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专家交流纪要 & (华中)渠道跟踪


提价的传导过程:

公司先发出呼声,要经销商准备资金仓储调整,1个月左右提出厂价。正式涨价后,经销商的会在半个月左右调整出货价。整体终端价格调整1-1.5个月左右。

一般经销商的出货价涨幅会比出厂价的涨幅要高,所以经销商利润率至少提高3-5个点。


竞品提价的可能性:

竞品跟的可能性比较大,来自于成本的压力,从去年开始所有的原材料在涨价。其他家受成本的影响因素更大。


海天提价成功的可能性:

提价的时间节点不太可能在九月底十月初,比较合适的还是11月12月提。提价去年国家把控比较严,但是疫情常态化后,完全把价格压到企业方,企业方也扛不住。如果价格不成功,会非常难,所以之前海天说提都能够做到落地的。


动销情况:

9月份的动销应该能做到7个多,8个点,比7、8月份好一点。有增长但是不明显,好的原因主要是消费端有一定的刺激,但因为疫情的因素,比预期还是低一些。


渠道的利润率情况:

17年毛利率平均20个点以上,去年到现在直线下降,去年13个点,今年10个点以内。渠道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还是销售的压力,因为3月份渠道的库存还是比较高,所以只能让利渠道商或者跨区域销售,所以渠道的毛利率是下降的。

社区团购去年开始对经销商的毛利率影响比较大,价格对于线下渠道是非常大的打击,因为线下没有那么高的补贴,再进一步释放一些,所以利润率会比17/18年下跌很多。


社区团购对于提价的影响:

渠道库存比较高,短期1-1.5个月可能会受到社区团购的影响,但是因为社区团购的库存水位比较低,比正常的低1-1.5个月,公司又限制了经销商的进货,能保证经销商的平衡。

经销商这边社区团购占比5%左右,社区团购的价格比之前好一些,比线下的零售价低比出厂价高。


经销商的新增替换情况:

经销商增加的幅度肯定非常小,比较慎重替换原有的经销商,只是会剥离,替换经销商的情况不会做得太多。


四季度和明年的展望:

今年确实从1季度到现在销售的压力非常大,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达不到的,内部保双位数增长。但是10个点还是有难度。公司今年费用投入是收缩的,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市占率的难度不小,预计比预期会低一些,全年接近10个点左右。三五计划的难度还是比较大,今年肯定达不成,今年的增速10%不到,以后每年增速15%,以目前海天的体量每年几十个亿的增长压力会很大。

酱油12个点的增速,味极鲜20个点的增速非常难,需要新品保证双位数的增长。酱类增速不行,料酒和醋的基数比较低。



(华中)渠道跟踪:

提价概况:本月26号截单,原价格新订单不超过10~15%,预计后续执行新价格体系,涨幅5~6%,品项覆盖度广,酱油、酱料、耗油(合计占90%以上)都可能提价。


价格传导:提价过程是对价格体系的梳理,一批毛利有望从12%到20%,二批毛利有望从5%到10%,最终终端价提升幅度在15%左右。上一轮2017年提完价,经销商毛利一度到20%,后续几年逐步滑落到12%左右。


提价影响:10月会是价格体系重塑关键期,如在30天内完成价格传导梳理,则对渠道的负面冲击较小,超过45天可能会对渠道信心造成影响;待新价格体系梳理完毕,厂商才可能投放一定的终端促销拉动需求;


渠道状态:当前发展型市场的流通、餐饮经销商库存在1.5个月,KA经销商库存压力较大,成熟市场(华东、华南)库存压力也相对大,与上一轮提价(2016年末)比,库存压力相差不大;从经销商策略角度,超额压货的动力不会太强,绝大部分经销商Q3的任务完成与否基本已成定局,如果超额冲击,反倒影响Q4的完成度;当前二批库存在3~7天左右,此番备货后有望提升到15天左右,二批商如果超额要货(存在乱价隐患的),经销商层面也会作标记,进行监控;


竞品策略:李锦记、厨邦对海天提价都非常关注,如果海天提价落地,后续1~2月左右跟随提价的概率较高。

更多投研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投研锋向》留言获取,或加入社群,体验更多0预期差纪要信息


Q:提价的情况?

A:之前我们曾经交流:海天如果在Q3有压力的话,也不排除会提前提价的安排,如果Q3没有太大的压力,可能会到年底提价。而今天的情况看,海天提价基本能够确定:下午2点接到公司那边的口头通知,提价幅度是5%左右,然后26号是这个月的截单的有效时间,以及这个月的后续订单不能超过当月的10~15%,会有限量供应(按照老价格)。

也就是到27~28号就能确定是以新价格体系了。10月的任务也都会按新价格来核算。

海天提价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三季度遇到了销售压力,然后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也存在,用提价的方式,有望促使渠道更加畅通——因为提价后,不管是下游的商户还是终端用户,或多或少都会囤一点,只要他们囤,那么销售周期都会增加,对渠道里的货物流通有增加。然后受到原材料上涨的压力,进行提价。

总的来说,这次提价更多是销售压力是主要原因,而不止是原材料价格;历史上这么突然提价很少见。


Q:提价的品类、幅度?

A:酱料和酱油是一定会提,耗油也有可能,耗油现在是2个工厂供货(江苏、高明),之前一个工厂的时候提价的可能性会很大,但现在2个工厂,成本控制会好些,但也还是有可能提价。

料酒和醋现在看,不太确定。

如果前三大品类提价,就能达到整体销售90%以上的占比。

(幅度?)

就是5~6%左右。


Q:从我们的反馈情况看?对终端的需求层面?现在需求恢复的情况?

A:终端的接受度,终端的反应情况,站在2个立场看——

经销商:我们希望提价,因为只有提价了,才能梳理市场各个环节的价格体系,才能保障商户的利益,当前的商户利益是不太高的;

消费者:提价的时点,恰逢中秋、国庆,可以适度备货,趁着这个时间,还算是比较好的。


本身9月的销售就比较好——经销商算发展型的市场,比如江西、湖北、安徽、湖南,这些地区做流通、餐饮的经销商,库存就在1.5月左右,还比较良性,KA经销商的库存压力相对大一些;还有沿海地区(华东、华南),库存压力比发展市场大。

如果10月能完成整个价格体系的建设,用1个月时间,要把老货出完,然后新价格到市场上的政策,整个过渡期,控制在30~45天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过渡期拉太长,是会对价格体系、渠道信心有影响。


Q:提价后,其他品牌跟随的概率?

A:李锦记今天几个领导,都在打电话问我们海天的提价信息;如果海天明确提价的话,那他们就在提价的路上了;包括厨邦也类似,只要坐实海天提价,那么也会跟随。


Q:这轮提价的背景还是不太一样,渠道有变革?我们怎么评判后续的影响?

A:如果过渡期过长(1.5个月),可能会影响经销体系,价格体系会有负面影响。

终端价格提不上来,经销商和我们的利润就会连原来的利润都不如,对我们的影响也会比较大。

如果提价的过渡期短,那么对价格执行、市场渠道流通,都是更有利的——经销商手里或多或少都会有1个月的原价货,甚至有2个月的原价货。提价后,下面所有的二批没什么库存,多多少少会备货10~15天,趁着国庆节,他们也会备货,二批商也坚持10~15天的销售,把部分老货转到终端这边,顺带也提高终端用户的使用周期(消费者囤货,顺带挤占竞品的销售),那么就会对市场有利。如果上述过程能在半个月走通,就算是利好的。


Q:提价信息突然,目前来看,渠道库存也比较高,这个提价是为了销售任务的话,为什么还要限制老价格的比例?

A:不是为了完成三季度的任务。因为三季度的任务是25~26号就截单了,会有一部分经销商努力达成三季度的积极性。但更多是为了解决销售环节不良的问题。

为什么设置上限量,是要保证原价货在市场的合理库存状况,维持渠道利润。——1000万及以上客户最高本月订单上限10.5%;500-1000万客户本月最高订单上限12.5%,500万以下客户15%。

按照正常来讲,我们的经销商在Q3末(现在9月已经过去20多天),70~80%的经销商,Q3能完成就已经完成了,完不成的就算提价有刺激,但也不敢多压。

我们有季度考核,我们三季度完成了季度目标,就算再压5~8%的货,如果算在Q3,对我们Q4的目标就有影响。

他们的销售在26号之前还是发语音、打电话说,他们的销售会把所有经销商通知到、实地拜访到,会把具体政策,还有涨价之后,会把这些细节落实。然后这次跟以前不一样,海天很多内部工作人员发了朋友圈,所以今天上午10点多,一直到下午3~4点,基本就炸圈了。海天的工作人员发了,厨邦、李锦记的也都来问我们了。


Q:传导到终端价格,不是太市场化的行为?我们怎么看这个价格体系的传导的难度?

A:海天提价相对是比较成熟,所以在做提价的同时,会规范。下面的批发价、终端价都会做指导,历来是合理的。

刚刚说的是提价过渡期,就是制约平衡点的意思——不同经销商的卖货的进度会不一样,大家都卖新货(新价格),那可能就会有人留存了一部分老货慢慢卖,这些人就是为了抢夺客户(终端)资源,所以这个过渡期就不能太长。如果过渡期太长,大家都乱来,就会影响大部分渠道的信心。

(这次提价,市场上的库存周期,相比上一轮提价,是不是会有比较大的增长?)

我们现在提价,相比之前的库存,跟2016年相比,是差不多的。


Q:渠道价差空间理顺的问题?这次是通知提价是打款价,传导到零售价是幅度更大吗?

A:我们正常来看,我们流通的渠道利润就6%左右,我们做餐饮终端的能有10~12%的。以前(2017年刚提完价的时候)我们做价格的规范的时候,毛利点能达到20~22%,这都是从2017年~2021年,逐步下来一点,从20%的空间调到12%,每个销售环节的利润都在压缩。

这次,经销商打款价提了,那下面二批也会提,然后终端的价格也会提,按照整个价格体系,每次提价,价格管理是重中之重,往上面提的话,那么不管做什么类型终端,都会有更合理的空间(一批从12%到20%,二批从5%提到10%),相当于对市场的价格体系重新定义。

只有把经销商毛利拉到20%以上,才能做渠道利润分配,海天还是比任何品牌都重视商户的利益问题。


Q:两种情景:30天、45天,您预判会接近哪个场景?

A:按照当前的情况,如果确实是28号出了文件和价格表,那么就会规定从何时何地开始,那么所有经销商就会一刀切,不会给下面经销商或终端备货期。到了能够实现新价格体系稳定的时候,再去做一些3~5%的促销让利,整个过渡期(涵盖价格体系稳定后的促销期间)估计在一个半月。


Q:全国范围来看,一批商的库存在多久?

A:全国的一批商库存应该在1.5个月,一批商不会主动乱价。怕的是二批商乱价,因为海天对我们的管控处罚是很严格的。

(在6月看,库存是多少?)

那时候的库存更高一些。

(为什么全国的库存下降这么快?)

当时6月的时候,大家不管再大的压力,都要完成1~2季度的任务。能完成上半年的销售奖励,那么到Q3真有压力,就看放弃销售来降低库存,这是每个经销商理智的行为。

有些经销商会放一些。8月也有疫情影响,但是9月的生意,是很好的,我们每个月出库差一点的时候能到7~8%的全年比重,但是9月到16号的时候海天已经出到近7%了,按照这个趋势节奏,我们到这个月底能出货12%甚至13%,那也就是出货最好的月了。

中秋节、国庆节的备货,在我们B端的拉动有个小高潮。


Q:大盘看,8月的餐饮受疫情影响,您为什么感觉9月需求特别好?

A:湖南的餐饮发展得比较好。


Q:2019年当时渠道认为海天会提价,这两年的背景差异?

A:上一次提价是因为原材料的上涨压力,这次的提价,是有原材料和经营成本之外,更多的因素背景还是为了解决压力的问题。把今年的任务完成得更好看一些。

(会不会有增加囤货的经销商?)

少量Q3没完成的经销商可能会密集囤货。


Q:提价是为了库存的问题?广深地区还有2个多月,提价还会多进老货?这样库存就更多了?

A:如果是从经销商的角度,海天对经销商的库存会有限制的要求,这个月但凡能完成Q3任务的经销商,基本都已经完成差不多了,海天的有效截单时间是每个月10号之前,后面是补货的状态。

鼓励经销商多进原价货,分每个月、每个季度到年度——他的调价为什么能帮助渠道疏通,因为他们会通过提价的方式,会让消费者有意愿多囤一点或,来降低他们的成本,促进渠道的正常的循环和流通。

疏通价格提高利润,会有过渡期,长短的问题,时间长了,才是对价格是致命打击。


Q:正常情况下下面的二批商的库存有多少?

A:现在也就是2~3天,要达到一周左右,已经是比较少的了,相当于我们的渠道库存是很低的。

上一次厨邦说提价,也没看到什么备货,所以渠道的备货积极性是比较低的了,没有太多的提前备货的感觉。海天这次这么大的声势也是想借助国庆的小高峰来促进备货

(下游二批商也知道了提价,如果他们要求很大量的货,我们也会发吗?)

我们会接单的,接单后但不一定发货,只有2~3天时间,做实之后就按照公司的情况来。比较大的分销商,我们都会有做标记,比如我们的货出去,都会标记,市场价格乱了,是能查到源头的。

下游客户如果是超出正常订单的,我们会重视,不会不发,但是会监控、分批发货。

(28号之后都是现款现货了,现在这个条件是不是具备了?)

这个只是一个开始,后面才是真正要做的,货物流转的计划,详细的工作——比如9月底,我们的库存还有1.5个月,那我们自己餐饮这边能分到多少,价格怎么控制、管理,我们的货物分流计划都会有实时的跟踪。

再就是,利润分配机制,比如我们能不能提升到20%甚至更多,二批商能不能从5%提到10%,都要有工作做。然后还要引导商户对用户的价格传导,这个周期是在10月内完成的话,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Q:这次提价是一起联动吗?

A:是会一起提价的。

(现在终端销售不好的情况,消费者会买单吗?)

问题不太大。就像我们油脂、味精、面粉、淀粉、粉丝,在我们的调味品当中,其他东西都涨价几轮了,其他东西还没涨价。

(如果海天提价?其他家不提?是不是就会有份额丢失?)

如果渠道没有流失或转向,不能绝对说。短期会有流失,但后面李锦记和厨邦后面也会有提价的计划。根据我们的经验,正常来说厨邦、李锦记晚1~2个月,都会跟随提价。

(现在整个调味品市场需求比较疲软?大家用酱油的量会变少吗?之前有没有经济不好,提价影响需求的情况?)

不太会有这种情况,我们消费端的需求有些疲软。每个人站在立场角度。我们的市场不是存在消费疲软的问题——比如江浙、福建,人均酱油用量能突破70元,去年就在64~65元,我们(华中发展地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渠道扁平化后,渠道的集中就很难体现出来。那时候做海天的经销商,后面厨邦进广西后,经销商对半分,很多不是做海天、厨邦的经销商,生意就比以前更难做了。因为大家相互竞争,品项多了后,C端渠道以前只有KA、便利店,现在社团对原有渠道都有分流,实际上3个渠道总量相加还是有增长的。


Q:公司给到的促销力度,大概是什么样的的节奏?

A:不会投入的,一旦投入会拉的更长,会适得其反。

3~5%的返利是以渠道促销的方式,是在新的价格体系稳定之后才会做的。


Q:20%的利润空间?那么对终端价的要求会传导到多大的涨幅?

A:整个渠道的毛利空间是20%左右,是经销商能赚多少,这个怎么分配的形式,之前是按照这个逻辑、流程走,但最终经销商和分销商落实到手逐年减少。

预计正常价格体系走,终端价的提升幅度应该在15%左右(相当于8元到9元)。


一END一

欢迎点赞 关注 转发

(更多投研内容可关注公众号《投研锋向》留言获取,或加入社群,体验更多0预期差纪要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华中   渠道   都会   可能会   过渡期   纪要   终端   酱油   调味品   幅度   库存   利润   经销商   压力   情况   专家   更多   价格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