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春天,巴金写给萧姗的信


1937年春天,巴金写给萧姗的信

蕴珍:信收到。我很感激你的好意。你说的话全是对的,我不会怪你,反而我感谢你那善良的心灵。你关心我,劝告我,你说要我好好保养身体,你说要把家布置得安舒一点,你说在一天的忙碌的工作之后要找点安慰。我奇怪你这小孩子怎么能够想得这么周到?……我认识了几个像你这样的可爱的孩子,你们给了我一些安慰和鼓舞。……(巴金1937年春致萧珊残简,《佚简新编》


1937年春天,巴金写给萧姗的信

1937年春天,巴金与萧珊在苏州青阳港


这应当是现存巴金给萧珊(本名陈蕴珍)最早的一封信。萧珊是巴金的一个读者,当时还在中学读书,1936年8月与巴金通信结识并逐渐相恋。写这封信的时候,两个人相识仅仅半年多,两个人年龄相差十三四岁,巴金信中亲切地称她为“你这小孩子”“你这样的可爱的孩子”,有大朋友的爱怜,也不乏几分亲昵的意味。随后抗战爆发,他们辗转广州、桂林、昆明、重庆等地,并于1944年在贵阳郊外结婚。巴金与萧珊忠贞不渝的爱情传奇,随着他的充满血和泪的《怀念萧珊》《再忆萧珊》等名作而广为人知,也打动了很多读者。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巴金是一个很愿意与读者交心的作家,不过,那表达的多是思想和情感,他很少谈论自己的私生活。然而,作为一位公众人物,有那么多读者如醉如痴地读他的作品,对他的个人生活难免产生好奇和猜想。1930年代初,有的小报甚至编出他的种种小道消息,包括某女作家又爱上他的传闻。到巴金真正结婚了,他们自然也不会放过,重庆的一份刊物就有这样简短的报道:

以著作小说,尤其《家》的写作著名的巴金,其于五月八日在贵阳花溪与陈蕴珍女士结婚。新娘上海人,现年二十五岁,长于英国文学。读者谓,久悬中馈的巴金,现在真有“家”了。巴金平日沉默寡言,此次结婚亦在沉默中举行,故知知者甚少。(《巴金有“家”》,1944年9月1日出版重庆《时兆月报》第2 卷第9 期“瀛海珍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青阳   巴金   珍闻   瀛海   贵阳   如醉如痴   忠贞不渝   故知   月报   昆明   重庆   小孩子   春天   读者   可爱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