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行业”不行了?只能靠裁员维持运转,原因是什么?

国内市场在发展和优化中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但是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然而当教培行业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一夜之间崩塌;房地产行业随着“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信号,遭受重创;餐饮业旅游业等服务行业也因为疫情的冲击遭遇困境。如今又一“行业”不行了?只能靠裁员维持运转,原因是什么?

这一“行业”不行了?只能靠裁员维持运转,原因是什么?

面对激烈的行业发展,企业家们不禁会发问,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才是最好的?殊不知,风头无两的制造业作为传统的产业,也迎来了危机,变得举步维艰。“中国制造”的名号在国际上都是备受关注的,质量好,价格低。制造业通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制造加工完成产品的出厂。但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人口红利不再具有优势,传统的制造业终将迎来变革。

制造业曾经也是风头无两,它直接体现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如今制造业的行业现状整体都很不乐观,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亚洲大部分地区,制造业已经出现了萎缩的状态。从2010年至今,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的操作,作为一个制造大国,还是不能否认很多制造型企业发展势头不如当初。

这一“行业”不行了?只能靠裁员维持运转,原因是什么?

国内很多的制造型企业的发展开始减速,能够保持业自身不亏损已经很不容易。面对出现的问题,除了裁员、强制无薪休假等措施,还有一个举措就是减薪。无法开源,就从节流进行调整,适当减少不同岗位的员工工资。但这只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并不一定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制造业员工的工资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他们通过自己辛苦的劳动,得到与之匹配的报酬,虽然有些辛苦,但是能够在满足生活的基本开支后,还可以存下可观的积蓄。但是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各方面开销的费用也会增加,然而工资却一直没有涨幅,甚至不增反降,导致制造业的员工生活质量不断降低。

这一“行业”不行了?只能靠裁员维持运转,原因是什么?

面对多重压力,企业只能尽可能地减少成本,使企业能够在困境之中熬过去,迎来转机的时刻。工资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减薪难免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对于这样的情况,为了养家糊口的员工也会选择离职寻找其它的工作机会。制造业的工作并不轻松,招工也是需要应对的问题,最后导致出现员工流动性大,岗位出现人员缺口的困境。

国内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外迁到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选择更加便宜的劳动力,富士康就是外迁企业之一。企业为了能够解决自身问题,裁员减薪成为他们优先考虑的一方面,毕竟现在用人真的不便宜。

这一“行业”不行了?只能靠裁员维持运转,原因是什么?

除了薪资的问题之外,制造业自身的劣势也会导致企业缺乏活力,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很多企业的运行模式很单一,一直采取老师傅带新人的原则,这也导致了新人不容易被重视,对于工作他们的激情久而久之也渐渐消失了,因为在这里他们看不见自己的上升空间和工作前景,似乎每天埋头苦干,最后也始终在原地一动不动。

对于制造业,广大青年人在就业观念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觉得去工厂就是做苦力,毫无意义。除此之外,制造业的企业之中一线员工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对于员工拉帮结派、走后门的现象仍然是层出不穷,这也很打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如今制造业的员工数量不少,但是对于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为了满足数量从而忽略了质量。

这一“行业”不行了?只能靠裁员维持运转,原因是什么?

裁员减薪对于企业而言也许能够解决燃眉之急,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企业通过裁员放弃员工进行自保,其实员工也在放弃企业的路上,因为企业的发展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没有了吸引力。人员的流失和市场面对的问题都很重要,员工和企业是共同进退的要想实现共赢的局面,就要有适合的薪酬制度以及管理制度。

企业的长远发展是要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措施,完善市场机制,完善管理思想。除此之外,对于技术问题的薄弱也要针对性地解决。制造业的升级转型还在路上,企业也应该顺应潮流实现转型,明确发展方向,留下人才,吸引更多的从业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南亚   劳动密集型   行业   风头   生产力   困境   制造业   岗位   辛苦   工资   员工   原因   产业   国家   工作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