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培机构应回归教育初心

本报记者 李晓红

“近来,北京市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越来越严格,这对规范行业发展是好事。”李女士女儿上的英语培训班就因为培训机构证照不合规被暂停线下营业,已经停课一段时间。

李女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上校外培训班,一方面是让孩子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是迫不得已,别人家孩子都在上校外培训班,怕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长期以来,校外培训机构正是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态不断贩卖焦虑、攀比营销,进一步扩大焦虑情绪的蔓延,促使家长带着孩子不断地涌入培训机构。正是在巨大需求的刺激下,校外培训行业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教育评价体系以分数为依据,部分家长将提高分数和综合技能的希望寄托在培训机构上,助推了市场发展。

与此同时,虚假宣传、价格违法、课程质量低劣,甚至出现老板卷款潜逃等,校外培训行业乱象频发,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受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举报15.5万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8.2%,在服务类投诉举报中排名第四。2021年第一季度,教育培训服务投诉举报达到4.71万件,同比增长65%,排名升至第三。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多地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正对教育培训机构展开督查,整治重点主要集中在证照登记、安全隐患、培训行为、广告宣传、收费管理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6月15日,教育培训监管司的成立,显示出国家彻底解决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难的决心。当然,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成立并不是为了取缔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而是为了监管、规范培训机构,让校外培训机构更加合理地收费,更加专注地培育学生,使行业正规化发展。

对于监管部门该如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运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坚定取缔没有合法资质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确保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均有合法的资质。这要求确定科学、合理的准入门槛,如果准入门槛设置过高,一些机构无法获得合法资质(办学许可证与营业执照),就会选择进行地下经营,由此游离在监管之外,制造教育乱像,侵犯教育培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监管有合法资质的机构合法经营,不能虚假宣传、包装名师、违规收费,进行焦虑营销,刺激应试竞争。这要求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过程性监管,建立教育备案审查制。三是明确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可开展的培训范围,禁止超前教育、提前教育。这要求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明确各阶段应该给孩子进行的教育。

面对政策监管、行业整顿、业务收缩,多家培训机构纷纷曝出裁员的消息。业内人士指出,对校外培训而言,短期内可能不会是一个好消息,行业或将经历震荡,但长期来看,有了明确和稳定的监管机构,对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将是有利的,这意味着行业将告别野蛮生长的混乱状态,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对于下一步校外教培机构的发展,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仅依靠提高分数生存的这些校外培训机构将会失去发展基础,因此,必须有新的定位,这个新定位一定是要符合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规律的。”储朝晖告诉本报记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也认为,下一步校外教培机构发展必须定位准确,了解自己的教学地位。“校外教培机构不能超越校内教育和课堂教育,这在政策上已经给予明确规定,与此同时,明确在校教师的职责范围,不得越界,加强校内教育的丰富性,提升办学质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对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的具体措施还没有具体落地,需要国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台务实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政策。“对校外教培机构而言,一是必须合法经营,二是合理定位,回归教育初心,认认真真做教育。”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校外培训行业来说,高中教育或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高中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年龄也相对大了,课余辅导相对容易接受,存在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另一个方向是非学科方向的培训,即素质教育,培育孩子的各种才艺,这个市场的未来也值得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校外   中国经济时报   培训班   机构   初心   证照   下一步   校内   发展方向   焦虑   资质   研究院   家长   政策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