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有一种无奈是,我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但他从来不关心我

老妈在我家小住,说她有一次被我侄子气到了,我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侄子上五年级,十一岁,哥哥嫂子大多时候在外面工作,平时由老妈照顾他的生活。

当妈后,有一种无奈是,我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但他从来不关心我

有一天中午,老妈做了饭,侄子吃得不多。侄子在村里的小学就读,学校每天都给每个学生免费发一袋牛奶和一个鸡蛋。吃了这些,侄子到了中午饭点,往往就吃不了多少东西了。

那天他吃得少,老妈并不意外。

后来,老妈吃了饭,走到胡同里,看到侄子回来了,手上拿着一个火烧(应该是普通的火烧,不是驴肉火烧)。

接下来发生了让老妈很生气的一幕。

侄子见到奶奶,并没有说“奶奶你吃火烧吗”等客气的话,反而像躲着奶奶似的,恨不得贴在墙上,远远地躲着奶奶,生怕奶奶跟他抢吃的似的。

老妈一见,立刻生气了。

“我辛辛苦苦地伺候你吃、管着你喝,你连敷衍我都不敷衍一下。”老妈气得骂了侄子一句。

老妈跟我说起的时候,还是很生气。

“一个火烧而已,我还会跟他抢不成?我照顾他这几年,他连象征性地问我一下都不问,真让人寒心,太不懂感恩了。”

我理解老妈的心情,连忙安慰她。

当妈后,有一种无奈是,我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但他从来不关心我

不过,据我观察,现在的小孩,其实有很多是这样的。他们似乎感受不到别人的情绪,无法和父母、亲人共情,更多的,是考虑他们自己。

所以,也就谈不上体谅别人,懂得感恩了。

虽说人性自私,但一两岁、两三岁小孩子的自私,是天然的不自知的状态,会让人觉得很萌很可爱,不会反感。

不过,十来岁的孩子,已经懂一些事,若还像小孩子一样不通人情世故,就跟他后天的成长环境以及父母教育有很大关系了。

当妈后,有一种无奈是,我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但他从来不关心我

“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他却从来不关心体谅我一下”,这大概是很多父母的心声。我的老妈,也纠结于此,虽然她已经成了奶奶。

对这个问题,心理学家李雪是这样看的。

第一,父母没有看到孩子真实感受的能力,只能通过孤独的自我牺牲的游戏来获得价值感,所以孩子也无法发展出关心别人的能力;

第二,父母不清楚也不尊重自己的感受,总是表现出“无欲无求”的样子,孩子也就自然地认为父母没有需求,不需要关心。

李雪以自己和妈妈为例。

她说,小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说妈妈溺爱她,才把她惯出很多毛病,比如不洗自己的衣物、不收拾房间、乱花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懂感恩等。

当妈后,有一种无奈是,我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但他从来不关心我

可是真相是什么呢?

每次她想自己洗衣服的时候,妈妈总是打击她,“你洗不干净还浪费水,还是我洗了吧。”

妈妈经常闯进李雪的房间收拾东西,一边收拾一边抱怨。

去超市购物,李雪挑自己喜欢的几样东西,妈妈还是会再塞给她一大堆昂贵的零食。回家后抱怨说,女儿去一趟超市的花费比她一个月都花得多。

妈妈生病时,李雪试图关心她,但妈妈总是说:“你去看书吧,不要管我。”当她真去看书了,她又说李雪是“白眼狼,白养活了”。

李雪无奈地说,在这样的关系中,她如何同理妈妈的感受,感知她的界限,又如何能生出感恩之心呢?

当妈后,有一种无奈是,我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但他从来不关心我

巧了,我妈妈跟李雪的妈妈很有一拼。

我的老妈,是个在生活中要求比较高的人,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不是她不怕累,也不是她惯着我们,只是因为我们做的事情,她看不上。

拿洗衣服来说,我上初中时自己洗衣服,但凡我洗过的衣服,妈妈总会嫌弃洗得不干净,一定会重新再洗一遍。

我和哥哥做任何家务活,她几乎都能挑出毛病,比如拿锅盖时发出的声响大了,比如倒水时水洒出来了等等,妈妈会骂我们几句,说我们“干活要工钱”。

那时候,我很困惑,怎么做什么事情都不合妈妈的心意呢?到底怎么做才对呢?

后来我想,反正怎么做都被她嫌弃,那索性就不做了吧。

可是不做也不行,会被她骂偷懒。

那几年,妈妈和我们的关系一度紧张。

可以想象,当妈妈成了奶奶,在她照顾侄女和侄子时,也几乎复制了她当年对我和哥哥的态度,依旧是嫌弃孩子而不自知。

而且嫌弃完孩子,还会抱怨,孩子不理解她,不懂得感恩。

越付出,越怨恨。

可以想象,孩子们如何能理解奶奶并生出感恩之心呢?

当妈后,有一种无奈是,我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但他从来不关心我

所以,真正爱孩子,想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就真正放手,让孩子真实地融入生活中,让他们体验生活吧。

哪怕孩子做得不够好,也不要在意。只有他们真正体验过生活,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才能一点点理解父母,并出生感恩之心的。

我给凌宝刷了鞋,鞋干了以后,我特意没帮她穿鞋带,留给她自己动手。

果然,我家十一岁的凌宝居然不会穿稍微复杂的双排鞋带。还是在我的指导下,她才费劲地把鞋带穿好了。

我让她做一壶热水,她不知道怎么用热水器,不晓得需要灌多少水。我逐一讲解后,她才明白了。

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在我们看来没什么,可真正交给孩子做,才发现,孩子的动手能力真的堪忧。

我想,没有这些小事的积累与锻炼,凌宝不会知道,平时我们照顾她和妹妹付出了多少心血,也不会明白,这一点一滴,就是我们对她和妹妹的爱。

当妈后,有一种无奈是,我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但他从来不关心我

作家叶倾城说,真正的感恩教育是“劳动教育”。

她自己高中升大学的暑假,突发奇想要去卖报纸。于是她进了100份报纸,每份只挣三毛五分钱。

顶着炎炎烈日,她被固定报摊赶来赶去,渴得要死,喝了水之后又发现找厕所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儿。

整整一天,她卖出去了85份报纸。

她说自己累成狗躺在床上,也只是挣了5毛钱。但第二天她还是把剩下的卖完了,最终,挣到了3块5。

通过真实的劳动,叶老师真切感受到了挣钱的艰难。

也是因为劳动,她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卖报纸容易吗?只是举手之劳吗?她因为想得简单,并没有准备工具,只能把报纸放在手臂上举着。可想而知,举一个小时就累得不行了。

卖报纸难吗?站在大街上,如果没有主动开口的勇气,没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如何介绍报纸,把报纸卖出去呢?

当妈后,有一种无奈是,我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但他从来不关心我

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考验的是孩子们真实的生活能力。

没有这些积累与经历,孩子就感受不到真实的生活,也无法发展和别人共情的能力。

所以,当我们抱怨孩子不懂感恩,不体贴父母时,不如反过来想想,我们在生活中,可曾给过他们机会,让他们去经历、去体会,去学习?

请试着放手,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体会、去经历、去成长。

如此,我们才能收获一个懂得感恩,会和父母共情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孩子   鞋带   侄子   火烧   小事   毛病   奶奶   报纸   哥哥   无奈   父母   东西   能力   妈妈   真实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