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郁达夫小说《沉沦》

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既真实大胆,又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令人心折的独特艺术魅力,是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他早期小说《沉沦》的艺术手法更具有作家突出的个性特征,更能体现其创作的艺术成就,更能使读者情有独钟。其小说的艺术手法着重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的表现手法,行文的结构特色,优美诗句的运用以及小说意境的设置等多方面。


浅析郁达夫小说《沉沦》


  一、人物形象着重塑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首先,郁达夫的《沉沦》主要人物形象大多渗透着作者本人的影子。法朗仕曾经说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郁达夫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推广了这一观点,作品中基本上渗透着作者本人的影子。他在作品中直接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使我们毫不犹豫地联想到作者本人,增强了读者的真实感。如《沉沦》中的“我”为中国的国事和自己的家事“愁闷极了”。当然,作者小说中塑造的自我的人物与作者本人的某种程度的叠合,交融,我们并不能就此断定这是作者在自我回忆,为自己写传,郁达夫这时塑造的人物是“五四”时期一大群沾染了“时代病”而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其次,郁达夫的《沉沦》注重变态心境的人物塑造。其塑造的主人公属一种变态心境的人物,一是历史的经验,二是对知识进化论或者说文化进化论的确信。郁达夫留过学,他接受了近代变态心理学理论,明确肯定人的潜意识本能,向一切阻碍人性的社会原则提出抗议,他进一步确证变态创作心境在现代中国文坛的合理性,由此塑造了一大批变态心境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沉沦》中“他”的自读、窥浴。他们是作者对于纯真爱情的向往追求以及求之而不得的必然结果,却被道德家们冠之为“黄色大师”。


  再次,郁达夫的《沉沦》塑造的人物都倾注着爱国的情感。如《沉沦》中的主人公“他”在自杀前长叹:“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他”的这一呼喊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渴望祖国强盛的强烈愿望,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极为愤懑,这也是郁达夫从自身的经历中体会的。


  二、小说重在感情,并视为小说优劣高下的主要标准


  旧中国积贫积弱,郁达夫的小说始终扣紧时代的脉搏,体现的是一个弱国子民的辛酸和悲哀,所以作者以抒情为艺术中轴,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凉的情怀。他在《沉沦》中写道:“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他谈《沉沦》创作经过时说过:“我的这抒情时代,是在那荒淫惨酷,军阀专政的岛国过的,眼看到的故国的陆沉,身受到的异乡的屈辱,与夫所感所思,所经历的一切剔括起来没有一点不是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同初丧了失主的少妇一般,毫无气力,毫无勇毅,哀哀切切悲鸣出来的,就是那一卷当时很惹起许多非难的《沉沦》。”总之,郁达夫重视情感的抒发,悲苦的宣泄,迷恋自然,以感伤的喟叹和悲愤的控诉表现对压抑的不满,这就成就了他创作《沉沦》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三、不注重行文结构


  有人认为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只是一些简单的生活片段,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注重结构,很随意,其实不然,巴金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便是无技巧”,郁达夫的小说《沉沦》注重以自传体的形式重现生活的原貌,追求的是那种质朴自然,而少有刻意的斧凿之痕,这也难免让人误会。


  四 、注重古代的文化气息


  郁达夫在写《沉沦》时写出了大量的诗歌或引用别人的诗歌作为小说的有效组成部分。如“他”用铅笔写了一首诗寄给“他”东京的朋友:
  峨眉月上柳梢初,又向天涯别故居。
  四壁旗亭争赌酒,六街灯火远随车。
  乱离年少无多泪,行李空凭只旧书。
  夜夜芦根秋水长,凭君南浦觅双鱼。


  《沉沦》中还引用了渭迟渥斯的两节诗《孤寂的高原刘稻者》,海涅的诗以及“他”放大嗓子唱著带有诗意的日本歌。


  五、重视小说的意境


  郁达夫小说《沉沦》的一个突出的语言特色就是语言的诗化和散文化,所以他的小说就是一首感情真挚的诗,形式优美的散文,它同普通的诗歌和散文等抒情性作品一样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如《沉沦》中主人公“他”在自杀前“他向西面一看,那灯台的光,一霎变了红,一霎变了绿的,在那里尽它的本质。那绿的光射到海面上的时候,海面就现出一条淡青的路来”。“他”此时所见到的景物体现了“他”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对祖国的怀恋和热爱的深厚情感。小说中景为情设,情于景动,景美情更浓,同时语言也更美。


  总而言之,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在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在社会上深受读者们的广泛关注,这与郁达夫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全篇有着紧密的联系,他的这种中外文化相碰撞的结晶,显示出了独特性,而使其成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盏闪亮的明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着作   小资产阶级   小说   知识分子   中国   意境   主人公   心境   手法   祖国   注重   人物   艺术   作者   作品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