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做虚拟分红,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请看案例,不说废话:

甲公司推行一个虚拟分红的制度,公司根据员工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虚拟股,员工根据持有的虚拟股比例每年享有公司的分红,前面两年效果比较明显,可随着时间向后推移,效果就越来越差,现在取消这个制度,还引起了员工的超级不满。

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因为虚拟分红激励制度没有设计好,导致员工利益固化的情况。没有设计完善的分红机制,可能会导致下面几种情形:

为什么企业做虚拟分红,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1、张三持有公司虚拟股,第一年分红20万元;第二年又拿到20万分红;第三年还是拿20万分红,长久下去,对这块分红麻木,认为这就是他工资的一部分。

2、李四持有公司虚拟股,当年表现特别好,年底拿到20万的分红,第二年表现一般,年底还是拿到20万的分红,他发现工作做的好坏都不影响分红,后面工作就懈怠了。

3、王五持有公司虚拟股,当年工作非常积极,年底得到20万的分红,非常开心,但是他发现李四表现一般,也拿到20万,心理不平衡了,工作也懈怠了。

这种气氛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越来越明显,公司推行的激励制度没有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反而导致负面影响的并发。

那么如何避免上面利益固化的情况发生呢?

华扬资本认为授予股份时,必须要明确相应的规则,授予的权益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员工的表现不断的动态优化,这样才可能避免员工躺在股份上睡大觉的现象。从分配的角度看,通常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动态调整。

方式一:授予的虚拟股分期兑现,每期兑现的虚拟股数量与其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对激励对象获授虚拟股的数量进行动态调整。

比如:授予张三30万份虚拟股,分三年进行兑现,每年兑现额度为10万份。张三第一年绩效考核为优秀,则当年兑现虚拟股的额度为10万,并享有10万份虚拟股的分红;第二年绩效考核为合格,当年兑现虚拟股的额度可能为8万股,则第三年可以享有18万股的分红;第三年绩效考核为不合格,可能当年兑现虚拟股的额度为5万股(绩效不合格的情况下,兑现的虚拟股额度可以为0),则第三年可以享有23万股的分红。第四年或者第五年就终止这个计划,再重头开始启动这个计划。

为什么企业做虚拟分红,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这种方式其实就有点类似于华为退出的TUP计划,即现金奖励型的递延分配计划。让员工获授的数量与其个人绩效挂钩,做的越好,获得的虚拟股数量越多,分红金额越高,并且杜绝了利益固化的情况发生。

方式二:授予一定数量的虚拟股,激励对象每年的分红金额与其个人绩效考核挂钩,进行动态调整。

比如:授予李四30万股虚拟股,一次性给李四,但是李四每年的分红金额与其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如果个人绩效为优秀则当年分红金额为30万虚拟股对应的分红金额×100%,如果个人绩效为合格则当年享有的分红金额为30万虚拟股应对的分红金额×80%。

为什么企业做虚拟分红,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上面两种方式都能防止公司实施虚拟股后,员工利益固化的问题。但具体采用哪种方式比较合适还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股权激励不是判断题,而是选择题,方式一与方式二最大的区别在于:方式一是分期授予虚拟股,方式二是一次性授予。从激励力度上看,短期方式二的激励力度更大。而对于公司而言,方式二试错成本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懈怠   额度   绩效   绩效考核   金额   当年   年底   利益   员工   效果   制度   方式   时间   计划   动态   工作   财经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