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光荣与梦想》,汲取国家(个人)由大到强的智慧!

《光荣与梦想》,讲的是美国1932—1972年的历史,描述的是美国从大国成长为强国的过程,被誉为美国经济史必读的经典读物。

读《光荣与梦想》,汲取国家(个人)由大到强的智慧!

该书一共有四部,每一部都记述了十年的历史,期间一共经历了胡佛、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等8任总统,当中发生了大萧条、二战、原子弹、朝鲜战争、古巴危机、越南战争、肯尼迪遇刺、尼克松水门事件等重大事件。​读完之后,除了熟悉美国那一段历史之外,更会对当时世界的经济发展更加了解,这有助于开拓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看问题的格局,甚至还可以从中找到指导我们投资的正确依据。

胡佛的任期是1929-1933年,期间刚好是大萧条,所以注定任期较短,名声也不太好。应对通缩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俗称印钱放水。但是胡佛政府当时坚持收支平衡和金本位,认为经济很快就会自我恢复,并能实现繁荣,于是采取了不干预政策,结果最后可能而知。​作者在书中对于大萧条是这样描述的:律师衣着整齐的离开家,给家人以假象,但其实他早就已经失业,所以他出门不是去上班,而是去其他的地方推销小商品或者去另一个城市乞讨;那时的人都在衣服里面塞报纸来抵御严寒,在鞋子里放纸板,来遮盖破洞;有些人为了应聘者消防员,竟然去森林主动放火;满大街都是捡垃圾和擦皮鞋的小孩,晚上中央公园和地铁口到处都是过夜的流浪汉,焚烧垃圾的地方人非常多,因为那里可以烤火抵御严寒;把羊运到市场去卖运费要1.1美元,而售价只有1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城里人还买不起农产品……

老书看过之后确实觉得有点惨,虽然老书小的时候家庭也并不富裕,但起码每天的热菜热饭还是可以按时吃到的。这里老书多说一点,虽然通缩或者通胀都对经济发展不利,但显然通缩的危害要比通胀的危害大得多,​这也就是为啥房价涨到一定阶段不能崩盘的原因,因为一旦崩盘,那么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暴跌,那样居民的财富就会大幅缩水,很多有房子的家庭甚至还会破产,所以老书虽然不希望房价再涨,但也绝不希望房价暴跌。

​由于胡佛政府无法带领民众走出大萧条,因此在第一届任期后的选举中,自然就落败了。当时他的竞选对手是民主党的罗斯福,那个时候的罗斯福并不出色,所以很多人认为罗斯福能够当选不是因为他有多优秀,而是胡佛实在太差了。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老书突然想起了今年特朗普和拜登的总统选举……

罗斯福的任期是1933—​1945年,从时间看刚好三届任期,但其实罗斯福连任了四届,只不过第四届刚连任的时候就因为身体原因去世了,死在了任期上。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评价比较高的总统,原因就是带领美国经济走出了大萧条,并且打赢了二战,让美国成为了世界强国,否则也不会连任四届。关于到底是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战胜了大萧条,还是大萧条自己消失的观点一直有争论。老书觉得其实没必要再去纠结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反正大萧条当时就消失了,而且美国经济也开始变好了,我们要去吸取的是大萧条带来的危害教训,以及避免让自己也陷入同样的危机之中就好。

罗斯福上台之后就整顿金融系统,开始印钞机,​而且光印钱还不够,罗斯福还想着把军民囤积的钱套出来。对于个人来说储蓄是有利的,过度消费是有害的;但是对于国家来说过度储蓄是有害的,消费反而是有利的。对抗通缩唯一的办法就是超发货币,但是金本位却是货币超发的巨大枷锁。由于之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无为而治对拯救经济效果不好,所以这个时候的美国人反而特别希望罗斯福政府多折腾,毕竟相比于啥都不管,死马当活马医反而能让民众燃起希望。

1937年罗斯福连任,但此时大萧条并没有过去,当时罗斯福的反对者以罗斯福又是一个斯大林,乱花钱是走不出大萧条的来攻击他,而同时共和党势力又开始死灰复燃,从新赢得了更多的选举席位。这一年,在大洋彼岸发生了著名的卢沟桥事变,而此时的罗斯福非常有远见,美国虽然收到中立法的制约,但是仍然未雨绸缪,扩展军备。此时的美国,只能算大国,还不能称强国。由于要扩充军备,所以必须要有人才,而此刻欧亚大陆都在进行战争,所以远在北美洲远离战争的美国自然成为了全球顶尖人才的避险地,这当中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功不可没……

随着战争的升温,破坏越来越大,伤亡也越来越重,美国国内也掀起了到底要不要参战的口水大战。此时罗斯福的第二任任期也快结束,要不要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也拿捏不定。于是罗斯福一边小心翼翼的准备,一边得考虑民众的感受,既要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也要平息小部分人的不满。

在战争初期,美国扮演的角色是中间商,两头通吃,只要有钱赚,和谁都能做生意。但是后面因为利息问题和美国起了冲突,于是日本直接炸了珍珠港,这也直接改变了美国对二战的态度。关于珍珠港事件,有说法是当时美国已经破译了日本空袭的计划,但是选择了视而不见,​因为这样就可以通过惨烈的战争,激发国内的参战热情,对于这个说法,美国是打死也不会承认的。

在战争的威胁下,美国政府再也不用去考虑什么预算平衡,开始毫无顾忌的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通缩。美国的消费贷出现明显增长,生活也越来越好,农民的产能过剩也消失了,生产再多也能销售掉,工厂也不用再担心生产的新产品卖不掉​,于是开足马力生产。所以通缩消失了,这是为啥老书在前面提到的那个不清楚是不是因为二战大萧条才结束的说法。

罗斯福干了​三届总统后,身心疲惫,多次表露自己不会再干的说法,但很快就收到了工人们的联名信。于是民主党再次把罗斯福提名为候选人,为不给罗斯福添乱,他们选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参议员—杜鲁门来当罗斯福的助手。罗斯福甚至都没听过这个名字,觉得无所谓于是就这么同意了。所以说人的命运就是神奇,有的时候还真的会被彩蛋砸中。

在第四届总统任期后不久,罗斯福​就因为严重脑溢血去世了,此时二战即将胜利,当时斯大林已经跟老蒋打成协定,成为他的地位,并要求中*与老蒋合作。罗斯福死后,杜鲁门就成了美国总统,1945年4月,美国正式进入杜鲁门时代。

当时美国人民已经习惯罗斯福带领他人,所以对毫无名气的杜鲁门并没有太多期望。在这样的预期之下,杜鲁门反而干得有点惊喜,比如他进步非常快,而且对苏联的态度非常强硬。但是面对当时自称永不投降的日本人,杜鲁门在是否对日本本土发动进攻上显得犹豫不决。后来,军事顾问们提醒杜鲁门尽快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并说这是代价最小的方式。杜鲁门与斯大林交换了意见,表示美国研究了一种超凡杀伤力的新型武器用来打击日本,而斯大林的回答比较平淡。就这样,杜鲁门给东京发了最后一次警告,也就是波斯坦公告,但日本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于是小男孩和胖子先后在广岛和长崎爆炸。之后,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二战彻底结束。

在杜鲁门的任期内,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胀,​当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是物价管制,但懂经济的人都知道,这招根本不管用,所以最后杜鲁门不得不取消物价管制,这也拉低了杜鲁门的声望。1946年,美国又出现了各种罢工潮,500万工人参与其中,这些工人是二战的功臣,但是因为战争结束,需求减弱,在外部矛盾消失的情况下,内部矛盾就开始逐渐激化。而杜鲁门采取的措施就是强硬应对,并明确提出:将所有反对政府的罢工者,征召进入美国军队,这自然引来了工会的不满,他们甚至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杜鲁门连任。

罗斯福死后,斯大林的野心开始膨胀,而杜鲁门的美国又开始内耗,民众对于战后的经济并不满意,这让杜鲁门的支持率不断下降。此时的欧洲也不好过,虽然战争胜利了,但换来的不是自由,而是饥饿与混乱。读到这里,老书想到了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家。为防止欧洲落入苏联的手中,一个叫乔治凯南的人提出了遏制苏联的观点,而杜鲁门也非常信奉这个观点,因此这个观点也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糖衣炮弹果然好用,18个月后,希腊的内战结束,土耳其的问题也解决了,下一步就要去解决全欧洲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也就是欧洲复兴计划,说的就是利用美国的经济和财政资源,盘活整个欧洲的经济。丘吉尔曾表示:马歇尔计划是历史上最仗义疏财的行动。这就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我们现在的一带一路计划其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段时间,美国不仅向欧洲输出经济,更向欧洲输出文化,可口可乐开始在欧洲风靡。老书觉得等到我们超越美国的时候,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会开始风靡世界,就像当年的生丝、茶叶和瓷器,这也是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文化以及上层文化引领社会风向。

杜鲁门第二任期的对手是共和党的杜威,当时媒体一边倒的支持杜威,民意显示杜威遥遥领先杜鲁门,但最后结果出来之后却让人大跌眼镜,杜鲁门以304票:189票的绝对优势获胜。之后苏联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这让美国物理学家集体疯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一种情况比一个国家拥有原子弹更糟糕,那就是两个国家同时拥有原子弹。这种清奇的脑路老书也不得不佩服,这意思就是我能有,但是你不能有!

当时美国社会极力反共,这也产生了著名的麦卡锡主义,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所有一切坏事都是苏联的阴谋,有人在配合苏联搞事。这让老书不得不感慨,意识形态什么时候都是好的靶子!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这段历史比较敏感,而且作者是站在美国的角度上写的,所以老书不过多赘述。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杜鲁门任期的最后一年,氢弹终于造了出来,重达65吨,命名为迈克,9个月之后,苏联也研究成功,爱因斯坦对记者说:全体人类的灭绝,正在向我们招手。在氢弹研究成功以后,美国人开始自己吓自己,想象着如果别人朝我扔氢弹怎么办,于是恐慌的情绪蔓延开来,不得不说,脑子确实是个好东西。

后面的美国大选中,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战胜了民主党的斯蒂文森,时隔20年后,共和党再次掌权。艾森豪威尔上台后,政策偏向缓和。1953年,美国和中朝联军谈判,打成了停战条款。这里老书要提醒的是,签订的是停战协定,而不是和平协定,这也是为什么朝鲜半岛局势一直得不到缓和的原因。因为只要签订和平协定,美国的军队就要撤出朝鲜半岛,所以现阶段美国打死也不会签的。

50年代的美国,购物中心开始出现,汽车已经普及,城市中心反而开始衰落。战后婴儿潮进入青春期,美国的消费开始复苏,同时催生了金融创新。这一点和近些年我们的发展很像。经济复苏之后,贫富差距也随之拉大,种族矛盾也越来越尖锐。这一点老书觉得美国可以好好和我们学习,我们的文化是包容的文化,任何民族和肤色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包容。

艾森豪威尔对美国最大的贡献,是洲际公路系统开始动工,很多高速在这一时间建成。艾森豪威尔第二任任期的对手还是史蒂文森,这也让艾森豪威尔毫无悬念的连任。这也是25年以来,黑人第一次投票给民主党。从朝鲜战争到1957年这段时间,被称为艾森豪威尔的假寐期,这段时期科技正在逐步改变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当时产生了一个新的经济学现象——勤俭悖论,说的是每个人存钱,对自己来说是好事,但是对国家就是灾难,每个人都过度消费,对自己来说,让自己暴露在风险当中,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却可以持续繁荣,抗风险能力反而上升了。当时的美国社会,也出现了笑贫不笑娼的社会信仰,这一幕又何曾相似。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和全世界正在拉开差距,这也引来了无数的羡慕嫉妒恨。

1960年美国大选,民主党的肯尼迪对战共和党的尼克松。当时劳工都支持肯尼迪,而企业家支持尼克松,没想到的是艾森豪威尔竟然支持肯尼迪。这让老书想起了今年的特朗普对战拜登,布什也支持拜登,竟然如此的相似,结果也惊人的相似,真踏马神奇。最后肯尼迪险胜尼克松,这让尼克松很伤心,因为每个州只要多半张选票,他就赢了,但是尼克松与特朗普不同,尼克松没有申请重新计票,他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你此时的尼克松心里,依旧在谋划着,迟早有一天会王者归来。

1960年民主党重新上台,美国进入肯尼迪时代。杜鲁门政府扶持将军,尼克松政府偏爱大亨,而肯尼迪政府则对学者青睐有加,他的团队全是专家学者,大学教授,这也为他后面处理古巴旅埋下了雷。古巴旅在猪湾的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让肯尼迪明白,这群专家不可信,很快肯尼迪就调整了他的队伍,这也为处理古巴导弹危机打下了基础。当时苏联的赫鲁晓夫在暗中观察,他认为肯尼迪如果不打古巴,或者干脆消灭卡斯特罗,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却在这么一个国家身上吃了会憋,这就难免让人看不起。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骑虎难下,不先动手,就有可能被古巴的导弹攻击,如果先动手,可能会惹怒苏联。后面他们想到了一个稳妥的办法,那就是我们应对新冠的办法:先隔离封锁,再对症下药。然后肯尼迪对世界发表演讲,将苏联偷偷在古巴部署导弹的事情公布,这让赫鲁晓夫有点猝不及防。在最后的谈判中,赫鲁晓夫怂了,决定拆除进攻性武器,并运会苏联,而肯尼迪也低调处理了这件事,没有发表任何关于美国胜利的言论。古巴导弹危机就这样解除了。

1963年肯尼迪为了调节民主党内部的矛盾,去了达拉斯,结果在达拉斯被射杀,凶手叫奥斯瓦尔德,离奇的是奥斯瓦尔德在移送监狱的过程中被一个夜总会的老板开枪打死。在刺杀事件之后短短的三年里,18名关键证人全部意外死亡,更让人惊奇的是,号称世界顶级警察的FBI竟然破不了案……

肯尼迪死后,约翰逊继任总统。为回应对手的讽刺证明自己,约翰逊下令轰炸了北越舰队,这就是东京湾事件,或者说北部湾事件。1964年,约翰逊获得连任,这并非是约翰逊有多出色,全是对手的衬托。老书觉得美国总统竞选,只要不瞎几把折腾,连任都没啥问题,除非自己作死了。

越南战争让美国损失很大,也让美国元气大伤。约翰逊的蒙骗,使得美国产生了恶性通胀,差点让美国完蛋。当时美国社会最流行的一本书,就是如何躲避征兵的技巧。在约翰逊任期结束的时候,美国经济一塌糊涂,战争让美国人才移民加拿大,美国人也不再有艰苦奋斗的精神,逃避和得过且过成为每个人的心态。

1968年尼克松准备参加第二次总统竞选,结果以301票:191票当选,此时民主党也控制了国会。尼克松就任6个月后,就赶上了一个好事,肯尼迪当时设计的登月计划有了结果。这让老书想到了拜登上台之后美国药企就接连宣布新冠疫苗实验成功的消息。

尼克松政府基本上都是商人,也是白人,在他的政府之内,只有一个人赫赫有名,那就是基辛格。在尼克松时代,中美关系破冰,7月基辛格利用在巴基斯坦访问的时机,装病秘密飞往北京,在北京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商谈尼克松访华事宜。接着尼克松宣布,接受北京的邀请,将访问中国。同时联合国做出重大决定,接纳中国加入,驱逐了老蒋的台湾代表团。随后,尼克松正式访华。但美国与中国的亲近,也让苏联慌得一比。

1972年12月30日,基辛格与越南继续会谈,双方最终打成一致,正式停战,1973年初双方正式签订和平协定,美国正式撤回军队。这就是整部《光荣与梦想》的全部时间点。后面的水门事件在1972年后,不在作者的时间线之内,当时尼克松被迫辞职,而后福特接任,但是只干了两年,后面就是卡特,卡特也只干了一届。再之后就是里根,他的供给侧改革,将美国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看到这里小伙伴是不是觉得供给侧改革这几个字眼非常熟悉。是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只是细节各有不同而已。

最后老书多说一点,读史不但可以明智,还可以让自己抓住时代的进程。《光荣与梦想》虽然大部分描写的是整治,但是经济的主线也贯穿其中,不管历史怎么变,经济发展规律肯定是不变的,所以机会一直都在,只是看你能不能抓住。最后老书以一句话来结束本书:机会不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是留给那些准备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艾森豪威尔   杜鲁门   尼克松   罗斯福   斯大林   肯尼迪   民主党   约翰逊   古巴   苏联   欧洲   任期   美国   萧条   光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