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象征着长三角各都市圈的深度融合

前段时间,宣城向杭致函杭州,希望可以加入杭州都市圈,11月20日,杭州、嘉兴、湖州、绍兴、衢州、黄山六市齐聚海宁,宣城以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观察员城市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

宣城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象征着长三角各都市圈的深度融合


说到宣城的身份,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宣城隶属安徽,一直以来只加入了一个都市圈,那就是南京都市圈,现在宣城又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一个城市,三个身份。能够左右逢源主要还是得益于宣城的地理位置,宣城位于安徽东南部,守着南京的南大门,挨着杭州的北大门,就是离省会合肥比较远,这也是宣城没有加入合肥都市圈的原因所在。

宣城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象征着长三角各都市圈的深度融合


宣城加入南京都市圈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是奈何南京一心向西、向北,南京发展主要区域江北新区深度对接滁州,马鞍山、芜湖更是南京的传统合作伙伴,据说站在马鞍山市中心楼顶可以看到南京的紫峰大厦,这也说明了南京跟马鞍山的距离是多近。

宣城空守着南京南部,但是由于耕地红线的存在,南京南部的高淳等地一直不是南京的重点发展区域,所以宣城对接南京的劣势就显露无疑,至今为止,宣城仍未从南京获得有质量的发展资源。

长三角除了传统四大都市圈,其实还有两个区域性的都市圈,苏锡常跟宁波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的横空出世,把江苏跟浙江的经济重镇苏州、宁波、无锡、南通等城市尽收入麾下,横跨包邮区。南京都市圈则横跨江苏、安徽,杭州都市圈也是横跨浙江、安徽,合肥都市圈仅仅只能勉强守住安徽本土。

宣城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象征着长三角各都市圈的深度融合


之前四个都市圈,南京、合肥都市圈是互相融合,芜湖、马鞍山、滁州等城市既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又是合肥都市圈成员,现在宣城加入杭州都市圈就代表着南京跟杭州两个都市圈的初步融合。

上海给予南京跟杭州的压力是巨大的,在东部重镇被上海收入麾下的同时,无力与上海竞争的南京跟杭州纷纷将触角伸入安徽,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同时也相应了国家的号召,先富带动后富!

郑合杭高铁的开通为宣城加入杭州都市圈扫清了最后的交通障碍,宣城直达杭州的时间也缩短至一小时,随着宁杭高铁二通道、宁杭高速的开通,宣城的交通优势将会进一步发挥出来。

其实无论宣城或者安徽哪个城市加入任何都市圈都是一件好事,安徽东部邻居省份都是沿海省份,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安徽,能够加入发展快车道对于安徽的南部城市来说,是一件好事。芜湖、马鞍山等城市的发展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条路确实是可以走得通的,滁州近几年的崛起也说明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性。

宣城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象征着长三角各都市圈的深度融合

最让人忧心的仍然是皖北城市,人口众多是红利也是负担,在合肥没法有效支援皖北城市发展的时候,皖北城市发展仍显缓慢 ,虽然经济总量追近皖南,可是人均数据仍然全省垫底。

皖北占据安徽近一半的人口,皖北发展不起来,那么安徽就不算发展起来。传统黄泛区现在已经没有经济强市可以带动区域发展,郑州虽然发展得较好,但是郑州是整个河南的希望,能够带动周口、商丘的发展就已经千难万难。徐州则是典型的重工业城市,长期人口外流的徐州对周边的淮北、宿州等城市只有虹吸效应,溢出效应则接近于无。

皖北想要发展起来,一是靠整个长三角的产业转移,皖北有机会可以承接其中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皖北可以优先考虑,高教资源的缺失让皖北城市基本不可能独自发展出成体系的高端产业。

二是要发挥自己的城市的优势,亳州就应该继续深度挖掘药材市场的潜力,对于药材进行深入加工、提高商品附加值,自己没有这个技术能力去升级,那就去找合肥,让合肥的科研院校去帮忙研发,校企合作是将来的大趋势,安徽的顶尖高校都在合肥,合肥又是大哥,有困难当然可以请求合肥支援。蚌埠是皖北唯一一个科研能力较强的城市,安徽自贸区囊括蚌埠也是蚌埠经济崛起的强心剂。皖北更多的是像阜阳、宿州这样没有任何优势产业又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应该以这些城市为主,工业化是阜阳跟宿州唯一的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宣城   杭州   宿州   滁州   阜阳   马鞍山   蚌埠   芜湖   徐州   都市   合肥   安徽   南京   上海   深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