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节|与家人共享良辰,共赏皓月

“银盘天上悬,处处有婵娟,雨过风云散,情深人月圆”。又到一年中秋。这几天,据说上海大爷大妈们凌晨两点就起来排队,只为买到鲜肉月饼。

想来,还是古人过中秋更有情趣,“文人赋诗,俗士讲古”。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古时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据说将其推向高潮的是唐玄宗,那曲流传千古的《霓裳羽衣舞》就是杨贵妃在中秋宴会上所表演。不过,中秋节到了宋朝才开始盛行,至明清时,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民间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估计大家都有听说过。

天空作美,冰轮当空,在与家人共享良辰之时,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中秋节传统习俗。

赏月

“月是中秋明”,赏月古称玩月,跟其他景物一起观赏更有韵味。《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中秋节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吃月饼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也可能是《洛中记闻》所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拜月

我国自古就有在中秋节祭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向明月寄托对未来的希冀。

时至今日,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依旧盛行拜月风俗。

燃灯

花灯悬于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直至现代,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玩兔儿爷

这是老北京的习俗,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儿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

听香、偷菜

听香,又叫拈香,古代还可占卜。偷菜,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 还有侗族。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

“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此种习俗,在中原一些地区叫“摸秋”。

吃鸭、螺和芋头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仫佬族   人月   月神   皓月   兔儿爷   团圆节   礼记   鸟兽   良辰   田螺   秋夜   月饼   中秋节   习俗   风俗   中秋   家人   味道   民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