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没有养老金,等于“多养一个娃”,生老病死刚好是一个循环

近段时间,在翻阅评论的同时, 无意间发现一条评论,观点十分犀利独到,点评的也十分到位。一位网友评论说:父母没有养老金,小两口婚后等于“多养一个娃”,其实仔细想想,特别有道理,没有养老金的情况下,老人的养老金和孩子的成长经历力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消费,这样的消费大部分也会由子女承担。

父母没有养老金,等于“多养一个娃”,生老病死刚好是一个循环


老人60岁以后,就等于孩子上小学

有养娃精力的父母,一般都会认为,孩子上小学是最省钱的阶段,毕竟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是免费的,如果要求不是很高,也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补习。即便有补课的需求,也是单纯地补习一些简单的课程,消费相比其他学龄段,是最省钱的。

父母没有养老金,等于“多养一个娃”,生老病死刚好是一个循环


老人刚过60岁以后,情况基本上也是差不多的,没有养老金消费也不会很高,同时多多少少回留有一些存款,而且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即便没有养老金,生活方面也不会全部指望子女。所以,对于子女来说,这个年龄段是最省钱的。

父母没有养老金,等于“多养一个娃”,生老病死刚好是一个循环


老人70岁过后,就等于孩子上了大学或者高中

上高中和大学的孩子,这个时间段,基本上是消费最高的学龄段,高中时期高昂的补课费用,参加各种校外辅导,这个时间段甚至一个成年人的月工资都难以维持。大学的消费也不是很低,每月的生活费和大学的学费。当然目前有一些大学是公费的,这种情况除外。

父母没有养老金,等于“多养一个娃”,生老病死刚好是一个循环


老人过了70岁之后,基本上也就丧失了劳动能力,同时伴随而来的就是身体机能老化,看病就医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此时自己留有养老金存款,经历过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日常开支,看病的花销,基本上所剩无几。所以,只能指望子女救济。

父母没有养老金,等于“多养一个娃”,生老病死刚好是一个循环


老人80以后,就等于孩子入托的消费

现在的托费普遍都很高,以五线城市为例,环境稍微差一些的幼儿园,每月托费也需要1300元左右,如果想接受更好的教育,例如已经双语幼儿园,环境设施完善,一般每月的托费都在2000元以上。

父母没有养老金,等于“多养一个娃”,生老病死刚好是一个循环


老人过了80岁以后,没有养老金的情况下,基本上生活完全就要靠子女了,每月一些定向消费,都是必须的开支。比如生活费,慢性病的医药费,看护费等等。如果按照这样计算,每月2000元的消费,甚至有可能不够用。

父母没有养老金,等于“多养一个娃”,生老病死刚好是一个循环


老人去世时,等于孩子刚出生

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在医院的花费不能拿一个相同的标准来衡量,毕竟一些人生育的时候,身体健壮花费并不是很大,一些人遇到紧急情况花费相对就要高一些。但单反是在医院生孩子,硬性消费还是一定会产生的。

父母没有养老金,等于“多养一个娃”,生老病死刚好是一个循环


同样的道理,如果老人没有养老金,那么去世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没有丧葬费,去世所需要的相关费用,同样也需要子女承担。如果当地习俗节俭些,就类似于身体健壮的女性生育,能省下很可观的一笔钱。如果当地习俗比较奢华,那么也就相当于生育时遇到意外,产生了很大一笔额外的费用。

父母没有养老金,等于“多养一个娃”,生老病死刚好是一个循环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样的评论十分有道理,点评的也十分犀利。从孩子出生,父母为孩子的付出,到老人上了年纪,没有养老金养老的问题,就是一次从复的经历。相信大家都知道养孩子的难处,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一定要为自己缴纳一份社保,别再让子女在经历一次当初的惨痛。

父母没有养老金,等于“多养一个娃”,生老病死刚好是一个循环


生老病死本身就是一次循环,小时养你小,大了养你老,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何必让子女再有这样的经历呢?对此你有哪些看法,欢迎交流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养老金   父母   学龄   生老病死   年龄段   时间段   健壮   犀利   生活费   开支   子女   费用   老人   身体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