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吗?”——我今年30岁,曾经有5 个坏习惯,烦人伤己

1、“在吗?”

很多人也许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还会收到朋友发来的一句“在吗?”,但是即使文章看完了,那位朋友也没有发来下文,这种极其拖沓无效的沟通就是我以前干的事。

这种“在吗?”式聊天方式,往往是发信者不自信,依赖性过强的表现(对,我就是酱紫)。既需要让人猜,又浪费时间,还有很大的几率对方根本懒得回复。毕竟当下社会,你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呀。

“在吗?”——我今年30岁,曾经有5 个坏习惯,烦人伤己

现如今,我已经深深认识到这种沙雕行为的错误,说话基本开门见山,人也越来越自信,腰也越来越好了。当然,现在要是碰上别人这样问我,我习惯等个把小时再回复,因为很大几率会收到“没事了”,真是机智又不失面子呀。

“在吗?”——我今年30岁,曾经有5 个坏习惯,烦人伤己

2、成事前,万不要乱立flag

以前晚饭的时候想减肥,大概在晚饭还没吃完的时候就要去朋友圈立下誓言flag,我要开始减肥,这很认真严肃......大概晚饭吃完了以后,会掏出手机看看朋友圈有谁点赞回复,然后打开电视,再打开抖音,双屏互动(同类请举手)。至于减肥的事,睡一觉也就过去了。

“在吗?”——我今年30岁,曾经有5 个坏习惯,烦人伤己

这种未成事先立誓行为,类似减肥、健身、法考、考公、学英语、学法语、坚持写作尔尔,非常中伤个人信用,起初,大家多不在意,但这种flag插的多了,在别人眼中,自己不单活成一个笑话,更是逐渐成为一个难堪大用之人。

所以,事没成之前,忍住膨胀的心,面对外界的质疑声,只会让你与它们较劲,并作为驱动力使你不断前行。

“在吗?”——我今年30岁,曾经有5 个坏习惯,烦人伤己


3、收到指令即时响应

日常朋友信息,工作中的任务信息,群消息的通知,只要不是垃圾信息,收到了当下有能力解决或者能回复的就及时回复,这是社交中的基础礼仪,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购买同样的东西,你更愿意与客服回复及时的商家合作。同理放在朋友之间,那个响应最快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永远是你最欣赏最依赖的人。

“在吗?”——我今年30岁,曾经有5 个坏习惯,烦人伤己

现在很多经济体均是依赖有效的社交,社交越流畅,代表经济体越稳固,双方短时间的响应正是说明,不存在过多的沟通障碍。同理恋爱也是如此,是生是死给个痛快,一直吊着人家是几个意思?

4、选一个高回报习惯,并至死坚持

高回报习惯:写作(视频制作)、收藏、练字、读书、健身、学习母语之外的一种语言、某种运动、手工、养生、护肤等等。

拒绝零回报的奶嘴型习惯,例如:狂刷短视频、抽烟、喝酒吹水、甜品依赖、懒床、熬夜等等。

“在吗?”——我今年30岁,曾经有5 个坏习惯,烦人伤己

在享受奶嘴习惯时,我们会发现,每一次短暂地放纵(也许只是刷了3个小时的短视频,我最多的时候连着刷了8个小时短视频),只能享受转瞬即逝的愉悦,完事内心会觉得无比空虚。但持续地坚持高回报习惯,开始必然很烦,事实上过了磨合期,同样会上瘾。当坚持转化为成果时,绝对会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最终,你用努力除掉了堕落和放纵,自律和坚持慢慢地生根发芽。

5、给自己或者他人“选择”,拒绝所有“随便”

A:你要喝什么? B:随便。

换成

A:喝茶还是咖啡? B:有果汁么?

生活中,无论你是A还是B,都要力争做一个“干爽”的人,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习惯性给与选择题,而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以结果为导向,不要将问题再抛回去。如果小事情上都需要大战数个回合才能出结论,碰到大事情要讨论的时候,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因为大家都不够“干爽”!

“在吗?”——我今年30岁,曾经有5 个坏习惯,烦人伤己

如果您读完了本文,点个赞给个关注吧,坚持的路上多个朋友多好^-^

#社交软件##沟通技术##习惯##写作##短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双屏   习惯   干爽   奶嘴   烦人   几率   社交   朋友圈   经济体   晚饭   很大   随便   小时   朋友   财经   信息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