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 | 小儿坐位姿势的家庭管理及训练

康复 | 小儿坐位姿势的家庭管理及训练

家庭训练在康复治疗中非常重要,不仅能巩固康复训练效果,还可矫正姿势与运动异常。但家庭训练必须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根据小儿实际情况制订训练方法,同时对家长进行必要指导。坐位是孩子躯干从卧位到竖直位第一次转换,坐位姿势异常会影响孩子感觉及认知发育,因此,坐位姿势异常要给予必要的家庭康复训练。


康复 | 小儿坐位姿势的家庭管理及训练

小儿坐位姿势发育过程可分为全前倾(新生儿期,脊柱不能充分伸展)、半前倾(2~3个月)、扶腰坐(4~5个月)、拱背坐(6个月,可独坐,但需双手支撑)、直腰坐(7个月,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以及扭身坐(8~9个月,坐位上可自由玩耍,也可变换侧卧位、卧位)等几个阶段。小儿坐位控制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得到良好的发育,如控制头部的能力发育成熟、俯卧位时上肢有支撑性、脊柱可伸展至第三腰椎、髋关节能充分屈曲,具备上述四项条件,就可以获得较实用的坐位。其他条件如躯干有回旋能力、躯干矫正反应及平衡反应的建立、上肢保护伸展反应、以及有姿势转换能力,具备后四项能力,小儿就可在坐位上自由玩耍,不会向任何方向倒下,并且可进行各种体位的转换。

小儿坐位姿势发育如果不好就会导致姿势异常,常见的小儿坐位异常姿势主要有拱背坐姿势,主要是因下肢肌张力、头控及躯干力量不好,难以保持躯干竖直状态,导致向前倾。这种异常姿势要进行适度的头控及力量练习、屈肌张力控制及躯干力量练习,以及前庭感觉训练。盘腿坐姿势,主要是因下肢肌张力高,无法伸直双腿,此时要进行肌张力检查及训练、分腿坐训练、负重训练,并且合理利用坐姿矫正椅进行训练。青蛙坐(W坐)姿势,W坐时不仅下肢在髋关节内收内旋,易引发髋关节脱位,而且膝关节处于外翻位,会挤压损伤半月板,此外,踝关节也处于跖屈位,会加重下肢屈肌张力高的患儿的症状,痉挛型患者更是要避免W坐。

康复 | 小儿坐位姿势的家庭管理及训练

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家长要严格按照治疗师的计划进行康复,每个儿童运动功能受损情况不同,治疗师要分析孩子康复训练情况,训练效果及存在问题,逐步完善康复训练计划。而且训练要循序渐进,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另外,家长可以进行同时多方面训练的综合康复,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孩子每天日常生活中,并且持之以恒。需要注意的是,训练过程中要避免训练中的伤害,帮助孩子训练时动作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慎防跌倒摔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坐位   小儿   姿势   家庭   上肢   躯干   下肢   脊柱   异常   家长   条件   力量   能力   孩子   康复训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