时候,世界瞬间圆满。我希望他长久的坐着,也渴望永远坐在他身边。但现实逼着我们,逼着他坐坐就走,然后便是我对他长长的想念。”

陈文茜多次表示,她过去是政治家,但选择情人时,并“不喜欢政治人物”。过去她有一个心脏科医生情人,但在她45岁时,因肺腺癌去世了。关于上段她争议的那位男子,卦哥认为是李熬,但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李熬离开后对陈文茜打击很大的,受打击的情况下陈文茜还出面协助李熬小儿子李戡解决很多政治和家庭问题。李熬小儿子李戡也是个传奇,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出过很多让小编佩服的事,和陈文茜和李熬都是一样的正直作风,前国台办某高层的下马也有他的重要一环。虽然他以后可能在台湾政界混后出现影响两岸关系的问题,但认识李戡的那些年小编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世界观和中国政治圈的现状。

陈文茜对李戡的帮助,相信也会成为一段佳话。不管她与李熬有没有特殊关系,至少没有做到人走茶凉,李熬走了她还在帮助李戡。就像陈文茜说的:“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我从来没有写过他,喜欢他因为他的性格很稳定,很有父兄性格,我从小和外婆一起长大,跟父亲很少接触,他大我很多,稳重的性格是我喜欢的其中原因。”

陈文茜曾经撰写过纪念李敖的文章《告别与不告别——忆李敖》,文章回忆起有一回她与李敖走在阳明山古道上,李敖告诉她:“讲真话,要付出代价的。”文章结尾,陈文茜又写道:“你留下的轻轻细语,‘讲真话是要付出代价的!’对我仍旧如雷贯耳。别人可以遗忘你,我不会。对我而言,我们共同拥抱的自由主义信念是长远的,永恒的。它是乌托邦,但它使我们活得与众人如此不同。”

这篇文章她是没有写草稿,直接一气呵成,因为她们都是追逐自由主义者的信徒,所以她们也很孤独,也是惺惺相惜。就像陈文茜说的“一个人要‘做自己’,是需要信仰的,如果没有强大的信仰在背后支撑是走不下去的。”李熬离开多年她才纪念,是因为不想与那个时代告别,不想与和李熬的回忆再见。

一个女子,为何身上充满正能量?

人,是苟且的,不是抗议的。人,是偷生,不是坦荡荡活着的。人是做不了自己,只能模仿他人,模仿那些社会树立的样板人物。当代社会就缺少如陈文茜这样的具有坚定信念的自由主义者,唤醒年轻人的世界观大局观,让一代代人可以看清现在看到未来。

陈文茜虽然这些年身体患病,但依然在媒体进行时事问题的讨论,已经在内地和港澳台、新加坡、美国等各地全球华人圈享有盛誉,这些年影响了华人圈子的大量年轻人。她希望华人的年轻人可以更了解当前形势和世界的发展,不要与世界的发展隔绝,因为她相信中国年轻人不应该生活在不了解世界的中国。

就在这一年疫情蔓延全球的情况下,她也感慨“全球化只存在于生产链,不存在脑袋”,毕竟现在疫情已经让人看到了其实大量的政治家和企业家都没有全球化的思想。

别看陈文茜这一生如此精彩,但其实成长经历让人感慨。由于家庭关系,她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在她六年级时候外婆就差点离开了,当时她已数年未见母亲,近10年未见过父亲。外婆快离开的情形,对她一生都造成很大影响,她在多本书中都有提及过,因为外婆的离世让她可能无处落脚,可能再也没有家。好在最后病情稳住了,她与外婆生活了17年。

陈文茜外婆庄美秀生于民国前二年,历经日据时代、二次大战轰炸与民国政权,生了6男3女,也在战争中失去了一个女儿。 小时候的陈文茜不想上学时,外婆帮她写请假单;作业没写完时,外婆动员全家人帮她写。每天晚上她看电视看到结束,让家人一度很忧心,但外婆却说“不要告诉她妈妈,小孩子长大了就会知道读书的重要。” 陈文茜的成长过程,她外婆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自由和开放式的成长让她一步步走出台湾走向世界。

人生的解方不止一种。普通人比如你我,每天都在努力思考如何过得自在,不如从一个活得百无禁忌的女人身上获得正能量。世界可能会越来越黑暗,但人类一定可以让自己活得光明,一切都可以转念。这些都是陈文茜书中一直要表达的。

希望健康可以伴随她,陈文茜的著作推荐大家可以看看,如果你想以后长期进行投资,她的书籍可能会为你打开一个新的全球化思考方向。

卦哥家原创文章均已上传到区块链 转发需备注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智利   可能会   小儿子   爱犬   中国   外婆   能量   鼻子   身上   年轻人   女子   政治   年轻   人生   喜欢   社会   财经   文章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