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纵览世间各个国家与民族,能够称之为“礼仪之邦”的只有华夏大地。我国不仅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血脉,还延续了古今少有的文化传承,例如制度、服饰、文字、工艺等等。其中最能体现一个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的,莫过于传统节日了。

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古人过节日,也许是为了庆祝、祈祷,也许是为了怀念、祭拜。例如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过世的亲友,中秋节是为了庆祝阖家团圆,端午节最初则是为拜祭龙祖、祈福辟邪而创造出来的节日。

当代人过端午节,多数已经记不清楚节日最初由来与种种礼仪,但仍旧会延续这种仪式感,这更像是国人生命里带来的一种本能。如今不妨来回顾一下,古时端午节的细致习俗与某些朝代的逸闻趣事。

乾隆皇帝的粽子宴

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端午节作为古时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民间习俗本就繁多,而皇家自然更有一番独特庆祝方式。乾隆年间,端午节的初始日期是五月初一,一直持续到初六方会结束。

首先,皇家过端午,也离不开吃吃喝喝。那么粽子作为这一天的重点食物,必然要得到精心对待。在端午节临近的前一段时间,御膳房就要开始花心思筹备今年的粽子式样,无论是外形、还是里面的馅料,都要好好考究,争取年年推陈出新。最终的粽子式样得到乾隆皇帝的批准后,御膳房才能开始动手包粽子。

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御膳房会提前从宫中各部门抽调人手,夜以继日地赶工,因为需要包的粽子数量很夸张。根据乾隆十八年的史料记载,这一年端午节皇宫中消耗掉的粽子足足有两千余。显而易见,这么多的粽子,用途不仅仅在于吃。

乾隆十八年端午节当日,皇帝的膳桌上摆放了1276个粽子。此外太后、皇后和其他嫔妃的桌子上粽子也堆成了一座座小山,这在当时称为“粽席”,不仅人要吃粽子,还得邀请神明一起来享用。

乾隆帝还会设宴邀请满朝文武大臣一同庆祝,宫中的宫女、太监也会在这一天得到赏赐,图个过节的吉祥气氛。此外,还得预备一部分出来祭奠列祖列宗。所以粽子的数量与精致程度也代表了皇家的气度与威严。

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其次,除了吃喝要比平日不同外,人的穿着与宫殿摆设也要区别于平常。端午节这天乾隆帝会在自己的朝冠上面插艾草,太后、嫔妃等宫中女眷头上簪子的式样,基本是五毒簪、老虎簪、艾草簪等。这些做法用意相同,都是希望能够借此消灾避邪,迎接福泽。

各宫的陈设需要提前更换,瓶内插花、桌案摆设大多取与端午相关的吉祥元素。宫殿中熏炉所用香料,是以艾草、菖蒲的根茎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皇家对端午节日的重视与考究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就是玩乐方面,民间在端午节这天要举办大型的划龙舟赛事,乾隆皇帝不能出宫与民同乐,便在宫中安排同样的活动凑热闹。龙舟地点一般选在圆明园或者皇家西苑,乾隆皇帝会亲自前去观赏。

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全国各地逢重大节日,都会提前准备贡品献给皇家,端午节的贡品也称作“端阳贡”。乾隆皇帝作为回应,要赏赐一些物件下去,一般是香包、扇子、香袋这些物品,东西不在于价值名贵,而胜在精致庄重、福泽绵长。

端午节的最初由来

今人看端午,多半以为是用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但是据考证最早并非如此,只是由于传说当中,屈原葬身汩罗江的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因此人们才将端午节的涵义里,多添了怀念屈原这一重。

汉人的先辈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观测天象,古人认为浩瀚无垠的星空中,埋藏着许多能够昭示命运的奥秘。人们根据日月交替、星宿位置等,将天空中靠近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划分成28组,我们所知的二十八星宿便是由此而来。

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位于东方的七个星宿因为可以连接成一个龙的形状,故又被称作“苍龙七宿”。在每年仲夏的端午这一日,“苍龙七宿”正好运行到正南中天,古人认为这是世间万物最鼎盛的时期,《易经》将这一天象称之为“飞龙在天”,是最吉利的卦象。

华夏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已非一朝一夕,“飞龙在天”的日子又被视作祥瑞之兆,这便是端午节的最早由来。端午节是承载文明成果的体现,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图腾祭祀,以酬谢天地神灵和祖先功德。

至于流传广泛的纪念屈原一说,最早出自于南朝时期吴均的著书,此时距离屈原过世已经有750余年。虽然经后世考证这一说法纯属杜撰,与端午节的实际由来并无关联,但由于屈原受人敬重,后人竟也逐渐在端午这天,顺便怀念屈原。

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屈原生于战国末期,是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少年的屈原胸怀大志、博闻强识,受到楚怀王信任,任楚国三闾大夫。他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对黎民百姓之苦抱有深深同情,步入仕途后着手变法,想要在楚国推行新政。

不料屈原的政策因触及到旧贵族阶层利益,遭到了严重反对,但屈原并未就此退缩,而是同这些势力进行顽强斗争。可是在部分贵族一次又一次的谗言当中,屈原最终还是被流放外地。

秦楚两国关系恶化之后,秦国曾邀请楚怀王到秦国赴会,屈原虽极力阻止,但抵不过一干奸臣小人的进言,楚怀王最终被秦军劫持到咸阳,客死他乡。下一任楚王即位后,楚国形势更是一落千丈。屈原在第二次流放的路途当中,知道故国灭亡后,遂投身汩罗江以身殉国。

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各地庆祝端午的不同风俗

我国地域广袤,端午节风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产物,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会注入新的养分。以龙舟的形式祭拜神明是端午最重要的代表活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以及屈原的故乡湖北,至今仍保留着这种习俗。

据史料记载,七千年前的古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用木头做的船。龙舟最开始是在木船上面刻出龙形,后来工具和技艺不断提升,便开始将木船雕刻成龙的形状,在上面涂满彩绘。

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赛龙舟是一项多人划桨的竞争活动,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在比赛前一般要举行隆重而严肃的祭祀仪式,福建台湾一带则会前往妈祖庙中祭拜,人们一般会祈求风调雨顺,邪祟退避,灾祸消散。

端午食粽的风俗流传甚久,最初粽子是拿来祭拜祖先神灵的贡品。南方包粽子材料都是糯米,外面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为四角。这一习俗传到北方后,由于饮食文化差异,而形成了“甜粽子”与“咸粽子”两大党派。

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艾草是一种重要的药材,既能治病,又可以驱虫。五月天气炎热,北方民间认为各种毒物都会在这个时节出没,因此家家都会贴五毒图,制作五毒饼。

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而五月也是艾草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这时艾草含油量高、效用最好。人们将艾草采来悬挂在门前窗下,也有驱逐五毒的意思。

端午此日草木的药性可以发挥到最强,这日摘取药草泡水洗手洗脸,便是古人所说的“沐兰汤”。人们认为沐兰汤可以洗去污秽之气,异曲同工的,还有薰苍术这一做法,苍术燃烧后的烟雾同样可以驱赶虫害、净化空气。

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系五色丝线也是不能不提的一个习俗,传统文化中认为象征五行的五种颜色分别是青、红、白、黑、黄,同时这也是代表吉祥的颜色。端午当天人们会把五色丝线捻成细绳缠绕在手腕和脚腕上,后来也逐渐发明出长命锁、香包等装饰品。

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根据不同地域的差异,有的地方会一直带着五彩线,七夕这一天才会取下焚烧。而北方一带则习惯在端午节过后的第一个雨天,剪下丝线扔在雨水里,让雨水带走人们的疾病和灾难。

大抵来说,端午节的种种风俗都是为了祈求好运,希望神明和祖先能够给予庇佑。我国端午文化对东亚一带影响深远,日本越南等地都有食粽赛龙舟的习俗流传。

古代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乾隆帝奢华端午:膳桌上摆了1276个粽子

结语

有人说,中华民族对神明很少盲目信从,那是因为我们靠自己的能力一次又一次地逆转了历史。如今人们端午节虽然很少举行祭祀活动,但是依然会借此机会怀念先祖、感恩人生。

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是流淌在骨血之中的,那是华夏的灵魂支柱、信念脊梁。带着对过去的敬意和警惕,带着对先人的崇拜与思念,我们才能在迈向未来的路途上,走得更加稳重和踏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粽子   端午节   香包   秦国   端午   楚国   龙舟   屈原   都会   贡品   神明   宫中   习俗   奢华   皇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