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们”被打击了,难道因为吃相难看吗?答案在这里

最近几年,互联网独角兽“滴滴们”在最好的时光里拔足狂奔,如今却在最严监管风暴下如履薄冰。


“滴滴们”被打击了,难道因为吃相难看吗?答案在这里

作为国内网约车行业的第一巨头,滴滴用4年时间巨亏,挥霍390亿补贴用户,进而吞并快的,直至拿下优步中国打败所有竞争对手后建立的网约车帝国。如今,滴滴出行的日单量高达2400万单,已达到出租车市场50%的份额,顶峰时份额甚至占到整个网约车行业的90%,长期把持行业话语权。

“滴滴们”被打击了,难道因为吃相难看吗?答案在这里


各种互联网应用在国内快速发展,但移动应用前端的强制索权,中后端的粗放式管理,使得数据安全面临了严重的挑战,移动应用数据的安全问题不仅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面涉及到了金融、医疗、教育、办公、交通等各个领域,数据已经作为生产要素直接参与了市场的分配,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资产,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产。

“滴滴们”被打击了,难道因为吃相难看吗?答案在这里


然而,短短几天之间,互联网圈风云突变,风声鹤唳。事情挺严重,有点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滴滴们”被打击了,难道因为吃相难看吗?答案在这里


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发布,9月1日起正式生效施行,数据开发利用有法可依了。7月4日,国内监管层对滴滴出行、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等“滴滴们”实施了“高规格”审查。7月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下架“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的通报》,“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也被责令下架

从今年开始,大部分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都在“数据”上“栽了跟头”。表明国家对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通过规范行业的信息采集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更好利用数据。另一方面,继续保持龙头高科技企业在数据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力量及优势。

小编看来,我们把这事情想的太过复杂了,什么“是不是针对软银”、“被软银控股的中国科技公司”出现了问题、“被海外资本控股的中国科技公司”之类的,其实都不是。小编认为,还是在“数据安全”上,就这么简单。

“滴滴们”被打击了,难道因为吃相难看吗?答案在这里


先来细细想想为什么这么多互联网公司前赴后继的收集大数据呢?并且还都屡教不改,究竟是图啥呢?

一是大数据可以帮助互联网企业迅速作出决策以更好地用户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二是通过收集互联网用户信息而得到的数据库,是互联网产业的“核心卖点”。

三是能够实现大数据杀熟,简单来说,大数据杀熟就是分析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对不同用户采取不同定价的行为。

“滴滴们”被打击了,难道因为吃相难看吗?答案在这里


四是可以得到的最精确的用户个人信息价格。很便宜,使用起来也很可怕。

这些互联网公司一旦形成大的规模,将拥有可怕的垄断定位,享有规则制定权,且有生杀大权。只要他们认为商家违反了规则就随时可以关闭。例如阿里巴巴可以关闭任何一个淘宝天猫店,短视频平台可以封杀一个网红,滴滴可以停止一个司机的ID,美团也可以随便停止一个餐厅的线上生意。然而,这些管理权应该属于国家,现在却正向巨头平台手里转移。长此以往,互联网巨头将赚尽整个行业的钱,社会财富将越来越多地向这些大平台手里集中。

“滴滴们”被打击了,难道因为吃相难看吗?答案在这里


如国家的水电煤行业一样,作为涉及国计民生大数据应该由国家安全掌握,而不是企业巨头。一些互联网企业巨头会借助垄断的地位操控市场价格侵害消费者权益,比如人人皆知阿里巴巴,就是凭借电商垄断地位要求商家二选一,危害商家和用户的选择权益。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需要搜集数据,没有用户数据搜集,就没有互联网服务,没有互联网创新,也没有数字经济了。关键的步骤是,用户个人信息数据搜集、存储、加工、传输、利用、公开等处理活动必须在国家的监管之下,不能威胁的人民利益

现在,我们的国家出台的一些法律如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即实现数据开发利用和数字经济发展,又能使国家安全、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国计民生   阿里巴巴   国家安全   中国   用户信息   企业版   巨头   安全法   难看   答案   商家   国家   数据   用户   行业   财经   平台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