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农场主的救赎:如何在农业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博士农场主的救赎:如何在农业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简农(右)和刘东华(中)在草莓园

“口感不错啊!比我原来想象的要好得多。”见到高架上挂着的一颗颗丰满性感的草莓,简农忍不住摘了一颗尝了一下,口感瞬间颠覆了他对高架草莓的原有认知。

包括这两年在关注草莓高架栽培的我,也对其口感没有多少好感,甚至在参观某空中草莓园之后,还委婉地给出有“农夫山泉的味道”的评价。说白了,就是淡如水。2019年转了江浙几家高架草莓园之后,有所改观,但整体的品质评价依然不高,相比之下,江苏昆山刘博士生态农场的高架草莓算是比较理想了,与同时期的地栽草莓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我原来对高架草莓也是比较排斥的,长势比较差,口感也比较差,吃不出来地栽草莓的口感,直到2018年我的合伙人从日本带来这套系统,在昆山试了两个棚,觉得口感确实不错,是能达到我的要求,比老百姓的地栽草莓好吃,所以决定来溧水新建了这个基地。”转过年来,刘东华已经把重点从昆山转移到南京溧水,建了32亩高大上的高架草莓园,清一色的连栋大棚,清一色的日本设备。

博士农场主的救赎:如何在农业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现代化的高架草莓园

“日本这套系统是采用仿地栽式种植,肥料的使用方式跟地栽差不多,有底肥,有追肥,有液体肥,有叶面肥。而国内高架草莓用的都是AB肥,不管阴天下雨,每天必须浇水,一天不浇水就缺肥。而我们这套系统基本上是10天左右浇一次水,高温的时候会3~5天浇一次水。”刘东华科班出身,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解读起机理来自然头头是道。

“需要多少投资成本?”与机理相比,我更关心经济账。

“架子和基质都是日方提供的,每亩需要20万元,连栋大棚大概是11~12万元,再加每亩5~6万元的生产成本……”刘东华一一罗列道。

“投资成本好高啊!”我感叹道。

“日本这家公司光研究这种架式就研究了30年,在这种架式上面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最优化。”刘东华指着成排的双层架子详细介绍道:“上层种两排,下层一边种一排,上层的株距是20厘米,下层的株距是25厘米,下层的产量可以达到上层产量的80%,总产量可以达到地栽的两倍。种植槽的材质也很特别,既能够保水,透水性也比较好,能让保水和透水维持一个适当的平衡点。这套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架结构的稳定性和基质的长效性,使用寿命都是20年,而国内的基质配比,顶多3~5年就要换掉,所以我觉得它的性价比也很高。”

博士农场主的救赎:如何在农业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双层立架结构

撇开一次性的投资成本,如果单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倒觉得这种种植模式很有吸引力,除了上下两层的架子之外,架子上的托果系统也很新颖,既可以防止果柄折断,又使得果面洁净,很适合采摘体验。

“现在卖什么价格?”我顺手摘了不同品种的草莓,边尝边问道。

“对外是58元/斤。但如果采摘的话,在这里是卖不掉的。在昆山,我们的价格跟别人差20元/斤,别人卖35元/斤的时候,我们卖58元/斤,但在这里,外面卖35元/斤的时候,我们开价45元/斤,别人看一眼就走了,消费观念差很大。”刘东华苦笑道。



“那当时为什么不考虑在昆山发展这种新的种植模式?”刘东华在昆山已经有10年的草莓种植历史,在当地已经积累了相当不错的口碑,按照常理来讲,就近发展能减少这种不确定因素。

“这个主要考虑到我们未来的发展规划。在昆山我们一直是做一个类似于家庭农场式的种植模式,从种到销全部是我全程参与的,做了10年了,从开始到现在还是那样……”

博士农场主的救赎:如何在农业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刘东华在查看高架草莓的生长情况

“就是说你在昆山的发展空间也不大?”我大致明白了他的意思。

“对,其实我的性格是不擅长做销售的,也不喜欢做销售,我更偏向于技术。但做技术如果想跳出这个家庭农场式的圈子,就必须要融入产业化的内容,要么做技术服务,要么做投入品。像昆山只有一二百亩的草莓种植面积,溧水有10000亩,现在还在继续发展,但是跟这个产业相配套的东西还没有形成,比如缺乏标准化育苗基地,农资投入品的销售模式也比较传统……”

“等于说这里有你期待的发展空间。”我基本上知晓了他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对眼前这种高大上的种植模式的投资价值还是心有疑虑,于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接着问道:“如果单纯考虑经济效益,高架和地栽的,你更愿意做哪个模式?”

博士农场主的救赎:如何在农业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刘东华(右)和工人一起在草莓园

“那肯定是地栽。地栽草莓包括大棚,包括种苗和人工等所有生产成本,第一年一亩地的投资成本是3万元,当年就可以盈利。现在这种模式,即便在昆山,也需要2年半时间回收成本;在这里,我们的设计是3年回收成本。但是,地栽草莓虽然比较赚钱,但可能再做10年后还是赚那么多钱,很难跳出家庭农场这个圈子。”刘东华再次提到空间问题。

“也就是说按照传统栽培方式只能停留在农民那种性质,而做这种新模式可能更符合你博士的学历。”他是我在种植端见过的唯一一个博士,2008年毕业,2010年离开科研岗位从事农业生产,一晃已有10年光阴,收入倒也不比科研人员差,也符合他的性格,但从旁人眼里总觉得白读了这么多年书,我从他的精神气也看得出与他的人生期望值有明显的差距,他渴望在这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上有所突破。

博士农场主的救赎:如何在农业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高架草莓上下层的结果情况

“对,你去年见到我的时候全身都是泥巴,但做这种不会,也有科技含量,就像你说的,可能真正符合博士身份。”刘东华略带无奈地笑了笑:“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做了这么多年,一直形成不了一个团队。地栽种草莓需要长期弯腰作业,腰酸背疼太辛苦了,招不到人。现在搞农业的年轻人就少,你条件再差,更少。”

与昆山我见到的大妈不同,在大棚中,有几个年轻人正在包装草莓。



“你觉得除了你以外,还有哪些人适合现在投资这种种植模式?”我特意在“现在”这个词上加重了语气。

“不差钱的人。”刘东华随即应道,这个无比正确的回答惹得我和简农都笑了,我们都希望成为不差钱的人。

博士农场主的救赎:如何在农业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转型升级中的博士农场主

刘东华接着解释道:“传统地栽模式只适合小农户。像百果园在这里投资,是靠他的管理模式,他把土地承包下来,分给农民种,他不管生产,只管销售,所以他能挣钱。如果一个企业租100亩地,自己去建设,自己找工人去种,肯定是亏钱的。因为不可控因素太多,人工成本太高,对经验性的技术依赖性太大。而日本这套高架种植系统虽然前期投资比较大,但使用年限很长,另外它对经验性技术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可以形成相对标准化的作业流程。”

“这种种植模式适合企业投资!”我迅速抓住关键点。

“对,适合企业来投资。3年回收成本,后续基本上可以赚钱。”刘东华非常中肯地评价道。

2020年1月14日



作者简介

清扬,1991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高级农艺师,《中国果业信息》专栏作者,2014年12月创办《花果飘香》微信公众号,2017年11月入驻《今日头条》,2018年11月获“2018年度十大三农头条号”称号。


博士农场主的救赎:如何在农业行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溧水   株距   经验性   昆山   农场主   基质   日本   下层   口感   架子   农场   大棚   草莓   博士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