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排外”的心态,源自8角二分一斤的色拉油

 上海因其殖民历史及丰沛品貌,成为大众熟悉的意象。它曾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但骨子里仍怀着上海乃至中国的心愿。


上海“排外”的心态,源自8角二分一斤的色拉油



  一、上海人“崇洋”心态透析


  做起怀旧梦的上海一方面被许多繁冗的笔触描摹,同时对它反感的人们又苛责其“崇洋、排外和浮华”,但陈丹燕都不是。在《城与人》中她提到自己对上海没有归属感,只是首次前往欧洲的旅行让她开始思考:这个城市用怎样的品质孕育了生活其中的人?上海作为南方沿海城市自有一种天生的阴郁与敏感,它纵然有着浮华的壳,但芯里却是微妙的心酸和再不济也要挺直腰板的好强。曾经上海人的崇洋,用陈丹燕在《偶遇》中的话来说,是在物质贫乏、精神压抑下“喜欢上别人东西的滋味”;而现在上海人的崇洋,是对逝去时代本身及所存留的异域器物,在感官上单纯的眷恋。在《上海音乐厅》和《怀旧的理由》中,她说:“那时候只是以为,这过去的房子是外国人留下来的,就像房客在住过的房间里忘了把一双名贵的鞋带走。”“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真正看到过从前的上海到底是什么样子……又凭什么怀旧呢……而他们从小生长在一个女人没有香水、男人不用讲究指甲是否干净、街道上没有鲜花的匮乏的时代,所以他们就这样靠着对旧东西的想象而成了怀旧的人。这城市破败而精美的建筑,就是他们怀旧的理由。”这是陈对“崇洋”心理最恰如其分的解释。


  二、上海人的“排外”心态透析


  而上海“排外”现象的文化内涵,陈丹燕亦试图解答。她《上海色拉》中写道:“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残留的都市生活方式艰难生存的时候,整个中国,只有在上海的小店能买到八角二分一斤的色拉油……色拉代表着上海人的生活基本方式:亦中亦西,但把它们融化成属于自己的、带着自己这个城市的痕迹。上海人对自己小心创造、精心保存的生活方式是非常迷恋的。”正是这种坚持以及在灰暗年代的自怜,进而产生的自恋和骄傲,产生了上海排外的神情。而《布景》中20世纪70年代末的上海是这样的:“全体跟着老师大声说的是广东话,追求时髦的上海年轻人和着他们的身体大声唱粤语歌,上海最贵的饭店里人们神气地吃着的是从广州空运来的生猛海鲜……这样的事情让上海人心里不快……丢了自己大都市的身价……上海这地方实在是怀旧的,像破落贵族的孩子那样地怀着旧,他没有正经过上什么好日子,可他天生地与众不同。那见所未见的辉煌在他的想象里,比天堂还要好。”可见在怀旧中的固执亦是排外的一种骄傲。


  三、上海的喜悦与沉郁


  《布景》记录了20世纪90年代腾飞的上海:“这时候,上海的女孩子开始学习从前的上海人怎么说上海话了……专营老上海菜的餐厅出现了,大家终于等到这一天,以上海的历史和上海自己人的菜自豪了。全民在这时候最一致的,就是要重振上海雄风,上海的孩子在电台点播的最多的歌曲,都是《昨日重来》。就像一个孩子上半夜做了一个好梦,可是在最要紧的时候醒了,那孩子在枕上紧紧闭了眼,一心要快睡着,再把那个梦接着做下去。”这时上海人喜悦而焦虑,喜悦再一次做了中国的老大,而焦虑这样的日子可否维持下去,所以,上海的喜悦是不彻底的。在《90年代的上海》中有这样的描写:“上海不是一个轻浮的城市,凭良心说,只是有时,城市里的人习惯将时髦浮华的面具戴在脸上而已。上海的故事,就是再繁花簇锦,都会有一抹沉郁做底子。”陈丹燕笔下的上海,就是这样一个不甘落后且永远在奋力追赶的城市,一个都市里的人们在繁文缛节中精明盘算却也做着天真美梦的城市。这些天真美梦,像极了上海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常常做的美国梦。作者在《上海色拉》中说道:“美国梦是这样一种东西:你有一个目标,然后你来到一个机会最多、竞争最多的地方,冲上战场去实现它,你觉得自己一点点地接近它了,实现它了,听到喝彩声了,那是高亢的欢呼。接着,你回头望望,抬头再看,发现梦想好像是实现了,可是不是你当初心里想着的那个。实现梦想和并没有实现它,界线有时并不清楚。”四、上海的中国意义


  上海人的执拗性子,混合着与所有海滨被殖民过的城市一样的乡愁——中国人和异国人的乡愁,一起发酵,成就了城市对立、恍惚又模棱两可的脸。上海的脸,就是这样的一个表情,好像它得到了,却又那么悻悻然的样子,因为姿态,终归是要强、谨慎而略乏底气,显得慌张的。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上海在20世纪90年代的这种姿态,像极了如今中国许多城市的姿态——到底是中国人。如今,生活在中国的人们与这个国家发展起来的所有城市一样,迫不及待地渴望开放却又内心自闭,向往自由却惯性于生活的规矩,相信自强不息却又有过于虚荣的嫌疑……种种情绪的背后充满了回忆、独立、失望、不甘和挣扎。作者笔下的上海人,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结的是这样的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排外   上海   色拉油   沉郁   色拉   乡愁   布景   浮华   上海人   中国   姿态   喜悦   心态   年代   孩子   世纪   城市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