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收水”?纸币宽松的时代过去了,国内楼市开始“退潮”

2021年,一场“货币风暴”正在酝酿。

3月18日,巴西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75BP至2.75%,这是巴西央行自2015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

3月18日,土耳其央行将基准利率再度上调200BP至19.0%,为去年9月以来第四次加息,累计上调了1075BP。

3月19日,俄罗斯央行也意外将基准利率上调25BP至4.50%,为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

全球央行“收水”?纸币宽松的时代过去了,国内楼市开始“退潮”

这是在短短两天里发生的事,三个代表性新兴国家的央行,不约而同地选择加息,原因何在?

原因很简单:因为货币超发,通胀来得太猛,这些国家都快扛不住了。

巴西去年8月将基准利率降至2.0%,较2019年降息250BP,为1974年4月以来新低,俄罗斯去年7月将基准利率降至4.25%,较2019年降息200BP,为历史新低。

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纸币如果“无节制”的发放,M2增速急剧走高,大量贷款注入经济,必然会带来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汇率走低,加上最近期美元指数以及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再不加息,就意味着“资本流出”风险会加剧,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除了巴西、土耳其、俄罗斯之外,全球央行都准备“收水”了。

根据彭博的统计,市场预计乌克兰、智利、阿根廷、南非以及秘鲁等国最早将在2021年加息;而韩国、菲律宾、印尼等国最早也将在2022年1季度加息,泰国、波兰以及墨西哥等国最早在2022年3季度加息;新西兰最早将在2022年4季度加息。

发达国家加息趋势也在“萌芽”,日本已经取消了6万亿日元的ETF购买计划,作为全球货币风向标的美联储,态度也愈发“暧昧”,随时准备收紧货币工具。

这场加息大潮,可能意味着:史无前例的纸币宽松时代,即将过去了。

众所周知,货币宽松会带来资产价格飞涨。

经合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全球89%国家的房价都在涨,这个比例,是2000年以来最高的。

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大多数国家近一年房价涨幅超过5%,我们房价涨幅4.1%,讲道理,还不算太离谱。

根据胡润的数据,在全球房价涨幅前50个城市中,有21个来自欧洲,16个来自北美,亚洲有11个。

原因大家都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绝大部分央行都把“放水”当做解决问题的手段,这些钱流入实体,必然会抬升资产价格。

我们的情况也差不多,去年央行了两次降息,调降超额准备金率,银行手里不缺钱,深圳、宁波、杭州、南京等地的房价持续走高。

全球央行“收水”?纸币宽松的时代过去了,国内楼市开始“退潮”

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央行非常克制,M2增速只是巴西、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的四分之一,1月份更是降到了10%以内,从4月份开始就不再降息,全年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增速,货币政策的空间非常充裕。

潮水袭来时,资产水涨船高,那全球央行开始“收水”的话,后果又是什么?

看看日本和美国曾经发生的事,大家就明白了。

从1984年到1990年,东京房价翻了5倍,地价翻了6倍,90年代初日本央行果断加息,随后的20年时间内,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跌幅达到65%。

如今,我们的货币政策也开始转向,叠加全球“收水”,趋势之轮再次转动,国内楼市的“退潮”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我们不妨参考2011-2014年楼市的走势,一目了然。

2011年1月-7月,央行共加息3次(2010年以来共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2010年以来共12次)。

随后,一年期存款利率提高到3.5%,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点。

除了货币收紧,调控也全面加码。

2011年初,“国八条”、房产税试点先后落地,“限购”、“限价”、“限贷”等政策全面升级,限购城市从2010年的不足20个大幅增加到40多个。

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二三线城市也要限购”,随后台州、珠海等城市跟进,限购城市数增加到近50个。

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压力下,经过1年的资金面传导,从2013年-2014年11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67个,同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8个;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58个,同比下降的城市67个。

货币宽松,纸币超发,最终的结果是资产价格飞涨。

货币收紧,纸币紧缩,结局是房价“飞流直下”。

这就是房地产市场的本质,人口流入、供求关系只是结果,金融属性才是房价波动的核心原因。

全球央行“收水”?纸币宽松的时代过去了,国内楼市开始“退潮”

更重要的是,在2021年,除了货币因素影响,调控政策日趋“高压”,比起2011年有过之无不及。

今年开始,房企开始面临“三道红线”的融资限制,财务指标不达标,就会限制借钱。

银行开始面临“两条红线”的贷款限制,开发贷、个人房贷全部设定硬性的“天花板”。

土地出让开始面临“一年3次”的供地限制,增加住宅用地供给量,降低“挤牙膏”的供地次数,遏制“地王”的出现。

这是一场对“人、地、钱”的精准调控,从10年乃至20年、30年的角度出发,2021年将为楼市打造出坚如磐石的“长效机制”。

一切都变了,历史可能会相似,但绝不会简单地重复,房改20年一晃而过,不断高涨的房价透支了居民的消费潜力,当货币退潮,大幕落下,属于房地产的挽歌可能才刚刚奏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纸币   央行   宽松   土耳其   全球   巴西   俄罗斯   日本   楼市   货币   基准利率   房价   去年   国家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