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防暑,脾胃最是虚弱!常喝这碗汤,把脾补起来

大暑,是今年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时节代表了一年中气温最刚猛,湿气最浓重的时刻,同时,也是转折意味最浓的时候,因为下一个节气就是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防暑,脾胃最是虚弱!常喝这碗汤,把脾补起来


古语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这时的骄阳如烈火,大地上热气蒸腾,阴雨时,天气闷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比平时快了许多,会使许多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身倦体乏,口干舌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苦夏”。


在大暑的节气里,最重要关注的就是中暑。





大暑,预防中暑


自然界有6种引发人生病的因素,暑就是其中之一。就像6个“坏人”,碰到这它们,体质不好的人就容易生病,这6个坏人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


暑最旺盛的时候是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有炎热、夹杂湿气、让人大汗致病的特点。


大暑防暑,脾胃最是虚弱!常喝这碗汤,把脾补起来


炎热:大暑的热比小暑更为持久,高温持续时间长。在“暑”的控制下,宝宝由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特别容易发高烧。


暑热,除了表现为高热,还有口渴、缺水、面红耳赤,严重的可能会晕厥。



夹杂湿气:大暑节气,多雨而潮湿,所以暑常常携带着湿气,表现为暑湿夹杂的症状。


暑湿表现为,四肢困倦、胸闷恶心、大便粘腻、排泄不畅,舌苔厚腻等。



大汗:中医说是“伤精耗气”。天气热,会出很多汗,身体非常容易缺水,缺水又会影响体温调节,体温高而不降。阳气也会随着汗液的流出而丢失,人会出气不盈,乏力,昏倒。



所以,防暑需要防热、防湿、防大汗。


在大暑期间,温度全年最高,高温持续时间最长,每年都有因中暑而死亡的人。所以,大暑节气重点在于,防暑。


推荐食疗——苦瓜菊花粥


大暑防暑,脾胃最是虚弱!常喝这碗汤,把脾补起来


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

粳米洗净,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置于武火上煮。

待水煮沸后,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开花时即可。



著名医家李时珍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热、消暑、生津、清心、明目。传统医学认为,苦瓜生则性寒,熟则性温。能清利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痢疾等症。


由于天气炎热,人体的水分蒸发消耗过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喝开水最好,也可以饮用绿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药茶。





祛湿健脾


大暑正值长夏,在五行中,长夏对应的脏腑是脾,所以大暑节气的重点就是调理脾。


而现在正是三伏天,伏天,湿热体质感受暑湿之气,症状更加明显,上火长痘,出汗出油,小便黄热,口干苦,身体沉重懒散。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胃口不好。



夏季以热邪、湿邪为主,生活条件的改善已经大大减少了热邪对我们的侵犯,但湿邪却无孔不入。


以夏季常见的这几类疾病——感冒、腹泻、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湿疹、痱子、食欲不好、口腔溃疡等为例,湿邪多多少少都会参与其中。


夏季炎热人们都易贪凉,湿重,脾胃功能相对就要差一些。吃东西不注意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反而变得胃口差,不想吃东西,吃点就难受,腹泻、大便稀溏等,有时还伴口里黏黏腻腻的,口臭、溃疡等。





食疗健脾——米油

大暑防暑,脾胃最是虚弱!常喝这碗汤,把脾补起来


米油可以称得上是脾胃虚弱的最佳补品,孩子的“万能参汤了”


不仅能健脾,还有生津、养胃等功效。而津液是帮助脏腑和气血运行的,而它的来源主要是食物和水。


脾胃不好的孩子,无法将其转化成津液,反而还会生湿,而米油可以让脾胃在最不费劲的情况下转化成津液。





艾灸脊柱


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寒邪不祛,炎症不愈。


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大暑节气对应的是我们的第三胸椎——身柱穴。



大暑防暑,脾胃最是虚弱!常喝这碗汤,把脾补起来


在背部,取穴时可以先以肩胛骨最顶端做直线与脊柱的焦点为第2胸椎,再往下1节即为第3胸椎,其脊柱棘突下凹陷处就是身柱穴。


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


具体操作方法:


1、对穴位进行推拿,用拇指对准穴位进行按揉或点揉3-5分钟。


2、对穴位进行艾灸,建议使用比较细的艾条,悬灸在穴位处3-5分钟。





节气引导


大暑防暑,脾胃最是虚弱!常喝这碗汤,把脾补起来


运:主太阴四气。

时:配手太阴肺湿土。


坐功:每日丑、寅时,双拳踞地,返首向肩引,作虎视,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头项胸背风毒、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隔满、臑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欠、淹泄、皮肤痛,及健忘、愁欲哭、洒淅寒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大暑   脾胃   艾灸   小暑   胸椎   津液   伏天   阳气   湿气   节气   穴位   苦瓜   炎症   脊柱   虚弱   炎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