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铝箔需求“升温”





行业资讯

1、磷化工企业加速入局LFP材料

磷化工企业布局新能源材料的高涨热情依旧不减。


9月21日,司尔特(002538)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融捷控股、中航信托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就合作开发磷矿资源、合资生产磷酸铁和LFP材料产品等相关合作内容进行约定。


根据协议,司尔特与融捷控股将在贵州省或安徽省等地设立生产LFP材料的合资公司,预计总投资金额为20亿元,规划建设年产5万吨LFP材料项目(一期年产1万吨,二期、三期各2万吨)。


其中,司尔特持有合资公司70%的股份,这意味着司尔特将成为此次LFP材料投建项目的主体。


在磷酸铁材料业务方面,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预计总投资金额为15亿元,规划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材料项目(一期年产4万吨,二期年产6万吨)。司尔特持有磷酸铁合资公司 51%的股权。


司尔特主要从事复合肥料及专用肥料研发、生产、销售,公司已形成从硫铁矿制酸至磷复肥产品生产、销售较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磷复合肥生产服务体系。


LFP电池的产业链条为:磷矿—工业级磷酸/磷酸一铵—磷酸铁—LFP正极—铁锂电池。LFP材料主要原材料涉及到工业级磷酸一铵或食品级磷酸及电子级磷酸,磷酸铁成本占比中磷源占比约40%,来源包括工业级磷酸一铵或精制磷酸。


据机构估算,每1GWh-LFP电池需要消耗0.178万吨工业级磷酸一铵,每0.44万吨磷矿可以提炼出0.178万吨工业级磷酸一铵。


司尔特现有磷酸一铵产能85万吨,全资子公司贵州路发实业拥有明泥湾4.56平方公里的磷矿采矿权(磷矿保有资源储量为 959.63 万吨)和永温8.38平方公里的磷矿采矿权(磷矿保有资源储量为10430 万吨)。


这意味着司尔特依托自身的磷矿原料资源,可以为其建设磷酸铁、LFP材料项目提供低成本的原料。同时,融捷控股在锂矿资源及锂能源产业链的积累,可为双方推进新能源材料项目建设提供支持。


司尔特大手笔布局磷酸铁、LFP材料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拉动LFP电池出货量激增,进而对LFP材料产生强劲需求。

瞄准未来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越来越来磷化工企业意图凭借其在磷矿资源以及磷化工领域的优势,顺势进军新能源领域,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当前,传统化工企业布局新能源业务持续升温,除了司尔特之外,包括新洋丰、川发龙蟒、川金诺、川恒股份、龙佰集团、中核钛白、安纳达等磷化工和钛白粉企业都宣布将利用其主营产品的副产物跨界投建磷酸铁、LFP材料项目,与德方纳米、湖南裕能、升华科技等传统LFP材料企业展开竞争。

(更多投研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投研锋向》留言获取,或加入社群,体验更多0预期差纪要信息)


2、动力电池铝箔需求“升温”

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集流体,铝箔在锂电池中的成本占比很低但却不可或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助推下,锂电池铝箔市场需求迎来爆发。


进入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去年第四季度高增长态势,带动动力电池装机电量同比大幅增长,对锂电池铝箔市场需求激增,助推多家铝箔企业订单出货大幅增长。


近日,华北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景忠表示,宁德时代自去年开始和公司在洽谈未来几年的供货协议。公司被要求一个月供货3000吨铝箔,但现有产能无法满足需求,规划到2025年每年供货15-16万吨。


宁德时代对铝箔需求饥渴背后是其动力电池和储能业务在2021年进一步增长,并启动了大规模扩产计划,进而对铝箔产生强劲需求。


自2021年以来,宁德时代扩产动作频频,资料显示其到2025年规划产能将达500-600GWh。以1GWh锂电池用铝箔600-800吨测算,这意味着仅宁德时代一家电池企业就将消耗铝箔30-48万吨。


加上比亚迪、中航锂电、合肥国轩、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瑞浦能源等各家电池企业到2025年规划产能200GWh左右,整体合计产能接近2000GWh,对应的铝箔需求将达120万-160万吨左右。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董事长助理孟祥峰透露,明年宁德时代将有一条钠离子电池产线投入生产。同时,国内外已有近三十家企业对钠离子电池技术进行了布局,产业化后将形成千亿级的市场。


和锂电池正极集流体用铝箔,负极用铜箔不同,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集流体都可以使用铝箔,这将为铝箔创造新的市场增长空间。


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对应的是,目前国内仅有华北铝业、南山铝业、鼎胜新材、东阳光科、明泰铝业、万顺新材等少数几家企业拥有量产供货锂电池铝箔的能力,且总体产能规模较小。


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锂电池箔出货量6万吨,同比增长16%;预计2021年电池箔出货量将达12万吨,2023年或将出现供应紧缺。


在下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带动下,上游原材料和加工费涨价,助推锂电池铝箔量价齐升,进入卖方市场。


鼎胜新材副总经理边慧娟对高工锂电表示,公司2021年在手订单饱满,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正在积极扩产以满足市场增长需求。


和铜箔采用“铜价+加工费”的定价模式一样,铝箔也采用“铝价+加工费”的报价模式,因此铝箔价格依赖于铝锭成本控制和加工费涨跌。


在原料价格方面,由于当前电解铝产能受到限制,上游铝锭供应偏紧,当前国内铝价已经创出近15年新高,沪铝主力价格近期最高已经接近24000元/吨,年内涨幅超过50%。


从期货市场看,沪铝主力从去年4月低位至近期高位,价格累计涨幅已经超100%,伦铝累计涨幅也近100%。


在加工费方面,目前锂电池用铝箔厚度普遍在12-15µm,单吨加工费在15000-25000元之间,由于下游市场需求火爆,整体供给较为紧张,当前铝箔加工费较去年同期已经上涨10%。


在铝价和加工费双双涨价带动下,铝价也进入价格上行通道。


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8月国内电池级16um铝箔报价2.8万元/吨,电池级12um双面光铝箔报价3.2万元/吨,同比增长27%和23%。


当前,铝箔市场整体供应较为紧张,在下游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和上游原材料涨价以及新增产能释放缓慢等多重作用下,铝箔价格或将维持稳中有涨的发展趋势。


下游市场需求增长和产品价格提升,也给铝箔企业积极扩产提供了信心。

当前,包括鼎胜新材、南山铝业、东阳光科、常铝股份、明泰铝业、万顺新材、华峰铝业等企业都在积极加码铝箔产能。


其中,鼎胜新材8000吨动力电池涂炭铝箔项目和3.6万吨电池项目建成投产,募投项目5万吨预计于2022年建成投产(4万吨电池光箔生产线和年产1万吨电池涂层箔生产线)。


华北铝业投资19亿元建设年产6万吨新能源电池箔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并成立子公司华北铝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并吸引了包括合肥国轩、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等电池企业的参股投资。


常铝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出资5000万元设立江苏常铝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铝箔项目,公司目前电池铝箔月产能约为350至400吨。


南山铝业投资4.53亿元建设高性能高端铝箔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产高档铝箔2.1万吨,其中高性能动力电池箔和数码消费类电池箔16800吨。


东阳光科启动乳源精箔三期工厂建设,建设年产4万吨高精度铝箔新材料项目,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用电池铝箔。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述企业都在积极扩充铝箔产能,但由于锂电池铝箔在版型质量、几何尺寸、表面端面质量、机械性能、表面湿润张力等性能指标非常高,拥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导致高端铝箔产能稀缺。


同时,锂电池铝箔的新建产能投产周期约2-3年,技术人员稀缺,新品迭代快、认证周期长、核心生产设备依赖进口且到货周期长,企业投资压力较大,导致新增产能释放缓慢。


尽管铝箔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电池企业对铝箔在尺寸精度、表面端面质量、异物质控制,表面残油量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提高。


这意味着上述铝箔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产品性能提升和技术创新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3、1-8月国内锂电池相关企业新增愈2300家

随着新能源赛道越来越火热,锂电池相关企业保持快速增长。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锂电池”相关企业共4.74万家,近10年来,锂电池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其中,2018年新增8198家,是近十年来新增锂电池企业最多的年份。2021年1-8月,国内新增锂电池相关企业共2324家。


具体来看,2016年,国家一系列锂电池行业的政策新规陆续公布实施,当年新增锂电池企业4917家,同比增长88.17%,是近十年同比增长最快的一年。


2018年新增8198家,同比增长38.41%。是近十年来新增锂电池企业最多的年份。2019年、2020年受补贴退坡以及新冠疫情等影响,分别新增锂电池相关企业7691家、5764家,逐渐呈下滑趋势。


2021年1-8月,国内新增锂电池相关企业共2324家,同比下滑41.5%。

可以看到,随着细分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已经不断攀升,叠加技术、资本门槛要求越来越高,跨界资本回归理性,其更倾向于注入具备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标的,通过雄厚的资本,赋能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与产能扩张,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从地域分布来看,目前我国拥有锂电池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其中,广东拥有2.12万家锂电池相关企业,位居全国第一。江苏、山东排第二、三名,分别为5175家、2280家。其次是安徽、浙江、湖南等省份。


从注册资本分布来看,锂电池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占比25%,共有1.2万家。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的有1.4万家,占比30%;100-200万的企业有1万家,占比22%;200-500万的企业有5308家,占比11%;500-1000万的锂电池企业有5675家,占比12%。


注册资本直观代表公司的财力,目前,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上的已经达到55%。从趋势来看,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锂电池领域未来将趋向以拥有资本实力的玩家为主。


4、三元前驱体扩产竞赛升温

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刺激上游三元前驱体企业积极扩产。


9月17日,道氏技术全资子公司江西佳纳能源在龙南市建设的锂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高端钴镍盐等产品生产经营及废旧锂电池回收再利用项目正式开工。

该项目总投资125亿元,主要建设年产5万吨钴镍、10万吨前驱体绿色智造项目(一期5万吨三元前驱体)。


道氏技术表示,公司已有3.2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在建和拟改扩建的项目完工后,2021年产能将达到约5万吨。当前正在筹划建设新的生产基地,逐步扩大三元前驱体产能,并建设对应比例的钴镍生产线达到完全自供原料。


目前,佳纳能源已经与振华新材料、科恒实业、湖南雅城、邦普科技、厦门钨业、当升科技、杉杉能源等三元材料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新项目建成之后,佳纳能源的三元前驱体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扩充,并将提升其钴镍原料自供占比,有助于提升其市场占比和产品盈利能力。


2021上半年,道氏技术实现营收27.7亿元,同比增长1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939%。其中佳纳能源实现营收19.8亿元,净利润2.3亿元。


道氏技术投资百亿加码三元前驱体背后,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对上游原材料产生强劲需求,三元前驱体受益于三元材料出货量大幅增长出现量价齐升,进而刺激头部三元前驱体企业扩产备战。


除了道氏技术之外,自2020年以来,包括中伟股份、格林美、华友钴业、科隆新能源等企业都在大规模扩充三元前驱体产能,通过扩充产能和强化上游原料供应链布局,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6月,华友钴业宣布定增76亿元,扩建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将新增15万吨/年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产能和5万吨/年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


目前,华友钴业已和LG化学、POSCO、L&F、BASF、当升科技、振华等正极材料达成了合作。上半年共生产三元前驱体30982吨,同比增长138.3%,销售前驱体29180吨,同比增长128.9%。


中伟股份宣布拟募资50亿元,用于广西中伟新能源北部湾产业基地三元项目一期及补充流动资金。该项目规划建设三元前驱体产能18万吨/年,硫酸镍溶液产能11万金属吨/年(包括镍溶解与MSP产线),硫酸钴溶液1万金属吨/年。


此外,中伟股份宣布还拟总投资约13亿元,在与宁乡经开区建设中伟新能源全球研发基地暨年产3.5万吨锂电前驱体材料及配套镍钴资源、电池循环回收项目。


截至2021上半年,中伟股份已形成约14万吨/年的三元前驱体产能、2.5万吨/年四氧化三钴产能。


格林美公告称,江苏格林美拟投资18亿元在泰兴经开区以报废电池原料为主导,建设年产3万吨锂电池用多元前驱体、1万吨高性能四氧化三钴、年产2.5万吨高纯镍钴锰原料、3000吨磷酸锂原料等。


截至2021上半年,格林美三元前驱体已经建成的总产能总量达到13万吨/年。当前正在加快建设泰兴与福安两个三元前驱体制造基地,实现在2021年底超过年产20万吨三元前驱体总产能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元前驱体头部企业积极扩充产能的同时,下游头部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也在往上游原料端布局,自建三元前驱体产能以保障其原料供应稳定和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盈利能力。


上述产业布局将对三元前驱体企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进而加剧三元前驱体市场竞争。




公司新闻

1、永福股份再度“深绑”宁德时代

永福股份公告,拟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增资入股宁德时代与百城新能源合资公司上海快卜,持股比例6.15%。


资料显示,上海快卜以电动汽车储充检+大数据运营为核心,通过建立整合光伏发电、储能调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目标打造全新“光储充检一体化”运营服务平台,并尝试探索开拓电池监测、电池残值评估业务。


目前上海快卜业务尚处于前期开拓阶段,全国共有23个站点,已有部分站点初步实现了盈亏平衡。


宁德时代副董事长黄世霖在第十四届高工锂电峰会上指出,随着清洁能源储能以及电动汽车的发展,一个崭新的能源物联网逐渐形成。


“以城市电动化公共基础设施的新基建模式打造充电站对加油站的升级及取代,下一代的新型的光储充检电站将利用城市分布式光伏能量,利用储能装置给电动汽车充电。”黄世霖表示,将来的电动汽车的专业充电站和检测站,将集成光伏、储能、充电、检测等功能,同时也将形成一个非常完善的数据库和运营管理平台。


基于此判断,宁德时代已通过资金入股、战略合作以及与头部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展开了系列布局,全方位解决动力电池在安全检测、发电侧以及电网能源存储等多方面的难题。


目前,宁德时代已和科士达、易事特、星云股份、国家电网等企业成立储能合资公司,并连续拿下多个大型储能项目,为上述企业的合作项目提供磷酸铁锂电池解决方案。


还与国网综能相继在福建、新疆等地针对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的合作探讨,加大在大型光伏并网储能系统和家用离/并网储能系统中锂电池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宁德时代与永福股份合资成立子公司时代永福,专注于新能源、储能、综合智慧能源领域,开展“光伏+储能”核心技术研发。并持有永福股份约8%股份。


8月13日,宁德时代减持永福股份约3%股份,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永福股份随后表示,公司与宁德时代的业务合作正常开展。


永福股份最新公告显示,公司及子公司预计2021年度与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日常关联交易不超过13.5亿元。主要向后者提供工程设计、建设等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勘察设计(含规划咨询)、EPC工程总承包等。


2、奥克股份31.5亿谋划西部溶剂生产基地

9月21日,奥克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建设奥克西部总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31.5亿元。


其中一期项目利用四川石化的工业尾气(二氧化碳约2.57万吨/年)和环氧乙烷(约2.5万吨/年),建设年产5万吨碳酸乙烯酯(EC)、3.24万吨碳酸二甲酯(DMC)、1.5万吨碳酸甲乙酯(EMC)、2075吨碳酸二乙酯(DEC)以及副产2.03万吨聚酯级乙二醇项目。


二期项目将根据四川石化环氧乙烷扩产计划,新增10万吨/年碳酸乙烯酯(EC)。并根据市场情况扩产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等产品。


为保障上述项目的实施,奥克股份还与深圳市研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研一”)共同出资人民币3亿元成立四川奥克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四川研一锂电材料供应链有限公司,开展锂电池电解液业务。


深圳研一目前拥有锂电池粘结剂、PI 新材料、补锂添加剂、锂电池电解液及其添加剂、固态电池及其专用特种高分子特种材料等五大业务板块。


奥克股份新能源材料板块产品主要包括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2021年上半年,奥克股份锂电池电解液溶剂销量达10052吨,毛利率31.8%。


上述项目实施之后,奥克股份的溶剂产品品类将得到进一步扩充,有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奥克股份建设西部总部和生产基地背后,是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带动动力电池出货量大幅增长,进而对上游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六氟磷酸锂等原材料产生强劲需求。


除了加码溶剂产能和丰富产品矩阵之外,奥克股份也在完善其新能源产业链布局。


2020年9月,奥克股份收购苏州华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苏州华一)24.24%的股权,并对其进行增资,合计持有苏州华一35%的股权。


苏州华一从事锂电池添加剂材料生产,主要产品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的产能合计约3000吨,拥有天赐材料、江苏国泰、LG新能源等知名国内外客户。


苏州华一目前VC产品供不应求,正在大连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明年年底顺利投产后将新增VC和FEC产能各5000吨。


受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自2021年以来国内电解液厂家对EC、DMC、EMC、DEC等溶剂的需求明显提升,进而助推上述溶剂价格上涨。


通过上述布局,奥克股份构造一条以EO-EC/DMC-CEC-VC/FEC为核心的产业链,从而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溶剂作为电解液的核心材料,在下游新一轮涨价周期开启、产能紧张背景下,产品价格大概率持续走高。在此情况之下,包括石大胜华、奥克股份、海科新源等头部溶剂企业也在积极扩充其溶剂产能。


不过,由于溶剂的工艺技术难度高、客户验证周期长,竞争壁垒较高,生产溶剂需要厂商具备生产环氧丙烷能力、产业链延伸较长,导致上游优质产能不足,产能整体供应偏紧。


3、亿纬锂能上游材料“版图”

9月22日,亿纬锂能公告称,公司与上海恩捷、荆门高新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合同,公司与上海恩捷在荆门高新区成立合资公司,并由合资公司投资建设高性能锂电池隔膜项目。


项目总投资5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金额40亿元,建设16条锂电池隔膜生产线。


8月初,亿纬锂能与恩捷股份签署的合资经营协议及补充协议,双方拟在荆门设立合资公司,专注于锂离子电池隔离膜与涂覆膜的制造,年产能为16亿平方米湿法基膜及与之产能匹配的涂布膜。


协议显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6亿元,恩捷股份持股55%,亿纬锂能持有合资公司45%。合资公司产能优先向亿纬锂能及其子公司供应。


高工锂电获悉,1GWh锂电池对应约1500万平方米隔膜需求,据此测算合资公司16亿平方米产能可以满足107GWh的电池产能,意味着亿纬锂能锁定了超百GWh产能的隔膜需求。


大手笔联手恩捷股份加码隔膜产能的背景是,亿纬锂能锂电池各细分业务齐头并进,消费电池地位稳固,动力电池产能大规模扩张,储能放量在即,小动力需求急速增长,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水涨船高。


如6月,亿纬锂能连发三则公告,大手笔扩产动力、储能、电动工具电池产能,涉及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超115GWh。同时规划在荆门掇刀区投资建设年产104.5GWh的新能源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并根据生产需求引入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配套产业 。


8月,亿纬锂能又火速投建3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涉及电动物流车、家庭储能及乘用车,其中15GWh为物流车与家用储能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另外15GWh为乘用车三元动力电池项目。


大规模产能扩产的同时,原材料的安全稳定供应同样不容忽视。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2021十四届高工锂电峰会上公开表示,“亿纬锂能2021年以来在供应链投资100多亿元,通过战略入股、合资建厂、收购等形式在材料端布局,坚信原材料价格问题在2023年初有效解决,形成坚实的产业壁垒。”


在刘金成看来,产业链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在供应链安全及保障策略上,需要构建产业链集群,打造产业竞争壁垒。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亿纬锂能已经通过合资合作、投资入股等形式,相继锁定隔膜、钴镍资源、锂盐、电解液、正极材料等上游原材料。


正极材料领域,亿纬锂能与德方纳米成立合资公司合建年产10万吨优质磷酸铁锂材料产能。此外,亿纬锂能还与SKI、BTR设立合资公司推进以最大5万吨高镍正极材料为标准的年产能项目建设。


在钴镍资源及前驱体上,其18亿认购华友钴业定增,提前锁定华友高镍型三元前驱体材料及其原材料和钴资源;5月又与华友国际等在印尼建设红土镍湿法冶炼项目。


此外,亿纬锂能还与格林美签署合作,“锁定”超10万吨回收镍产品定向循环供应。


锂盐资源上,亿纬相继收购了金昆仑28.125%股权、大华化工5%股权,并与金昆仑合资建设年产3万吨碳酸锂和氢氧化锂项目,大华化工则享有大柴旦盐湖采矿权。


电解液领域,早于2018年3月,亿纬锂能就与新宙邦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2万吨电解液项目。


可以预见的是,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抢夺战”愈演愈烈,亿纬锂能接下来将在更多原材料下功夫。


4、宜宾张家港连落两子 大族激光25亿加码锂电装备

9月22日,大族激光连发两则公告分别在四川宜宾、江苏张家港布局新能源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和华东区总部基地项目。


一是,大族激光拟在四川宜宾投资建设大族激光新能源智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5亿元,规划于交付土地后两年内建成竣工并投产运营。


大族激光表示,此次在四川宜宾投建新能源装备生产基地,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动力电池装备业务在西南地区的布局,就近为下游客户提供配套服务。


2021年以来,以宁德时代、中航锂电、蜂巢能源为代表的头部动电池企业相继在四川大规模投建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四川正在成为国内重要的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地之一,也为当地带来了新一轮的锂电产业链配套机遇。


二是,大族激光拟在江苏张家港市投建大族激光华东区域总部基地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总投资不超10亿元,项目完工前由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提供临时项目用地及厂房满足公司生产需求。


大族激光指出,此次投建华东区域总部基地,有助于完善华东区域动力电池装备及高功率激光装备业务布局,满足下游客户未来的潜在产能需求。


上述两大基地的投建实则是大族激光战略转型迈出的坚实一步。


目前大族激光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在组织架构调整上,将部门分为行业专机、极限制造、元器件三大板块,其中新能源事业群也做为集团战略布局重点和主要业务增长点。


锁定宜宾、张家港布局,大族激光看重的其实是西南与华东区域的市场空间,前瞻加码产能,锁定下游市场需求。西南地区与华东区域无疑是近年来动力电池新增产能的集聚地,未来下游需求集中释放必将带来新一轮锂电装备需求爆发期。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瑞浦能源、远景动力、LG新能源、三星SDI、SKI等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规划新增产能接近2000GWh,绝大部分将在2025年前建成投产。


按照动力电池单GWh设备投资额约2亿元测算,预计2021-2025年新增锂电设备市场需求将超4000亿元。


大族集团副总裁兼大族激光新能源事业群总经理黄祥虎认为,按照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趋势,其产生的动力电池市场需要同比增长,进而释放巨大的锂电设备市场空间。


不过在黄祥虎看来,由于锂电池对于高品质、极高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极限制造已然成为锂电池产业的必然选择,而工艺及装备智造又是实现极限制造的关键。


因此,保障在手订单产品稳定顺利交付的同时,设备厂商如何与锂电池厂商形成合力,攻克极限制造技术,保证有效产能的稳定释放更是当务之急。


目前,大族激光正在积极扩张产能,确保具备锂电设备高交付能力和产能需求,并在管理改革、聚焦产品、人才培育、产业布局、科技攻关等方面进行部署。




市场价格

1、锂电池

容量型圆柱锂电池方面,2600mAh/18650型厂商三星、LG分别报价11.25元/支、9.75元/支。

动力型圆柱锂电池方面,三元3C类2200mAh/18650型厂商(三星)报价10.75元/支。

车用动力电池方面,方形三元报价775元/kWh,方形铁锂报价625元/kWh。

2、隔膜

本周隔膜-湿法中端国产报价1.20元/平方米,7μm+2μm+1μm湿法涂覆隔膜报价2.40元/平方米,9μm+2μm+2μm湿法涂覆隔膜报价1.95元/平方米。

3、电解液

本周电解液(高电压4.35V)报价113,500元/吨。电解液(高电压4.4V)报价115,500元/吨。三元/圆柱/2600mAh报价98,500元/吨。三元/圆柱/2200mAh报价89,000元/吨。电解液(锰酸锂)报价58,300元/吨。电解液(磷酸铁锂)报价98,400元/吨。

4、正极材料

本周三元正极材料523型国内厂商(湖南杉杉)报价206,500元/吨,三元正极材料111型国内厂商(湖南杉杉)报价213,000元/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国内厂商(斯特兰)报价59,000元/吨,钴酸锂正极材料报价332,500元/吨,容量型锰酸锂正极材料国内厂商(河北强能)报价53,500元/吨,动力型锰酸锂正极材料国内厂商(河北强能)报价57,000元/吨。

5、负极材料

本周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厂商(日立化成)报价110,000元/吨,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容量310-320mAh/g国产报价29,500元/吨,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容量330-340mAh/g国产报价48,500元/吨,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容量340-360mAh/g国产报价70,000元/吨;天然石墨类负极材料中端产品报价36,000元/吨;中间相碳微球负极材料G10报价68,000元/吨。

6、前驱体

本周三元前驱体报价125,000元/吨,无水磷酸铁报价17,000元/吨。

7、六氟磷酸锂

本周六氟磷酸锂报价450,000元/吨。

8、锂电辅料

本周铝塑膜日本厂商(DNP)报价33.0元/平方米,日本厂商(凸版印刷)报价29元/平方米,国内厂商(上海紫江)报价23.5元/平方米。8um/电池级铜箔国内厂商(赣州逸豪)报价107元/公斤,16um/电池级铝箔国产报价28元/公斤。

9、钴

本周伦敦战略金属市场钴(99.8%:鹿特丹仓库交货)报价23.7美元/磅。

10、镍

本周LME3个月镍期货官方价为19,225美元/吨。

11、碳酸锂

本周电池级碳酸锂国内厂商(四川天齐)报价177.5元/千克。电池级氢氧化锂国产厂商报价165.5元/千克。

12、溶剂

本周DEC报价25,200元/吨;DMC报价13,750元/吨;EC报价13,500元/吨;EMC报价24,500元/吨;PC报价17,300元/吨。

13、本周新能源材料价格涨跌情况

种类

单位

2021/9/24

周度变化

月度变化

年度变化

锂电池电芯

容量型圆柱锂电池-三星

元/支

11.25

0.0%

0.0%

0.0%

容量型圆柱锂电池-LG

元/支

9.75

0.0%

0.0%

0.0%

动力型圆柱锂电池-三元3C

元/支

10.75

0.0%

0.0%

0.0%

车用动力电池-方形三元

元/kWh

775

0.0%

0.0%

-6.06%

车用动力电池-方形铁锂

元/kWh

625

0.0%

0.0%

-7.41%

隔膜

隔膜-干法-国产中端

元/平方米

0.95

0.0%

0.0%

-5%

隔膜-湿法中端国产

元/平方米

1.2

0.0%

0.0%

0.0%

隔膜-湿法-国产高端

元/平方米

2.9

0.0%

0.0%

0.0%

隔膜-干法-PVDF单层涂覆

元/平方米

7.5

200%

200%

200%

隔膜-湿法-PVDF单层涂覆

元/平方米

4.15

0.0%

0.0%

0.0%

隔膜-湿法-氧化铝粉单层涂覆

元/平方米

3.5

0.0%

0.0%

0.0%

电解液

电解液-高电压4.35V

元/吨

113500

0.0%

10.73%

102.68%

电解液-高电压4.4V

元/吨

115500

0.0%

2.67%

65%

电解液-三元/圆柱/2600mAh

元/吨

98500

0.0%

3.68%

181.43%

电解液-三元/圆柱/2200mAh

元/吨

89000

0.0%

4.09%

212.28%

电解液-锰酸锂

元/吨

58300

0.0%

6%

148.09%

电解液-磷酸铁锂

元/吨

98400

0.0%

3.58%

185.22%

正极材料

三元正极材料-523型

元/吨

206500

0.0%

12.84%

64.54%

三元正极材料-111型

元/吨

213000

0.0%

12.4%

56.04%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元/吨

59000

0.0%

9.26%

81.54%

钴酸锂正极材料

元/吨

332500

0.0%

3.91%

34.34%

锰酸锂正极材料-容量型

元/吨

53500

4.9%

59.7%

122.92%

锰酸锂正极材料-动力型

元/吨

57000

3.64%

52%

103.57%

负极材料

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日立化成

元/吨

110000

0.0%

0.0%

0.0%

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国产低端

元/吨

29500

0.0%

0.0%

15.69%

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国产中端

元/吨

48500

0.0%

0.0%

3.19%

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国产高端

元/吨

70000

0.0%

0.0%

0.0%

天然石墨类负极材料

元/吨

36000

0.0%

0.0%

0.0%

中间相碳微球负极材料

元/吨

68000

0.0%

0.0%

0.0%

辅料,添加剂及原料

三元前驱体

元/吨

125000

0.0%

-1.19%

51.52%

无水磷酸铁

元/吨

17000

0.0%

9.68%

44.68%

六氟磷酸锂

元/吨

450000

0.0%

5.88%

469.62%

铝塑膜-日本DNP

元/平方米

33

0.0%

0.0%

0.0%

铝塑膜-中国

元/平方米

23.5

0.0%

0.0%

0.0%

铝塑膜-凸版印刷

元/平方米

29

0.0%

0.0%

0.0%

电池级铜箔

元/公斤

107.0

0.0%

0.94%

38.96%

电池级铝箔

元/公斤

28

0.0%

0.0%

24.44%

美元/磅

23.7

0.0%

16.72%

53.16%

美元/吨

19225

-3.75%

0.02%

35.2%

电池级碳酸锂

元/千克

177.5

4.11%

55.02%

343.75%

电池级氢氧化锂

元/千克

165.5

3.12%

29.8%

234.34%

溶剂-DEC

元/吨

25200

0.0%

0.0%

62.58%

溶剂-DMC

元/吨

13750

0.0%

3%

5.77%

溶剂-EC

元/吨

13500

0.0%

1.89%

38.46%

溶剂-EMC

元/吨

24500

0.0%

1.24%

58.06%

溶剂-PC

元/吨

17300

0.0%

0.87%

57.27%

光伏材料

EVA(联泓 UL00628)

元/吨

27000

5.47%

27.36%

195.65%

POE

元/吨

26000

4%

4%

142.08%

金属硅

元/吨

68850

82.38%

193.6%

533.72%

多晶硅

元/吨

211000

0.0%

6.03%

n.a

三氯氢硅

元/吨

21500

2.38%

26.47%

n.a



一END一

欢迎点赞 关注 转发

(更多投研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投研锋向》留言获取,或加入社群,体验更多0预期差纪要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三星   铝箔   宁德   电解液   正极   前驱   磷酸   新能源   产能   锂电池   电池   需求   股份   材料   项目   财经   动力电池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