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盛时期的饶平苏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饶平、平和、大埔、诏安四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饶和埔诏苏区。它连接了闽西苏区,并先后隶属于闽西特委、闽粤赣特委、闽粤赣省委、福建省委领导,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盛时期的饶平苏区


全盛时期的饶平苏区

早在1926年1月,饶平就建立了中共地方组织,是闽粤边各县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地区。1927年7月成立中共饶平县委,书记杜式哲。此后开展了第一次攻打饶平县城、浮山暴动、支援大埔县高陂暴动等一系列武装斗争。同年10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2000多人抵达饶平,并支援饶平农军第二次攻克饶平县城。朱德在茂芝全德学校召开军事会议,作出“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正确战略决策。
  饶平是闽粤边区建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和建苏分田较早、影响较大的地区。饶平红色割据区域的形成,为饶和埔诏苏区的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盛时期的饶平苏区


全盛时期的饶平苏区

1929年10月,饶平、大埔、平和召开三县联席会议,成立军联委机关。饶平县委和三县军联委收编国民党蒋光鼐部驻饶第三营第十三连起义部队,并以这支起义部队为基础,创建了红军四十八团。之后,迅速扫除了饶平北部、大埔东部、平和长乐一带民团和反动据点,饶和埔边境遂连成一片。当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开赴东江后,饶和埔与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1930年11月,中共南方局根据《中央政治局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的指示精神,决定由闽西特委负责改组整合饶平县委、平和县委、大埔县委,成立中共饶和埔县委,统一领导饶平、平和、大埔的赤色区域和白区革命工作。同年12月,饶和埔县委在大埔县和村成立,书记丘宗海。饶和埔县委把原饶平、大埔、平和三县所辖地区划分为10个区,饶平分黄冈、浮山、上饶3个区,不久又将饶平的九村和大埔的光德瓷业区划为第十一区。饶和埔县委成立后,属于闽西苏区管辖范围。


全盛时期的饶平苏区

1931年2月,饶和埔县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在大埔大产泮村召开,成立饶和埔县苏维埃政府,选举陈彩芹为主席,委员有连铁汉、詹瑞兰、谢卓元、刘振群、张华云等人。会议第三天因敌人重兵包围而中断。饶和埔县委、县苏干部在饶和埔独立营和红军第三连掩护下,部分领导人转移到饶平的白花洋村,建立白花洋据点,饶和埔革命指挥中心从大埔转到饶平。同时,恢复饶平第三区区委、区苏,县委委员谢卓元兼任区委书记,詹涌波任区苏主席,继续领导上饶建苏分田的斗争。不久,县委书记丘宗海、县苏主席陈彩芹在转移途中相继牺牲,饶和埔县委、县苏又从白花洋村转移到诏安秀篆石下村,继续开辟饶平、诏安边境根据地。这个时期,闽西苏维埃政府对饶和埔苏维埃政府红军扩编、财政等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饶平相应地承担了闽西苏维埃政府下达的任务。

全盛时期的饶平苏区

为恢复和发展饶和埔革命根据地,1931年4月,中共闽粤赣特委派原饶平县委书记刘锡三接任县委书记,饶和埔县委改称为饶和埔诏县委,依然辖11个区。同年6月,中共闽粤赣特委派陈明昌到饶和埔诏县委任委员,传达省委扩大红军、纠正错误“肃反”的指示。饶和埔诏县委停止了“肃反”,扩大饶和埔诏红军第三连。此后,红三连多次打击饶平境内深峻、九村等地的反动民团,恢复了进入闽西的通道。同年9月,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后,闽粤赣苏区及时打通与饶和埔的联系,使赣南、闽西很快连成一片。同年11月,余丁仁等3人代表饶和埔诏县到江西瑞金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从1930年12月饶和埔县委成立至1931年底的一年多时间,县委、县苏在饶平境内开展建苏分田、武装斗争进入全盛时期。正如1930年12月国民党县长林世恩向东区绥靖公署报告所描述:“去岁入夏以来,上饶等处共匪,设伪政权,划地分田,几成燎原之势……县属大半区乡自经共匪之祸乱,民心浮动……”。

全盛时期的饶平苏区

据饶平县志记载,1928年后饶平全县共划为9个行政区,而1930年12月至1931年底,饶平苏区覆盖了上饶、在城、浮山、钱东、黄冈5个区的范围,占全县行政区半数以上。

全盛时期的饶平苏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饶平   苏区   大埔县   诏安   浮山   苏维埃   大埔   上饶   黄冈   特委   县委   红军   同年   平和   中共   时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