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所到之处都名扬天下,恣意人生的背后,是比谁都拎得清

古代商业鼻祖是洒脱至极的范蠡

在远古春秋战乱之际,史书上浓墨淡彩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当中,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活的惬意的人有很多,然而最让人羡慕的人当属范蠡,集忠、勇、智为一身,情商还高得不像话。拿现在的话说,妥妥的人杰一枚,人生洒脱至极,三次创业都足以名垂千古。更重要的是,除了当官,他还是古代商业的鼻祖,至今还是很多生意人推崇的"商圣"。

范蠡所到之处都名扬天下,恣意人生的背后,是比谁都拎得清

网络配图

年轻时候的范蠡陪着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后位极人臣

年轻的时候,他就是越王勾践的得力助手,是治国治军的一把好手,和大夫文种一文一武辅助勾践。可当时吴强越弱,越王勾践带着越国仅剩的5000兵马被吴兵包围在会籍,随时都有灭国之灾。

范蠡和文种献计,说动吴王夫差,越国向吴国称臣,又想吴王进贡美女西施,乱其心,故越国得以保存,才有了后来勾践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灭吴"等经典故事,越国一度称王称霸,范蠡成了越国的上将军,地位权势也是一人之下,不可谓不风光,普通人有此权势地位,肯定不会轻易放弃。

范蠡所到之处都名扬天下,恣意人生的背后,是比谁都拎得清

网络配图

功成名就之后很清醒,毫不留恋权势

然而范蠡是个人精,跟随勾践二十多年,知道勾践是一个只可以同难不可以共甘的老板,也很清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自己功劳太大,不早走,迟早会被干掉。

范蠡有去意,勾践当然是不愿意,此时越国刚刚获胜,暂时还需要向范蠡和文种这样的不世之才,于是强加挽留,还以他的家人相威胁。然而范蠡却是去意已决,并且还是悄悄消失的,谁也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

范蠡走时曾经给好友文种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劝说文种尽快走人,但文种却不相信勾践会是这样的人,留了下来。没过多久,有人在勾践面前诬告文种,说他准备反叛。勾践正愁找不到理由消灭功臣,听到这告黑状的,立马就派人持剑逼文种自杀。不知道文种有没有说后悔没有听范蠡之言,但至少心中应该是有所想的。

范蠡所到之处都名扬天下,恣意人生的背后,是比谁都拎得清

网络配图

成了巨富,齐王想请他当丞相,他还是拎得清,散尽家财出走

范蠡其实是从西湖坐船出海北上齐国的,斩断过往,连名字也给改了。在齐国海边小镇安了家,买了大片田地种田,当然也做些生意。范蠡天生就有做生意的头脑,没过几年,就赚了大量的钱财,富甲一方,还乐善好施。

齐王听说了国内有这么个人物后,考察后认为范蠡很了不得,决定请他来当齐国的丞相。

范蠡认为自己当个平头老百姓一不小心就能成为首屈一指的富豪,当个官都可以是丞相,普通人尽其一生都不能得到的荣耀,而他却随便就能得到,左思右想之下,他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他认为不能当齐国的丞相,归还了齐王送来的相印,害怕齐王找他麻烦,将这几年在齐国所赚的钱和家产分给了当地的一些好朋友。只带了一些贵重物品再一次浪迹天涯,而且还是一样偷偷走掉的。

范蠡所到之处都名扬天下,恣意人生的背后,是比谁都拎得清

网络配图

改名陶朱公,再次成为巨富

范蠡这一次走是漫无目的,在游玩时到达一个叫陶(现在山东境内)的地方时候,认为这里是当时的天下中心(古人的天下观就是整个中国),四通八达,水路陆路进货去货都很方便,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

于是范蠡就在此地再一次安家,再次改名叫陶朱公。

果然,没过几年,在他和儿子们的努力经营之下,生意兴隆。很快,他再次成了巨富,名闻天下,如果当年有福布斯财富榜的话,估计榜首不会是其他人。

范蠡所到之处都名扬天下,恣意人生的背后,是比谁都拎得清

网络配图

儿子犯事,用巨额财富相救

范蠡的生意当时遍布诸侯各国,儿子们也在各国奔波。他的二儿子在楚国做生意的时候,和当地地头蛇发生争执,二儿子和保镖们激愤之下杀了人,被抓住后判了死刑。

杀人偿命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范蠡认为像他这样有钱人的儿子不应该去死,于是下决心花重金营救。

这个时候范蠡已经年迈,不能亲自出马办理此事,于是他就准备了黄金千溢,准备派小儿子前去营救。黄金千溢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在当时甚至都可以买下一座城池了,有专家称千溢相当于现在的750千克,这放在现在也是一个巨额数字,可见这份财富非同小可。

范蠡所到之处都名扬天下,恣意人生的背后,是比谁都拎得清

网络配图

大儿子看重钱财将事情办砸

家中大儿子这时候不乐意了,认为自己是家中长子,有大事不派自己去而派小弟去办,是父亲看不起自己,是对自己的羞辱,于是用自杀来相逼范蠡。而且母亲也在范蠡面前劝说,不得已之下,范蠡只好派大儿子前往楚国。

临行前,范蠡写了一封信,叮嘱大儿子将信和黄金交给楚国一个叫庄生的人,一切事情由庄生的安排,不得自行其事。

大儿子将信和黄金送到了庄生的家中,庄生也向范蠡的大儿子说了不要多问,只等其二弟出来。但是庄生的家中俨然是个穷困人家,家徒四壁,这让大儿子心中有些犯嘀咕,这样的人能救出二弟吗?

大儿子越想越急,生怕庄生救不出二弟,于是用自己额外带来的一些钱财,去打点楚国的权贵人物,希望其能出力救二弟出来。

庄生虽然很穷,但这个人却是一个深受楚国人敬重的廉直而且有学问的人,楚国很多官员都把他当成老师来对待,楚王也很尊敬他。范蠡早年经商时就认识庄生,二人相谈甚欢引为知己,他很清楚庄生在楚国的影响力,有他出面,二儿子肯定可以出来。

而庄生其实并不想要范蠡的千亿黄金,而是准备救人成功后返给的,但是范蠡大儿子却不知道。

庄生亲自出马,找到楚王,捏了理由让楚王大赦囚犯,当然范蠡的二儿子理所当然的也在大赦名单之中。

权贵人物急忙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范蠡的大儿子。大儿子当然也是很高兴,以为二弟这下可以出来了,转念一想,惦记起送给庄生的千两黄金,认为这是白送了,庄生根本没有出力,于是来到庄生家中告辞且将千两黄金要了回来。

范蠡所到之处都名扬天下,恣意人生的背后,是比谁都拎得清

网络配图

范蠡派大儿子前去营救,就已经知道了结果

庄生什么人,全楚国都尊敬的人物啊!被人当面要回黄金,且他本意是想事成之后退还的,当时内心气得肺都要炸,这老脸都没地方搁了。

在范蠡大儿子满心欢喜要回黄金准备接二弟回家的时候,庄生再一次面见楚王,说听老百姓都在议论,这一次大赦完全是为了陶朱公的儿子,陶朱公贿赂了大王的左右。楚王听到后大怒,其他人可以赦免,唯独陶朱公的儿子不能赦免,并且很快就执行了律法。

范蠡的大儿子一心等着二弟放出来,而等到的却是二弟的一具尸体,不得已只能满心悲哀地拉着二弟的尸体回家。

二儿子的尸体运回陶地后,全家痛哭不已,唯独范蠡却面色从容。他说自从大儿子争着要去救二儿子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事情的结果,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他解释说,大儿子爱弟的诚心是不容置疑的,只是他很小的时候就跟在身边吃苦,知道生活不易,对于钱财比较看重,此去肯定会将事情办砸;而小儿子一出生下来,家里已经是巨富,对于钱财看得很淡,舍得花钱。这就是为什么当初自己想派小儿子前去的原因。

范蠡所到之处都名扬天下,恣意人生的背后,是比谁都拎得清

网络配图

可以从范蠡身上学到什么?

范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当一个人身处于高位时,要懂得审时度势,要有急流勇退的勇气,和见好就收不留恋权势的魄力。与范蠡同时期的文种就是没有看清这一点,结果被勾践给逼迫致死,哪有范蠡的逍遥自在和名声。

范蠡是古时候的商业鼻祖,做生意是很有一套的,其为人豁达淡泊,有散尽家财东山再起的勇气。这也告诉现代人,经商也是要看人品的,心态、品行可以决定一个生意人的上限,钱财乃身外之物,千金散尽复还来。

范蠡儿子们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做事情不可以张三顾四,在自己心诚的同时,也要相信认准了的人,不可以同时在多方下注,这是商场大忌,也是做人大忌。

史书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学习。上记载了做人做事的很多例子,有成功的、有失败的,要说做人最潇洒成功的,当属范蠡。

您认为陶朱公范蠡是不是当时最洒脱之人呢?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吴王   勾践   楚国   名扬天下   楚王   齐国   巨富   大儿子   丞相   所到之处   权势   钱财   家中   儿子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