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酒醒人已远”—渐行渐远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作者 关山飞度 春阳笔记 原创

2004年的一天,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于克里姆林宫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时,一位温文尔雅的小个子正躲在一旁独自喝饮料。普京见状笑着招呼他道:季玛,别坐得那么远,离我再近些。

这位被普京称为“季玛”的小个子就是时任总统办公厅主任的梅德韦杰夫。

四年后,也即2008年5月7日,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宣誓就任俄罗斯新一任总统,由此开启了俄罗斯政坛上著名的“普梅二人转”时代。

“日暮酒醒人已远”—渐行渐远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梅德韦杰夫能够在2008年当上总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普京对他的支持和信任。

他二人从相识、相交到最后心生嫌隙,分道扬镳,这段友谊见证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俄罗斯国内的飘摇风雨,以及同时期国际政坛的诡谲波云。

今天的故事,就从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相识说起。

01 普梅初识

1990年的一天,时任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高级讲师的梅德韦杰夫接到了一个电话。来电之人是一位名叫弗拉基米尔.普京的男人。

此时的普京,正为准备竞选圣彼得堡市长的索布恰克担当副手。索布恰克的工作班子正缺人才,于是经人引荐,普京找到了梅德韦杰夫。至此,两位俄罗斯未来的总统正式相识,并且一起在索布恰克麾下工作了一年多。

索布恰克何许人也?

索布恰克生于1937年,出身平凡。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列宁格勒大学的法律系。研究生毕业后,索布恰克留校任教。

1970年,也就是33年后,普京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结识了索布恰克。

又过了十三年,梅德韦杰夫亦进入法律系读书,并成为索布恰克的弟子。命运通过索布恰克这条线,将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二人悄悄栓在了一起。

1989年,索布恰克弃教从政,不久便准备竞选圣彼得堡市市长。那时索布恰克急于招揽人才,于是便有熟人向他推荐了普京。

普京大学毕业后供职于苏联克格勃,这一背景让索布恰克多少有点顾虑,然而再三考虑之后,他还是决定留下普京。

1991年6月,在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帮助下,索布恰克成功当选圣彼得堡市市长,普京被任命为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不久后又出任负责对外经济的副市长。而梅德韦杰夫则一面在圣彼得堡大学教书,一面兼任索布恰克的政府顾问。

“日暮酒醒人已远”—渐行渐远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索布恰克

在为索布恰克效力的这段日子里,普京因为能力出众,深得器重。很快就成为了圣彼得堡圈子里的核心人物。索布恰克经常出差,每当他不在的时候,就会留下一些自己签过名的空白纸,将一切事务都交给普京,赋予他临事决断的大权。

普京也逐步发展了自己的人脉,为今后登顶权力顶峰筑牢了基础。

在这段日子里,普梅之间也发生了一件事,这让他们的友谊迅速升温。

1993年,有人指控普京“私自发放有色金属原料出口许可证,换取食品进口,从中谋取私利”。这是普京踏入政坛以来,遭遇的首次重大危机。

在这个关头,小学弟梅德韦杰夫挺身而出,充分发挥了法律生的滔滔雄辩,几乎以一己之力帮普京化解了险情。

自此以后,普京越发信任和喜欢这位学弟兼同事。在普京担任副市长期间,梅德韦杰夫便在他手下协助处理法律事务。

02 各自单飞

90年代的俄罗斯,先后经历了苏联解体和休克疗法,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政局动荡,国家前途一片灰暗。

眼瞅着俄罗斯在下坡路上刹不住车,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忧心如捣。

不过,相比国家的前途命运,他更担心的是自己能否连任。

1995年,叶利钦找来索布恰克,询问他对时局的看法。索布恰克和叶利钦虽同属西化派,但二人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各自将对方视为政治上的对手。

叶利钦的询问本身就是试探,而索布恰克却似没有听懂,直截了当地回答到:鉴于您的身体状况不佳,还是要尽早选一个接班人。

叶利钦听了这话,当下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已经记了仇。1996年,索布恰克开始谋求连任圣彼得堡市市长。然而此时,各路媒体频繁爆出索布恰克的负面消息。

圣彼得堡充斥着对索布恰克财产的谣言,一个比一个离奇。索布恰克的形象越来越糟糕。

最终,在市长竞选中,索布恰克以2%的微弱劣势败给了雅科夫列夫,而后者,正是叶利钦的人。

索布恰克竞选失利后,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这对难兄难弟也各自单飞了。

梅德韦杰夫似乎对政治颇为失望,辞去了在市政府中的职务,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而普京则收到了新任市长的橄榄枝,要邀请他一起组建新任政府,职位依旧是副市长。

不过,普京并不想背叛恩师索布恰克,他说道:因为忠诚而被绞死,也比背叛偷生好。

1996年6月,普京辞去圣彼得堡副市长一职,赋闲在家。普京后来回忆,当时自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想要去做出租车司机。

其实这话完全是调侃,此时的普京不过是在韬光养晦,等待着一飞冲天的时机。

其实很早以前,普京就通过同乡这层关系,认识了俄罗斯著名的西化派人物丘拜斯。丘拜斯这辈子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在90年代,主持和制定了俄罗斯私有化方案。这一改革方案彻底摧毁了俄罗斯经济,当然他自己是拒不承认的。

“日暮酒醒人已远”—渐行渐远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丘拜斯

丘拜斯不仅是普京的同乡,而且还曾经在索布恰克手下做过经济顾问。可以说丘拜斯和普京十分熟稔,对普京的能力也非常欣赏。此时的丘拜斯,正是叶利钦身边的红人,担任俄联邦总统办公厅主任。

丘拜斯时期的总统办公厅权力极大。只要是总统办公厅想管的事,就可以随意去管。1996年8月,在丘拜斯的力荐之下,叶利钦任命普京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

失业两个月后,普京便再次获得了官职。在离开圣彼得堡前往莫斯科任职之前,普京家里离奇起了一场大火。

除了一个装满现金的手提箱之外,他的全部家当都在火灾中烧成了灰烬。这场大火的起因到底是什么,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有不少人认为,这把火是普京故意放的,目的就是烧毁和索布恰克相关的全部资料。

一片火光之中,普京孤身一人去了莫斯科。半年之后,普京升任俄罗斯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随后调任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

然而就在普京前途一片大好之时,他的恩师索布恰克却出事了。1997年春天,为审理亲属的经济案件,索布恰克被圣彼得堡检察院传唤。

这次传唤就是一个圈套,检察院先是让索布恰克以证人身份出庭应诉,然后向他宣布预先准备好的指控书,最后把他逮捕并关押到圣彼得堡闻名的“科列斯特”监狱。

谁都看得出,这是叶利钦对老政敌的清算。普京此时正谋划着进入叶利钦的权力圈子,然而听说恩师有了麻烦,并没有着急和索布恰克划清界限。

1997年7月,普京上演了一出劫天牢。他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将已经被捕入狱的索布恰克偷偷运了出来,又包下一架飞机,将索布恰克送去了波兰。

做完这一切之后,普京来到叶利钦面前,向他坦承了一切。叶利钦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心中竟莫名其妙的萌生了让他接班的想法。

坊间传说,叶利钦看到普京冒着前途尽毁的风险救下索布恰克,是难得一见的真汉子,由此被他打动,所以免去了对他的处罚。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叶利钦长期酗酒,身体状况非常差劲,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早早就筹划着要选个接班人。叶利钦当政期间,不仅把国家经济搞得一团糟,而且多次重组政府,使得俄罗斯政坛党派林立,矛盾重重,也给自己结下了不少梁子。

“日暮酒醒人已远”—渐行渐远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叶利钦

斯拉夫国家还有个非常不好的传统,新任领导人上台后,往往会清算前任。如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就是明证。一般政治成熟的国家,为保持政策的稳定,绝不会公开清算前任领导。

叶利钦深知不仅相当一部分俄罗斯人恨他,他的政敌也等着他下台后,将他扔进监狱。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家族财富,他必须挑选一个忠诚的继任者。

冷眼看着普京对索布恰克的态度,叶利钦知道,普京是个不忘旧情之人。如果能将他扶上马,他定然不会清算自己的种种罪行。有了叶利钦的保驾护航,普京由此开始了火箭般的提拔。

03 莫斯科会面

1998年3月,普京当上联邦安全会议秘书。仅仅两个月后,又被提拔为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

1998年7月,普京再次被提拔,这次是升任联邦安全局局长,该部门下属有特种部队和军事武装。

1999年8月,普京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和代总理。这时候明眼人都能看出,普京将成为俄罗斯下一任总统。

正准备走上总统宝座的普京,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工作班底,他又想起了当年帮助自己摆脱贪腐案的小学弟梅德韦杰夫。

1999年11月的一天,梅德韦杰夫接到一个电话。“季玛,我给你订了下午一点飞往莫斯科的机票。”这正是普京的声音。此时的梅德韦杰夫正在教室给学生上课。接到普京的电话后,梅德韦杰夫立刻安排好手中的工作,匆匆飞往莫斯科。

普京给他安排的职位是总理办公厅副主任。梅德韦杰夫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个职位,当下开玩笑道:“瓦洛佳,看来今晚我只能睡沙发了,帮我弄床被子吧。

莫斯科会面后,“普梅组合”正式形成了。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辞去总统一职,根据俄罗斯宪法,普京出任代总统。

总统大选将在次年3月26日举行。梅德韦杰夫被任命为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同时领导普京的总统竞选班子。

04 总统竞选

想做俄罗斯这种大国的领导,有前任的支持远远不够。普京必须拿出真章,才能让俄罗斯人民心服口服。

命运便在这个时候,给了普京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便是第二次车臣战争。

车臣是俄罗斯境内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高加索山脉的咽喉要道,面积仅1.7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区区120万。车臣的民族信仰与俄罗斯主体民族大相径庭。车臣人是高加索当地土著和外来人的混血,信仰伊斯兰教,跟笃信东正教的俄罗斯族向来就龃龉不断。

“日暮酒醒人已远”—渐行渐远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军事公路

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车臣宣布独立。独立后的车臣竟然进行了种族大清洗,杀了境内21000名俄罗斯人。盛怒之下的俄罗斯于1994年出兵车臣,誓要教训这个不长眼的小国。这就是第一次车臣战争。

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备废弛,战斗力断崖式下降,早已不是当年不可一世的苏军。缺乏战斗力的俄军在此战中,被悍不畏死的车臣人吓得心惊胆战,最终损失惨重。

俄罗斯无奈之下与车臣签订了停火协议,并于1996年黯然撤出车臣地区。自此,车臣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90年代,俄罗斯整体被西方洗脑,又是休克疗法又是私有化,搞的俄罗斯经济低迷,寡头横行,GDP跌了一半,整个国家已是危如累卵。

而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失败,无异是给本已严峻的国内形势又捅了一刀,俄军不但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无能,而且车臣的独立也给其他自治共和国树立了榜样,此时边疆地区暗流涌动,俄罗斯面临二次解体的风险。

1999年8月7日,车臣叛军攻入俄境内达吉斯坦共和国,企图乘胜追击,再拿下达吉斯坦,以实现车臣和达吉斯坦共同脱离俄罗斯。

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俄罗斯边境。如果俄罗斯再次战败,那国际地位必定会一落千丈,自此成为不入流的小国。

此时刚成为代总理的普京临危受命,他表示:“不管车臣匪徒藏在何处,俄军都将把他们消灭”。天天泡在伏特加里的叶利钦也难得清醒了一回,当即给了普京全权指挥军事行动的授权。

1999年8月26日,10万俄军浩浩荡荡前往车臣地区平叛,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

记得上文提过,俄军在九十年代训练松弛,战力极差。那么这次开赴车臣地区的俄军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一次,普京倚仗的主力并不是俄罗斯正规军,而是他的“私兵”。那时,没有人相信普京能力挽狂澜。所有人都认为,叶利钦是发了疯,才任命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代总理,各大电视台经常编出各种笑话拿普京开涮。

然而,普京无暇顾及这些闲言碎语,他有自己的突破口。我们都知道,普京非常喜欢柔道。他在圣彼得堡学习柔道时,恰好有一位师弟是达吉斯坦人。普京和这位师弟的关系相当不错,有时还教他柔道技巧。

当车臣叛军攻入达吉斯坦时,普京的这位师弟回到家乡,号召当地民兵和地方长老支持普京。在这位师弟的呼吁下,当地民兵组织决定先和普京见见面。

在这次见面时普京说道:“这杯酒我们先不喝,等我们完成了保卫达吉斯坦,保卫俄罗斯的使命之后再一起喝。”此后,普京多次前往达吉斯坦,依靠自己的个人魅力终于获得了当地武装的信任。

达吉斯坦的地方武装率先归入普京纛下,其余各方力量在达吉斯坦的示范下,也纷纷表示要追随普京。这里有一支极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哥萨克。

第一次车臣战争战败后,叶利钦为防止车臣叛军的渗透,出台了《哥萨克服役法》。苏联时期久不见踪影的哥萨克重出江湖。

哥萨克向来以桀骜不驯和骁勇善战闻名于世。有了达吉斯坦地方武装和哥萨克等民间武装力量的支持,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得十分顺利。

第一次车臣战争战败以来的绝望之气一扫而空,俄军士气大振,就连普通民众也信心大增,重拾对未来的希望。

军迷圈里一向流传着一个段子:对于俄军而言,越是衣履整洁的战斗力越不行,越是穿的破破烂烂的,越是有战斗力。这里说的衣履整洁的俄军,指的就是俄正规军,而穿的破破烂烂的,指的就是那些支持普京的非正规民兵组织。

正是由于普京拥有这样的“非正规武装力量”,他才有能力在后来除掉寡头,巩固权力,并搞定正规军和安全部门。

让我们把话题重新回到普京的第一次总统竞选。总统竞选这种事,不仅需要实打实的政绩,更需要舆论宣传。在舆论宣传方面,梅德韦杰夫可谓是普京一脉的大功臣。

梅德韦杰夫在舆论宣传方面的第一板斧,是塑造普京坚定勇敢的人设。梅德韦杰夫找来几位记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写成了一本书《第一人:普京自述》。此书让许多俄罗斯人第一次全方位地了解了这位总统候选人。

不仅如此,梅德韦杰夫还大量订制并投放带有普京形象的纪念品等小物件,进一步加深了民众对普京的印象。

梅德韦杰夫的第二板斧,是迫使抹黑普京的古辛斯基闭嘴。古辛斯基是俄罗斯传媒大亨,也是鼎鼎大名的七寡头之一。由于普京代表的利益与古辛斯基并不一致,于是在普京竞选期间,古辛斯基利用手中掌握的传媒工具,丑化普京在车臣的武装行动,并不断直播战场中血淋淋的场面,挑起民众的反战情绪。

面对古辛斯基的舆论战,梅德韦杰夫领导的竞选总部很快搜集了大量证据,指控古辛斯基操纵媒体,最终迫使古辛斯基闭上了嘴。

为了进一步回击古辛斯基的抹黑,梅德韦杰夫使出了第三板斧。此时正值大选的白热化阶段,梅德韦杰夫出主意让普京驾驶着苏27战机,降落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这是普京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公开亮相,其英气勃勃的形象一下子打动了崇尚英雄的俄罗斯人。

“日暮酒醒人已远”—渐行渐远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伴随着这次亮相的是第二次车臣战争的首捷。6天之后,也即2000年3月26日,俄罗斯总统大选拉开帷幕,普京高票当选俄罗斯第二任总统。

梅德韦杰夫为普京的当选立下汗马功劳。此后,普梅二人的关系进一步加深。2000年6月,普京任命梅德韦杰夫为总统办公厅主任。梅德韦杰夫成为普京的左膀右臂。

05 与西方交好

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都深受西方思潮影响,他二人的恩师索布恰克就是俄罗斯著名的西化派,举荐普京的丘拜斯也是西化派,将普京扶上马的叶利钦更是一门心思地倒向西方。

普京上台之初,延续了叶利钦和西方交好的政策,一心一意发展和美国的关系。

2001年6月16日,普京和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进行了首次会晤。小布什是个极其虔诚的基督徒,为投其所好,普京在会面时拿出一个十字架,声称这是母亲留下的信物,曾在耶路撒冷耶稣墓前开过光,后来家里不慎失火,其他物品都烧毁了,唯独留下这个十字架。

这话一听就不可信,然而小布什却深信不疑,感动地要命。会晤结束后,小布什说了他的名言:“直视普京的双眼,我能感觉到他的灵魂。他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日暮酒醒人已远”—渐行渐远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和超级大国的元首建立亲密关系,这让普京非常高兴。他开始频繁会晤英国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理施罗德,想要推动俄罗斯加入北约,以实现俄罗斯和西方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刚上台的普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还是略显稚嫩。当年西方国家成立北约,就是为了防范苏联。

现在苏联虽然解体,俄罗斯却仍是西方的心腹大患。俄罗斯想要加入北约,实在是天方夜谭。但当时的普京却始终抱着一丝幻想。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被炸。普京是纽约遭恐怖袭击之后,第一个给小布什打电话表示慰问的外国元首。在得知美国因此要攻打阿富汗时,普京亲自说服中亚五国,为美军进入阿富汗让开了一条道。

这个举动在俄罗斯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军方大佬极其不满,认为这就是引狼入室。为了进一步向美国示好,俄罗斯甚至关闭了越南和古巴的军事基地。

但是只过了一年,刚回暖的美俄关系就变味了。

2002年,北约开始东扩,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北约离俄罗斯边境越来越近,并且还准备在这些新扩招的东欧国家部署重武器。

重武器都部署到俄罗斯家门口了,北约竟然还声称,这些举动绝不是针对俄罗斯,这怕不是把别人当傻子耍。普京虽有不满,可还是选择了继续忍让。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萨达姆得知消息后,曾向普京求助。但此时的普京依然不愿和西方翻脸,因此对萨达姆的求助置之不理。

06 格鲁吉亚战争

直到2005年,在第二任期内,普京苦苦维护的俄美关系还是出现了第一道裂痕。小布什指责普京,称其在俄罗斯境内打击寡头的活动是为了独揽大权。

普京怒道:“你任命选举团,我任命州长,这有什么区别吗?”

美俄关系交恶的标志事件是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格鲁吉亚本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于1990年宣布独立,从此开始了亲西方的外交路线。格鲁吉亚境内的一个自治州南奥塞梯不愿跟着格鲁吉亚混,总想谋求独立,甚至要并入俄罗斯。

2008年,普京已经结束了第二个总统任期。他将总统之位交给了自己的好伙伴梅德韦杰夫,自己则担任总理一职。

在经历了北约东扩之后,普京已经对西方起了戒备之心,不能容忍边境上再冒出一个亲西方的国家。因此,俄罗斯选择支持南奥塞梯,以牵制格鲁吉亚。

2008年8月8日,得到西方国家默许的格鲁吉亚率先发难,突袭南奥塞梯。

此时,小布什和普京正坐在一起。小布什告诉普京,开战是错误的。普京冷冷地回答道:“我的血也是热的。”

8月8日,俄军进入格鲁吉亚境内。在随后的几天里,格军全线崩溃。8月12日,大获全胜的俄罗斯宣布停火。此战极大地震慑了西方各国,当然也断送了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

俄罗斯暂停了和北约的合作,小布什也搁置了一项俄美花费数年谈判的核协议。

07 嫌隙渐生

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期间,他的光芒总是被普京掩盖。而他二人的裂痕,也是在这一时期浮出水面。

普梅二人倡导的路线完全不同。普京在刚上台时,奉行了一段时间亲西方的路线。然而不过几年之后,便回过味儿来,开始调整外交方向。

然而梅德韦杰夫却打算在亲西方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这逐渐引起了普京的不满。

2010年9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停止向伊朗提供S-300防空导弹系统等现代武器,以遵守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的制裁决议。

俄罗斯2007年便和伊朗签署了有关出售S-300的合同,梅德韦杰夫这一命令的签署,无异于是对伊朗的背信弃义。

伊朗在中东地区一直承担着抵抗西方扩张的重任,是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在中东角力的重要节点。梅德韦杰夫以为在伊朗问题上向西方让步,就可以换取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接纳。但事实证明,他太天真了。

2011年3月19日,以美国和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兵利比亚,意图推翻卡扎菲政权。卡扎菲在苏联时期,就和苏联关系非常好。

在苏联解体后,卡扎菲仍然没有改变对于俄罗斯的友好态度。利比亚是俄罗斯在北非地区的重要盟友,俄罗斯不仅在利比亚有重大经济利益,还要靠利比亚等国维持在北非及中东地区的势力。

在此之前的3月17日,为打击利比亚,联合国安理会对1973号决议进行表决。如果该决议通过,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对利比亚进行武装干涉。

按照一票否决原则,只要五常中有一个国家投反对票,那便不可对利比亚武装干涉。但是这一次俄罗斯竟然没有为保护盟友投否决票,而是投了弃权票。

最终,该决议竟出人意料地顺利通过了。

俄罗斯投下这关键一票的原因是: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把卡扎菲卖了。

梅德韦杰夫太亲西方,根本没考虑过丢失利比亚会给俄罗斯造成什么后果。在正式投票之前,俄罗斯驻利比亚大使恰莫夫已经接到梅德韦杰夫要求投下弃权票的指示。

恰莫夫十分惊讶,提醒梅德韦杰夫,一旦决议通过,卡扎菲很有可能丧命,这将给俄罗斯带来难以预估的损失。梅德韦杰夫听不进去他的分析,在投票之前将他召回。

此后恰莫夫表示,梅德韦杰夫投票时的弃权方针是“对俄罗斯利益的背叛”。

“日暮酒醒人已远”—渐行渐远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普京此时只是总理,在决议通过之后才得到消息。他勃然大怒,在一次视察时公开表示:(欧洲的军事行动)让我想起了中世纪十字军东征。

然而梅德韦杰夫很快就站出来反驳了普京。他公开说道:“我不认为联合国的这个决议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如果我们不通过这样的决议,一切都可能以比今天还要糟糕得多的方式结束,需要记住这一点。”

至此,普梅二人的矛盾暴露在全世界的面前。在2008年退居总理之后,普京本想逐渐将权力交给梅德韦杰夫。但利比亚这件事让他意识到,梅德韦杰夫不是一个合格的继任者。他不能继承自己的政治理念,甚至会将俄罗斯带上一条不归路。

接下来发生的事印证了普京的想法。本来对于俄罗斯而言,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将利比亚作为冲突前沿,把美、英、法的力量拖死在北非,让西方诸国无力顾及中东和东欧。

但,梅德韦杰夫的举动打乱了全盘计划。

利比亚丢了之后,美国马上把力量集中到中东叙利亚。2011年3月起,叙利亚国内出现动荡。美国的目的非常清楚,要赶走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换一个亲美的政权。

叙利亚是伊朗的前沿,一旦丢失,伊朗就难保。伊朗一旦保不住,俄罗斯将失去所有战略缓冲,直接面对西方的武力威胁。因此俄罗斯做出决定:死保阿萨德。

此时俄罗斯也正面临总统换届选举。正所谓,男儿到死心如铁。普京决定,要亲自带领俄罗斯继续走下去。

2012年3月5日,普京以63.75%的高得票率再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当晚选举结果公布后,普京面对支持者,在莫斯科的寒风中泪如雨下。

“日暮酒醒人已远”—渐行渐远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当众落泪

12年前,叶利钦将总统权力交给普京之时,曾对他说:“俄罗斯就交给你了,你可得把她管好啊,别让我失望。” 不知普京此时是否又回想起这句话?

08 清洗梅派

普京再度登上总统宝座后,开始了跟西方的全面对抗。在叙利亚,俄军与美军直接开撕,硬是将摇摇欲坠的阿萨德政权撑到现在。

普京彻底清洗梅德韦杰夫这一派,是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

2013年底,俄罗斯的兄弟国家乌克兰爆发危机。其实早在2011年,乌克兰就发生了异动。乌克兰方面瞒着俄罗斯,秘密和北约进行接触。

对此梅德韦杰夫表示:“乌克兰完全有权寻求和欧洲的一体化”。这为日后俄乌关系的恶化埋下伏笔。

乌克兰境内的克里米亚半岛本属俄罗斯,但苏联时期被赫鲁晓夫当做礼物送给了乌克兰。因为岛上居民大多是俄罗斯族,所以克里米亚天生亲俄。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半岛举行全民公投,超过95%的公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3月18日,普京和克里米亚议长、总理及塞瓦斯托波尔市市长签署克里米亚入俄条约。

“日暮酒醒人已远”—渐行渐远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克里米亚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这一举动,引起西方极度不满。3月20日,也就是克里米亚公投的4天后,美国宣布制裁俄罗斯。

俄罗斯经济、金融在此后受到了巨大冲击。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标志着美俄关系全面破裂。从这一年起,俄罗斯调整外交策略,开始“向东看”。

在美国制裁之前,俄罗斯经济由“自由派”把持。这些人心向西方,其代表人物就是普京原先的好伙伴梅德韦杰夫。在“自由派”的把控下,俄罗斯国内经济偏向于买办经济,国内诸多要害产业均被欧洲人控制。

长此以往,俄罗斯非成为欧洲的经济殖民地不可。

自2014年制裁开始后,“自由派”在俄罗斯国内再也没有市场。普京从此不再信任自由市场的经济理论,转而启用一批“控制派”经济学家。“控制派”以米舒斯京为代表,倡导国家管控经济,政府积极调控,有限开放进口,发展本国产业。

深受西方挤压的俄罗斯已经开始全面掉头,梅德韦杰夫当然不可避免地遭到清洗。

2016年7月,苏玛”集团董事、富商玛戈梅多夫兄弟被捕。这对兄弟与梅德韦杰夫关系极好。

2016年10月,梅德韦杰夫政府的财政部长乌柳卡耶夫被捕。梅德韦杰夫大为惊讶,表示对案件“无法理解”。然而这无济于事,乌柳卡耶夫最终被判8年刑期。

“日暮酒醒人已远”—渐行渐远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乌柳卡耶夫

2018年3月,“总额”集团公司掌门人穆罕默多夫兄弟和该集团下属公司负责人马克西多夫被捕。穆罕默多夫兄弟是梅德韦杰夫的好友,90年代时还当过邻居。

2018年5月,前开放政府事务部部长阿贝佐夫被捕。该职位是梅德韦杰夫按西方理念量身定做的。

“日暮酒醒人已远”—渐行渐远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阿贝佐夫

至此,梅德韦杰夫的亲信被剪除一空。梅德韦杰夫失势已成定局。

2020年1月15日,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带领全部内阁成员集体请辞。普京感谢了他们的努力后,又说道:“尽管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得到了解决”

第二天,普京签署总统令,任命上文提到的米舒斯京为俄罗斯新一任总理,而梅德韦杰夫被任命为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一职。

这一职位调整,标志着俄罗斯已抛弃自1991年以来实行的西化经济政策,转而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俄罗斯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普京本人也完成了和梅德韦杰夫的切割。

同年12月21日,普京再度签署总统令,成立新的国家权力中心——国务委员会。梅德韦杰夫再次被排斥在外。

09 尾声

从沙皇俄国时期,到苏联时期,再到如今的俄罗斯时期,俄国内部始终有两股力量不断斗争。一是西化派,二是本土派。

普梅二人当年由于同样的西化派思想而走到一起,终究因为普京转变为本土派而分道扬镳。

在倾轧不断的俄罗斯政坛内,梅德韦杰夫能够体面下台,实属罕见。这背后不得不说有普京的关照。普京的手下留情也再次印证了叶利钦对他的判断。

如今的普京,已经真真正正做到大权独揽。然而摆在他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接班人的选择。

纵观俄罗斯历史,极少有统治者能够正常上位又正常退位。普京现在需要做的,是建立一套能够顺利运行的权力交接体系。

如果他能够做成,无异于重构了俄罗斯国体,后世对他的评价将会达到一个新高度。如果做不成,那么俄罗斯将重新走向在西化派及本土派之间摇摆不定的老路。

无论如何,普梅这对搭档从最初的相互欣赏到最终的形同陌路,着实令人唏嘘。就用唐朝诗人许浑的诗做个结尾吧。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克里米亚   叶利钦   格鲁吉亚   利比亚   车臣   北约   莫斯科   苏联   伊朗   俄军   俄罗斯   美国   竞选   总统   日暮   关系   财经   韦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