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优惠大比拼之德系车——大众光环在慢慢褪去!

对于当代年轻人,“买房买车”已经成了必须完成的KPI指标。

相比于买房动辄上百万的支出,买车的预算通常30万以内,是大多数人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

我此次策划的“购车优惠大比拼”专题,会搜罗各大汽车品牌的终端成交价,计算出每款车在当前市场上的优惠力度,给准备买车的朋友们一个参考,不至于被4S店虚高报价所迷惑。

这个专题我会按不同派系:美系、德系、日系、华系、韩系、法系来分别进行讲述。本篇主要介绍“德系车”当下的优惠幅度。

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汽车价格几个名词解释(指导价、车主成交价、优惠幅度、车主落地价),以免产生争议(具体解释如下图):

购车优惠大比拼之德系车——大众光环在慢慢褪去!


大众车优惠折扣

购车优惠大比拼之德系车——大众光环在慢慢褪去!

大众品牌在中国具有最深厚的品牌影响力,以及最畅销的销售量。因此,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大众车是非豪华品牌里比较有品质,且价格不便宜的。

但实际上,这两年在日系车的冲击下,大众车的优惠力度是在一点一点加大的。如上图可见,大众的全部在售轿车,从最畅销的朗逸,到最好冷的CC普遍都是有3-4万的优惠幅度。小型车桑塔纳10万以内就能落地;朗逸和宝来的低配车型落地价降到9万以内;曾经好好在上的帕萨特,现在最低17万便可以拿到手。

而SUV家族里,同样也是普遍3-4万左右的终端优惠。销量支柱途观L目前市场最大优惠可达5万,途昂甚至最高能达到6万辆的优惠幅度。

综上可见,大众的“品牌溢价能力”是在一点一点下降的,必须通过更大的优惠,才能保住自己冠军的地位!

购车优惠大比拼之德系车——大众光环在慢慢褪去!

奔驰/宝马/奥迪优惠折扣

购车优惠大比拼之德系车——大众光环在慢慢褪去!

购车优惠大比拼之德系车——大众光环在慢慢褪去!

购车优惠大比拼之德系车——大众光环在慢慢褪去!

先说明一下,奔驰、宝马和奥迪的优惠数据以及车主成交价,不同时段的变化非常大,因此上图中的数据大家参考一下,具体的还是要以实际为准。

从数据可得,BBA的车型本身指导价比较高,因此优惠幅度就较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同一款车型的不同配置,或者在不同时期,优惠的力度相差也很大。比如宝马3系,有些车型一分钱优惠都没有,有些却又5万元的优惠。

总的来说,BBA的同一级别车型价格,奔驰会略贵于宝马,宝马略贵于奥迪。

购车优惠大比拼之德系车——大众光环在慢慢褪去!

购车优惠大比拼之德系车——大众光环在慢慢褪去!

购车优惠大比拼之德系车——大众光环在慢慢褪去!

斯柯达优惠折扣

购车优惠大比拼之德系车——大众光环在慢慢褪去!

有不少人会私信问我,为什么斯柯达这两年销量越来越低?我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大众车的终端优惠越来越高,侵占了原本斯柯达的市场;二是捷达品牌的自立门户,也抢了一部分斯柯达的潜在车主资源。

从斯柯达的优惠幅度来看,还处于比较正常的水平,并没有因为销量低便疯狂降价。不过这样很危险,当同样的钱能买到朗逸和明锐,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朗逸!

购车优惠大比拼之德系车——大众光环在慢慢褪去!


捷达车优惠折扣

购车优惠大比拼之德系车——大众光环在慢慢褪去!

自立门户的捷达,定位的是低端市场。目前推出了一款轿车和两款SUV,指导价异常亲民,已经完全和国产车型在一个区间里了。而因为指导价本身就很低,所以优惠幅度就很小,在一万以内。

捷达独立出来后的市场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它的直接竞争对手是国产品牌,而国产车这两年进步又那么大,所以捷达的品牌光环已经几乎可以忽略了!

购车优惠大比拼之德系车——大众光环在慢慢褪去!


写在最后

以上便是德系品牌大众、奔驰、宝马、奥迪、斯柯达、捷达的市场优惠情况。

总的来说,大众车品牌溢价能力在缓慢下降,因此终端优惠普遍能达到3-4万元;BBA三大豪华品牌的优惠幅度则比较任性,高低起伏比较大;斯柯达和捷达优惠幅度较低,市场表现也是不尽如人意。

必须再度强调的是,以上数据仅仅是整体平均水准。我们都知道一辆车的优惠幅度是一直在变化的,特别是不同地区与不同的4S店,优惠力度会有所差距,因此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为准。

最后预告一下,专题下一篇为“日系车”的市场优惠折扣,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大众   捷达   奥迪   宝马   溢价   终端   销量   光环   车主   车型   幅度   力度   折扣   品牌   数据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