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销售,还是技术,得天独厚的高原果业的效益瓶颈到底是什么?

是销售,还是技术,得天独厚的高原果业的效益瓶颈到底是什么?

位于西藏林芝的南迦巴瓦峰

“就林芝目前的情况来看,以公司化运作的水果基地有赢利的吗?”我问陈一宏。他是河南许昌人,2011年开始在西藏创业,先在拉萨做了4年酒店;2013年入股林芝圣域农牧综合有限公司,2016年来到林芝参与公司管理,一年后离开,创办林芝互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点发展高原蓝莓。按照他的原话,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跳进去的。

“一个都没有,一个都没有。”陈一宏摇着头说。

“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一方面林芝的高原气候条件是得天独厚的,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果品,而且价格卖得也贵。”他来酒店找我的时候,藏汉情缘的马天伟还在,就提到要把黑钻苹果的果园价从去年的20元一个提高到50元一个。

是销售,还是技术,得天独厚的高原果业的效益瓶颈到底是什么?

藏汉情缘的黑钻苹果

“农业的门槛很低,但又高不可攀,投资期太长,像种苹果需要5年才有收益,而且资金量太大。”陈一宏介绍,他早些年入股的圣域公司是整个林芝市最早发展苹果的龙头企业,从2008年到2013年最初五年一直投入没有产出,所以其中有个股东想退出,他是接了这部分股份才进入这个行业的。

“圣域多少面积?”

“3000亩。”

“这家企业创办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你觉得存在什么问题?”一般业主都不大愿意讲问题,所以我想从侧面深入了解一下,毕竟陈一宏在圣域公司参与管理过一年,知根知底。

陈一宏迟疑了一下,估计觉得自己也不合适揭短,只是泛泛地说了一句:“就是在管理技术这一块,我觉得还是跟不上,面积太大了。”

是销售,还是技术,得天独厚的高原果业的效益瓶颈到底是什么?

​林芝路边销售的地产水果

“当初为什么搞这么大面积?3000亩。”我似乎找到了关键点。

“就想做成林芝最大的嘛。2012年开始政府要搞万亩水果产业带,就把圣域作为龙头企业来推,也有资金支持,公司就顺势而上了……”

“最早多少面积?”

“最早60多亩。”

我一下子语塞,不知道该赞叹,还是该感叹。毕竟从创业时的60亩做到现在3000亩的体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那你怎么又去搞蓝莓了?”我换了一个他容易解答的话题。

“就是因为我认为没把工作做得很好,而且股东之间意见不一,我就跟他们说,我给你们做一个样板看看,结果自己挖了一个坑跳进去了。”陈一宏笑着说。他把入农业这行形容为入坑。

“为什么选择蓝莓呢?而不是继续做苹果。”

是销售,还是技术,得天独厚的高原果业的效益瓶颈到底是什么?

陈一宏的蓝莓园

“苹果的投资周期长,蓝莓第二年见果,第三年就有产量和效益,而且价格也比较高。所以2017年3月9日签的合同,4月12日就把蓝莓给种上了,这才造成了昨天李亚东老师说的土壤改良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昨天实地考察之后,第一次来西藏的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理事长、吉林农业大学李亚东教授给陈一宏提出了很多问题和建议,比如定植破根、起垄栽培、园艺地布、修剪方法和肥料配方,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有机质匮乏。

李亚东还特意翻出手机中的一张陕西今年一月份刚定植的蓝莓园照片跟我说,种三年赶不上人家种一年。当然,李亚东也肯定了西藏林芝的区域优势——成熟期晚、品质好,能填补全国蓝莓市场的一个空缺。

是销售,还是技术,得天独厚的高原果业的效益瓶颈到底是什么?

陈一宏(右1)和李亚东(中)及林芝市相关部分领导在查看蓝莓的长势

“你觉得效益前景怎么样?”我继续问陈一宏,他这趟是特意邀请李亚东过来评估林芝种植蓝莓的市场前景,为其下一步发展把脉。

“我觉得还行。”陈一宏说:“因为这里种植蓝莓有两大优势,第一个是品质好,这个毋庸置疑的,西藏的水果品质,无论甜度还是香味都会比内地好;第二个是有市场空白期,国内市场的蓝莓价格,六七月份的价格最低,到七月中旬后价格就回升了,到九月份,秘鲁的蓝莓就到国内市场,但它的口感不行,太酸了。”

“但李亚东也提到了物流成本的问题,从有机质的调入到果品的运出,这边的物流成本都比内地高很多,你觉得有什么解决方法吗?”我还是喜欢深聊问题。

是销售,还是技术,得天独厚的高原果业的效益瓶颈到底是什么?

穿境而过的318国道

“西藏的物流成本确实是一个大的瓶颈。如果空运的话,七八月份刚好是林芝松茸的旺季,成本就比较高;如果用冷链车的话,七八月又刚好是这边的雨季,川藏线经常发生泥石流,不安全。所以现在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是先运到拉萨,然后走拉萨航空,或者走青藏线。有机质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原地取材,让农户去收集松针,再跟牛粪混合发酵后进行覆盖。”

陈一宏还介绍了他的发展规划:采取政府+企业+农户的三方合作的方式,由政府出资金,农户出土地和劳动力,企业负责营销,2年之内把林芝蓝莓发展到1000亩。

<<<

“假如你老家的朋友说,这里环境这么好,水果的价格这么贵,想来这里投资,你建议他投还是不投?”我撇开树种选择聊产区的投资价值。

“你觉得呢?清扬老师。”陈一宏笑着反问了一句,然后说:“我不会建议他过来投。像我这个80亩的蓝莓园已经投入300万元,每年还得投50万元。”

“我觉得你的蓝莓园没有取得理想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期技术还没做到位。”我还特意提到李亚东给我看的那张陕西蓝莓园的照片,“如果能达到像他这样的技术呢?”

“技术好你还要会卖,会讲故事。你如果没做过市场,自己想当然地要卖高价,就像刚才马天伟的想法一样,果园价卖50元一个,商超卖100元一个,太理想化了,你的产量和销量是否匹配?就像我的蓝莓,今年卖100元一斤,没问题,因为我没量,但当我的产量真正上来之后,价格肯定要下调的。”

“不过我觉得还是像您说的小而精的果园还是可以的。像大果园目前在林芝还有政策支持还好一点,有的拿不到政策支持的……小果园可以。”陈一宏举了一个种“华硕”苹果的案例,不到20亩地,采摘园,第4年开始盈利,去年卖12元一斤,今年卖15元一斤。


是销售,还是技术,得天独厚的高原果业的效益瓶颈到底是什么?

有冰糖心的嘎啦苹果


“你对西藏的苹果有信心吗?”我又把话题转上苹果上来,这趟过来主要目的也是看苹果。

“绝对有信心。”陈一宏说:“我是做销售出身的,销售说白了就是靠品质,没有品质不要谈销售。林芝无论苹果也好,蓝莓也好,我对品质都非常有信心,所以我对市场销售也非常有信心。”

“我今天还跟盛世公司的杨开平聊了一段时间,他目前最担心是销售的问题,我说最最关键的是,一个月之后你的苹果拿出来确实不一样,营销方面的事情就很容易做了。你也没必要花几十万或者上百万去做品牌营销,你今年就大量试吃,让各个渠道去试吃,这种效果是最好的。”


是销售,还是技术,得天独厚的高原果业的效益瓶颈到底是什么?

杨开平在查看苹果发育情况


“如果这里真正有好产品的话,我觉得销售不是问题,甚至物流都不是问题。”我继续说道:“但从这几天走访和了解的情况看,目前林芝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还是技术方面,没有把产量种出来,包括马天伟的黑钻苹果,400亩地去年20万斤,第八年了,那什么产量,就没产量,没产量价格再高也没用。所以关键还是技术问题。相对来说,杨开平在这方面算是做得最好的。”


是销售,还是技术,得天独厚的高原果业的效益瓶颈到底是什么?

盛世公司的现代化苹果园


“如果以技术和气候衡量的话,我觉得技术至少要占30%,没有这30%,气候再好……”

“从现状来看,技术还不止30%。”我否定了陈一宏所说的权重比例,“我觉得要调个个,技术占70%,因为气候优势就摆在这里,你怎么去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关键就在于你的技术。”

这是我今年第二次进藏的最大感悟。

2019年9月24日

作者简介

清扬,1991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高级农艺师,《中国果业信息》专栏作者,2014年12月创办《花果飘香》微信公众号,2017年11月入驻《今日头条》,2018年11月获“2018年度十大三农头条号”称号。

是销售,还是技术,得天独厚的高原果业的效益瓶颈到底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林芝   拉萨   有机质   蓝莓   技术   西藏   农户   果园   瓶颈   高原   气候   产量   效益   水果   品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