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果业的西部崛起不仅是数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话语权的崛起

中国果业的西部崛起不仅是数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话语权的崛起

【导读】前面我们用了4篇文章的篇幅,分别从“目标市场”“优势品种”“极品品种”和“新品种”4个关键词来解读果园建设的“品种选择”问题。如果跨出自己的家乡,从全国甚至全球的角度去审视中国果业,那么在果园投资的起步阶段,除了“品种选择”的问题,还有一系列更重要的、却容易被人忽视的“产区选择”的问题。比如,西部果业为什么会崛起?哪个区域投资建园会更有市场竞争力?什么才是真正的优势产区?

很多人说:今生,一定要去一趟西藏。我今年居然去了4趟西藏。

第一次是春天去的,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曾秀丽博士邀请我去看桃花的。很多人不知道,西藏有桃花。不仅有,而且都是桃祖宗,几百年的光核桃,春天开花非常壮观,是摄影家的天堂。

在随曾博士团队科考的过程中,在林芝经过“藏汉情缘”,她们告诉我,这里就是黑钻苹果的产地。我进去看了以后,就觉得这个产区非常有特点。很普通的花牛(新红星)苹果,在那里种出来却是黑亮的,非常有卖点。去年最高价炒到100多元一个,还卖得非常火爆。

所以我在9月、10月、11月再连续去了三趟林芝,想从商业投资的角度来考察这个产区是不是有优势?是不是值不值得投资?

中国果业的西部崛起不仅是数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话语权的崛起

杨开平和他在西藏林芝种植的苹果

下半年邀请我去的杨开平(林芝盛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四川人,原来是生猪场的老板,后来养猪场被新希望集团收购,2017年开始在米林承包了1000余亩土地种果树,有600亩的苹果,还有其他一些果树。

9月份去尝到嘎啦,长得很艳,很甜,很脆,冰糖心,我一口气啃了5个,结果到晚上吃饭的时候肚子胀得不行;10月份是参加政府举办的西藏苹果现场会,尝了盛世的主栽品种瑞阳、瑞雪和响富,我对瑞阳的评价最高。在来林芝之前,我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试验站尝到这个品种,觉得口感很一般,没啥特色,但是在林芝种植的瑞阳无论在外观和口感方面都非常出色,我就立刻发信息给这个品种育种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赵政阳,我说你一定要找个时间来西藏看看,你的品种在这里的表现非常好。

11月是专门陪浙江雨露空间董事长胡志艺和几位负责人一起去看这个单品,接下来就请他们站在水果零售销商的角度,怎么去评价西藏林芝的苹果。


沈晓东(浙江雨露空间果品有限公司):西藏林芝的苹果确实超乎我们的想象,第一个,外貌太漂亮了,中国这么多苹果产区,山东(蓬莱)也好,甘肃(静宁)也好,这些都是做得很漂亮的产区,但是都没有林芝的苹果漂亮,色光好,颜色靓;第二个,味道无可挑剔,风味特别浓。除了瑞阳、瑞雪,我印象最深的是响富,我形容为“茅台酒一样的味道”,甜香醇厚,回味无穷。唯一的缺点就是那边的包装条件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运出来很不方便。但是我觉得那是一个可以种出好苹果的地方,算是一个中国苹果很有期望的新兴产区。


雨露空间在全国有50多家门店,门店做得很有特色,仓储式陈列,分级销售,每家门店的营业额都非常高,他们是愿意为好水果出更高的价格,所以我会把自己找到的一些好水果介绍给他们。但胡志艺对水果的要求很高,有时候我觉得品质很好的,他都会有各种挑剔,唯独这次去西藏看苹果,他就非常肯定,评价为“有灵魂的苹果”,在综合品质上超过绝大多数进口苹果,包括新西兰苹果。

我们在去林芝之前,刚好在陕西杨凌参加“木美土里”杯中国好苹果大赛总决赛暨中国好苹果博览会,在比赛和展会上我们也找了一些品质不错的陕西苹果带到林芝,结果在现场一PK,就发现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中国果业的西部崛起不仅是数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话语权的崛起

所以我就非常质疑陕西洛川号称“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的说法,还专门跟赵政阳教授聊过苹果优生区的话题。


赵政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除了西藏,中国种苹果的地方我几乎都去过,各有各的优势,但中国苹果产业由东向西战略转移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是生态条件所决定的,是一种自然禀赋,这是改变不了的。但产业发展需要各个要素的聚集,科技、资金、市场、政府几大要素缺一不可,所以像云贵川高原,包括你说的西藏林芝只能是一个特色产区,不会成为主产区的。西部最大的优势是自然条件,最大的问题是经济滞后、观念落后、产业不完整。像现在南方的柑橘产业发展很快,企业投资很多,但北方人保守,舍不得投资啊,这是苹果产业发展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西部,产业的发展政府往往占主导作用,像甘肃静宁的苹果就是领导重视后抓起来的,现在西北的苹果定价权在静宁;像延安一共13个县,南部5个县,北部8个县,现在政府提出来要13个县全覆盖,实现3个“4”目标——400万亩、400万吨和400个亿。所以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觉得陕甘两省会成为未来中国苹果产业最核心的产区。


我在2016年曾经以中国历史的版图描绘过值得大资本去投资果业的种植领域:新疆,连同甘肃,如西域;陕西,如秦国;云南,如大理国,均“民风彪悍”——光照充沛、昼夜温差大,“兵强马壮”——产量高、品质好,气候资源得天独厚,他们发力,如战国之强秦,华北、中原、江南、华南等地区在大市场流通中根本不能与之相抗衡。

2017年我第一次去新疆阿克苏,也是第一次参加“木美土里”企业举办的中国好苹果大赛。阿克苏的冰糖心苹果大家都知道,但阿克苏也不是所有的苹果都好吃,越靠近天山,糖度越高,可以高到20多度,腻口到根本吃不下去的那种糖度;越靠近市区,脆度越高。刚好在中间有一遛叫红旗坡农场的苹果是最好吃的。

在那里,我又找到一家特别好吃的。

中国果业的西部崛起不仅是数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话语权的崛起

杜明超和他在新疆阿克苏种植的苹果

老板叫杜明超,河南人,2006年到阿克苏种苹果,2012年秋天每亩地施下7吨油渣,接下来5年,什么肥料都不施,通过灌溉来调节树势,保持中庸。我去一看一吃就跟他说,你肯定拿冠军。外观通红,口感完全从当地的苹果中剥离开来。但是因为新疆毕竟太远了,运输不便,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价格好像也不是很理想。这是新疆产区的缺陷。

相比之下,云南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区,水果的价格也卖得贵。

我是浙江温岭人。温岭地处东南沿海,是台风多发地区。如果按照正常的种植思路,葡萄要到七八月成熟,风险非常大,一刮台风啥都没了,所以我们是被逼无奈,就向“早熟”的方向发展。通过大棚保温栽培把葡萄的成熟期提前到6月,后来发现提前成熟不光能避开台风,而且价格也高,后面就通过双膜覆盖、环剥、喷乙烯利等措施把成熟期提早到5月。5月上市的葡萄,口感是很差的,但物以稀为贵。

后来又发现在云南种葡萄成熟期会更早,所以很多人就去云南投资种葡萄。

陈匡森就是其中一员。他原来是温岭葡萄主产区滨海葡萄合作社的社长,是温岭种植的元老级人物。我2016年去建水时,他在那里种夏黑,3月成熟,一级果的价格是28元/公斤,而且品质远远高于温岭。所以我当时评价:

中国果业的西部崛起不仅是数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话语权的崛起

2018年,陈匡森又在建水以7000元/亩的价格从老乡那里盘下50亩夏黑葡萄园,收了一季夏黑之后,全部高接成阳光玫瑰,今年以50元/公斤的价格销售之后,又把这个园子以每亩2万元/亩的价格转让掉了。我估算了一下,赢利率达到300%。所以我感叹“种地如炒房”,他的赢利率比炒房还要高。

中国果业的西部崛起不仅是数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话语权的崛起

陈匡森和他在云南建水种植的阳光玫瑰

这种事情也只有在云南才可能遇到,你在其他产区是绝对不可能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

当然,在云南种葡萄的成本也是很高的。云南的土地瘠薄,缺水又缺肥。陈匡森介绍,在云南种葡萄,地租、薄膜、肥料、农药、人工等生产成本加起来一亩地最少要1.5万元;在家乡,一亩地 5000元的成本就足够了。所以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总结道:

中国果业的西部崛起不仅是数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话语权的崛起

有人挣得盆满钵满,有人亏得倾家荡产。

今年在建水,又遇到另一位种葡萄的老乡徐夫明。他告诉我,他家在建水种了9年葡萄,走的是高产和高商品率的路线,无论市场如何动荡,都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益,像2018年行情不好,价格只有12.5元/公斤,他还卖到5万元/亩。今年一片10亩地的两年生阳光玫瑰亩产量达到2吨,有经销商出价140万元仍然不肯脱手。

他跟我讲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有一位乐清老板,2013年在建水投资种了300亩葡萄,第二年卖了1000多万元,就把园子转让后回家。当地媒体写了篇报道,某某某在云南种葡萄一年挣了1000万元,结果大家蜂拥而来,很多老板连葡萄藤长什么样的都不知道,都来投资种葡萄。到现在这块园子已经转了好几手,没有一个挣钱的。

除了种植户,蜂拥而来的还有经销商。

今年我在建水还碰到阳光庄园的刘文豹,他一见到我就吐苦水,说他在云南做得这么辛苦,结果一算账,亏的。他抱怨说,今年来建水看果的经销商不低于200家,比去年翻了一倍。

经销商抢货,种植户奇货可居,价格上涨,品质下降,市场出现“倒挂”。难怪同样在云南做葡萄的王永春(云南玉溪市红塔区神园葡萄专业合作社)会说:

中国果业的西部崛起不仅是数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话语权的崛起

在建水,还有一位牛人,许家忠,比浙江人更早发现云南这块农业投资圣地。2001年到建水,2003年引进夏黑,2014年创造了夏黑产地批发价的最高纪录——42元/公斤,接下来几年由于浙江人大量涌入建水,他都想撤出建水去昆明发展了,后来又冒出阳光玫瑰,2018年他的阳光玫瑰又创造当年产地批发价的最高记录——120元/公斤。他讲到一个观点:

中国果业的西部崛起不仅是数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话语权的崛起

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就是云南葡萄下市的价格,就是其他产区开市的价格。比如云南开始卖120元/公斤,到最后卖50元/公斤,那么,这50元/公斤就是接下去的产区比如四川西昌的开市价格。当然,会存在一些交叉,但整体的市场行情就是按照这样的节奏来的。

除了“早熟”的优势,云南葡萄还创造了一个奇迹:想什么时候上市,就能什么时候上市。

因为成熟期早,可以做两季栽培,通过修剪和破眠时间的调整,从而实现一年四季都可以上市。所以,云南既是中国葡萄最早上市的产区,又是中国葡萄最晚上市的产区。

这是其他任何葡萄产区都无法实现的优势。

中国果业的西部崛起不仅是数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话语权的崛起

除了建水的葡萄,还有昭通的华硕苹果、安宁的彩云红梨、弥勒的妮娜女王、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沃柑、突尼斯软籽石榴……在云南,在整个西部,有太多得天独厚的产品。

所以,中国果业的“西部崛起”,不仅是数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质量和话语权的崛起。

(下一篇:优势产区)


中国果业的西部崛起不仅是数量上的崛起,更主要的是话语权的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静宁   建水   林芝   阿克苏   中国   温岭   西藏   产区   新疆   云南   葡萄   品种   数量   优势   苹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