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派作家严歌苓:为写作品4次进入澳门赌场,输了几万块

1962年的某天,在安徽省文联大院一周一度的诗歌会上,一位著名诗人走上台。此时,年仅四岁的严歌苓坐在台下,她感受到现场气氛的微妙变化:每个人都在笑着,却又似乎微含敌意,像是在假装捧场。“当一个大名人多么好啊!”小歌苓在心里想着。或许从那时起,一粒种子就悄然潜入了她的心田。正如她在散文《一天的断想》中所写:“我从童年,少年,直到如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摆脱做一个平凡的人。”


体验派作家严歌苓:为写作品4次进入澳门赌场,输了几万块


早恋是一个错误


  1958年,尚未满月的严歌苓随父母由上海迁至安徽。严歌苓的父亲是一名作家,母亲则是歌剧团的演员。在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下,严歌苓自幼就开始接触各类文学作品。十岁已对《茶花女》、《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文学名著熟稔于心,还常常将这些故事讲给同学听。“想想我那时绘声绘色、眉飞色舞地讲述成年人复杂的故事和情感,我惊异自己的早熟,几乎是个没有童年、童趣、童心的孩子。”


  12岁那年,严歌苓考上了成都军区文工团,成为了一名芭蕾舞文艺兵。在部队的仓库里,她偶然发现了几本已经有些发霉的书,有《巴尔扎克传》、《贝多芬传》、《拜伦传》……她兴奋不已,偷偷地将这些书绑在腿上带回宿舍。为了避免被人发现,她将书的封皮撕掉,套上毛选的书壳,日夜沉浸在这些名人故事之中。


体验派作家严歌苓:为写作品4次进入澳门赌场,输了几万块


  这一段“偷来的”阅读时光,让严歌苓初窥到不同领域名人的传奇故事,也使她认识到人生的样式竟可以如此丰富!而在这些名人当中,勤奋笔耕、逆境成才的拜伦让她最为触动,她立志要像拜伦一样,做任何事都要将自己推向极致。于是,每天清晨四点天还未亮时,练功房的窗边总会站着一个瘦瘦的身影——她的脚架在高高的窗棂上,腿绷得笔直。


  转眼三年过去了,正值青春妙龄的严歌苓出落得愈发亭亭玉立。这时,她爱上了部队里一位30岁的军官。初尝恋爱滋味的花季少女是腼腆的,也是疯狂的。在相恋的半年里,她每天给他写一封情书,把情窦初开的少女心思、“心悦君兮”的爱慕之情、点点滴滴悉数流于笔尖。可是,当这段地下恋情被发现时,军官却为了保全自己,出卖了严歌苓,将她所写的情书统统上交给组织。


  一时间,她成了不道德的诱惑者,众矢之的,被批斗、被诋毁、被唾骂、被孤立。谈起这段往事,严歌苓至今仍有些难以释怀,她曾在采访中说:“在我们的时代,早恋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我每天写情诗、写情书给我喜欢的那个人,他当时也很喜欢我,这就是我的初恋……他就把你供出来了,这是我一辈子最大的创伤。最大的惩罚是,你要一遍遍地写检讨,然后当众念……我想到死,我觉得太羞辱人了!”后来,严歌苓把这段经历写进了《穗子物语》中的《灰舞鞋》——“她是美丽、孤高的少女,却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背叛。年纪轻轻就知道了绝望,知道了人性的大恶。她想过死,却终于活下来。”


体验派作家严歌苓:为写作品4次进入澳门赌场,输了几万块


  为了逃离这场巨大的屈辱,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时,严歌苓主动请缨去当战地记者。她挎包里装着一只五四式手枪,头也不回地就去了前线。战场上,死亡每天都在身边发生,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当亲眼目睹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生命逝去时,“我忽然间就成熟起来了,对英雄主义的概念有了自己的反思”。在前线采访、照顾伤员的3个月里,严歌苓逐渐意识到:跳舞的局限性太大了,她必须要找到一种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方式去表达自己——那就是写作。


 于是,严歌苓开始把目光投向文学写作。她将自己自幼积淀的文学功底、讲故事的才能,与在部队多年的舞蹈表演、舞剧编排经验结合起来运用到小说的写作中,并于1980年在《戏剧与电影》上发表了第一部电影剧本《残缺的月光》,从此开始走入文坛。

她绝不是一个只会闷头写作的“笔呆子”,而是一个“体验派”的作家。在每次下笔创作之前,她总要花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亲历、去体验、去感受作品中人物真正的人生:
  《寄居者》要写抗战时期灯红酒绿的大上海,她就翻遍资料,连当时的香水牌子、裁缝店布局都要一一记下,不放过一个细节。
  《妈阁是座城》的故事要以澳门赌场为背景,她就先后4次前往澳门,亲自上赌桌,输了好几万块钱只为感受赌徒的真实心理。
  《老师好美》写的是高中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故事,她就跑了5所中学,每天在课堂上旁听,跟老师和学生一起上课、交流。

《第九个寡妇》则是讲述一个中原农村一个寡妇的人生,她就跑到河南农村去体验生活,与村民老太太同吃同住,甚至一同下地种番薯。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对于严歌苓而言,与其说是为了写作去体验人生,不如说是因为写作,她才得以经历无数个人生。但这种近乎疯狂的投入,让严歌苓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她陷入了严重的失眠,还患上了躁郁症,每天依靠药物来维持正常的睡眠和情绪。

朋友察觉到她的状态不对,便劝她不要写了。严歌苓的眼泪哗地滚落下来,她说:“要是不写作的话,那我生命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死了。”她甚至借助于躁郁症发作时高度亢奋的精神状态,不知疲倦地写作,二十几年来就塑造了三十多部作品,是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但她又很少自称“作家”,总说自己是个“写稿佬”,因为“一提作家,好像就把自己的身份吊起来了。”严歌苓不喜欢这种如枷锁般的身份感,她享受着写作为她带来的情志上的满足与名利上的成功,与自己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彼此成就。


  然而,她在写作上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澳门   抗战时期   拜伦   巴尔扎克   成都军区   贝多芬   早恋   寡妇   军官   赌场   上海   部队   作家   名人   人生   故事   作品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