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企大举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者疯狂买入?警惕陷阱


深业泰富智慧出行产业园发行规模18亿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引起深圳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到底要不要趁机投资大捞一笔让很多人踌躇不前,有人强势介入,有人望而止步。

看待资产证券化,请“戴上”有色眼镜,没准你看到的机会恰好是投资陷阱。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什么是资产证券化,以及背后的林林总总。

深圳国企大举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者疯狂买入?警惕陷阱

一,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金融学中资产证券化的定义是:

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把枯燥古板的金融名词解释为通俗语言,就是对一些特定的资产,现金流进行打包,从而将其转化为证券在金融市场发行与销售,为发行人筹集资金。

资产证券化也被称为“资产支持证券”,体现的就是把特定资产组合打包成证券。通常情况下可以转化为证券的包括不动产、应收账款、信贷、未来收益、债券组合等资产。

严格意义上讲,资产证券化属于债券的一种,只不过债券是在企业信用和担保前提下发行的证券产品,而资产证券化却是一某个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所以,也可以把资产证券化看做是债券。


二,资产证券化的运行

资产证券化在发行过程中比较复杂,会涉及到多个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有着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而整个过程就是对特定资产的“打包和美化”。

发行的第一步,发行人会用准备好的资产找到把资产转化为证券的SPV(特殊目的机构),而后经过特殊目的机构对发行人提供的资产进行评估和升级打包后做成证券。

不是所有的资产都符合转化为证券的条件,如果证券的评级达不到一定的标准,SPV就需要找信用增级机构,让信用增级机构通过一些“特殊手段”来提高该证券的信用评级和等级,直到符合发行标准为止。

只有达到符合的评级,用资产转化的证券才可以发行,并上市流通,在指定的承销商处进行销售。

这就是资产证券化的整个发行过程,信用增级机构在其中的作用更是重中之重,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效果。

深圳国企大举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者疯狂买入?警惕陷阱

三、资产证券化的本质

资产证券化从根本角度看,对发行人百利而无一害,对投资者而言却充满不确定性。

资产证券化能给发行人带来四个好处:

1、增加资产流动性,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2、提升负债的管理能力,优化财务结构;

3、实现低成本融资;

4、增加收入来源。

因为资产证券化本身就是一个增加资产流动性,用劣质资产做抵押发行债券的方式,这个情况在银行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由于应收账款和信贷可以做基础资产,因此银行经常会做两手准备:一边把钱贷出去;另一边再把贷款凭证拿去做资产证券化产品,用发行债券的钱来实现下一轮的钱生钱。最后银行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让银行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投资者就成为了风险的间接承担者——即便借款人到期 无法偿还债务,在这之前银行已经使用资产证券化的手段赚到了很多钱,实现了风险最小化。

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相比普通债券也有较高的风险。因为基础资产多为流动性差、应收账款之类的资产,未来不确定性高,对手违约的概率比较大,因此当企业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时候就承担着相应的风险,一旦这些资产无法收回、或者出现减值损失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一家资金雄厚的公司很少抵押资产发行债券,如果到了抵押借钱的地步,则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已经处于比较糟糕的地步——优秀的公司通常都具有很高的银行授信额度,无需抵押借钱。

深圳国企大举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者疯狂买入?警惕陷阱


关于资产证券化利害并存,不能一概而论全部判定为好,也不能全部认为不好,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情况,其中不乏主动提高流动性的手段。因此,在藏有雷的同时也可能存在黄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投资者   目的   组合   发行人   产品   现金流   流动性   深圳   国企   债券   陷阱   资产   风险   信用   疯狂   机构   银行   证券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