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不肯戴口罩,与国人不肯用公筷分餐,异曲同工

不少美国人不肯戴口罩,其固执是国人不能理解,其实主要归结于文化和习俗。

美国人不肯戴口罩,与国人不肯用公筷分餐,异曲同工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极其强调个人自由,天赋人权的国家。而戴口罩属于个人自由,戴与不戴取决了个人的自由,而现如今尽管疫情严重,仍然觉得戴口罩是自己的事情,无需他人要求和强制。当然你可以觉得不要命,...

最主要的是在多数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只有病人才戴口罩。

疫情爆发戴口罩肯定会起到作用,只不过西方国家认为只有病人才戴口罩,如果你害怕感染戴上口罩,你根本就无法出门,因为你戴上口罩,说明你感染了病毒,反而会被其他人当成敌人,戴口罩不仅不能保护自己,可能还会带来危险。

戴口罩不起作用,应该说是医学专家之类的人在传播,老百姓对于专家的建议还是保持一定的信任。

既然是美国死亡几十万人,并没有让美国人害怕,大多数美国人还是不戴口罩。

按照正常逻辑,当新冠病毒蔓延时,戴上口罩既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他人,但有些美国人宁愿戴手套都不戴口罩。

你可能还听到这样的话,“口罩是留给那些病人的,我没病,所以我没有理由戴口罩。”

其实,事实并非人们看到的那么简单,美国人不愿意戴口罩是有历史根源的。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有十几个州禁止在公众场合戴“面具”,这一政策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主要出于对“三K党”的担忧,其成员通常掩面出行。

除了对法律的敬畏外,美国人不愿意戴口罩可能还有另一层原因—对身体的自信。

这个很好理解,大多数美国青壮年都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强壮,口罩是留给体弱多病的人,所以他们不需要戴口罩。

这个逻辑放在平时也就罢了,不过放在疫情流行的这个特殊时期就不妥。毕竟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学会随机应变至关重要。

因此,明白了美国人不愿戴口罩的深层原因后,就不会对这种现象大惊小怪。

美国人不肯戴口罩,与国人不肯用公筷分餐,异曲同工

再举一个国人的例子;中国大约60%的人,有幽门螺旋杆菌,这是一种传染病,而78%的胃癌由此引起。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平均感染率已接近 60%。

不少常规体检中,也都有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简称 H.p)的测试。在我们这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达到了 50%-60%。但是也呈现出地域差异,南部低一些,北部、西部高一些。

有数据显示,青海、西藏的感染率甚至高达 80%-90%,在北京大约是 58%。

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数据显示,当地 H.p 的感染率正在逐渐降低,甚至有的地区已经低于 10%。可见,经济越发达,生活条件越好,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趋势会是走低的。

而我们这里,每年由于此细菌引发的胃癌死亡人数超过30万。这个数字高不高?

美国人不肯戴口罩,与国人不肯用公筷分餐,异曲同工

其实避免感染此病菌的方法并不难,主要方法就是分餐或者使用公筷,但你让全国十几亿人,就此分餐用公筷,可能吗?不大可能吧?

因为这有反传统习俗。就算绝大多数人做到了,至少也还会有一两个亿或数千万人不会做的。

合餐本身已是一种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已经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放弃。在世界主流餐饮界,分餐早就是通行的惯例,我们不应该成为主流文化的逆行者。

有人觉得,中国人天性爱热闹,围桌会食是我们的传统;有人则认为,分餐制并非西方现代文明社会的标配,中国才是最早进行分餐制的国家。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却未必完全准确:亲密会食的传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古老”,只有一千年多一点;而中国古人三千年前就实行的分餐制,背后也不是我们今天秉持的“现代理念”。

但不管怎么说,在西方人眼里,许多人用沾着口水的筷子在一盘子里夹菜,简直是完全不可思议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

美国人不肯戴口罩,与国人不肯用公筷分餐,异曲同工

大多数人如何做合餐制,过渡到分餐制?事实上与分餐制相比,推广公共餐具的使用,更是一种两全其美的策略。这种技术上的选择既不会破坏就餐者的亲密氛围,又可以避免相互越界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但即使你把道理都讲透了,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或者某个族群的长久习俗,真正的纠正,还远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可能要几年几十年。

总之看问题,世界上每一件事都能找到理由,凡是那些不合乎常理的事,背后的逻辑也许就越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美国人   分餐制   感染率   幽门   异曲同工   胃癌   杆菌   美国   口罩   疫情   中国   螺旋   国人   逻辑   传统   自由   文化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