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少动力?看看你常用的方式是怎样影响孩子的


我们的都知道,批评式的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表扬呢?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否定赏罚教育,表扬和批评只是“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背后的目的都是“操控”,而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能够“自立”。


表扬≠鼓励。

其实"表扬" 与"鼓励"的最根本不同,在于两种方式培养的是孩子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表扬,培养的是孩子的固定型思维;

鼓励,培养的是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许多家长,不懂二者的区别,把握不好”爱的教育“的分寸,让孩子沉浸在泛滥的夸奖中,慢慢丧失了抵抗不完美的能力。过分的表扬,就像糖果一样,会让孩子对它上瘾,会让他们对自我能力认知产生偏差。

孩子缺少动力?看看你常用的方式是怎样影响孩子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鼓励传达出三个信息:

·首先是一种尊重,是对孩子认知和行动

·第二是信任,相信孩子有能力去认知和行动

·最后是放手,承认孩子有办法去认知和行动

以上三个原则,是孩子获得自我价值的来源。

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做过一个实验,对400名学生做了项研究—:鼓励和表扬分别对孩子会产生哪些影响。

把这些孩子分成两组,完成智力拼图任务。

第一轮拼图很简单,孩子们都能顺利完成。其中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与“智力”相关的表扬:“你对拼图很有天赋,很聪明哦!”

另一组得到的是关于过程中“努力”的肯定:“你刚才一定很努力去完成,接下来你一定能表现地更加出色。”

第二轮,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拼图任务,表扬组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更加简单的任务,他们并不愿意面对挑战;而刚刚受到鼓励的孩子,90%选择了难度偏高的任务。

孩子缺少动力?看看你常用的方式是怎样影响孩子的

德韦克教授在研究报告中指出:

“当我们在说一个孩子聪明时,就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


第三轮拼图任务难度非常大,实验团队故意让所有的孩子都没能完成,让他们受挫。

鼓励组孩子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他们还不够努力,下次再加把劲说不定就可以;而表扬组的孩子认为,是他们不够聪明,才会失败的,就算努力也无济于事。

最后的第四轮任务,鼓励组的孩子成绩比最初高30%,而表扬组的孩子成绩反而退步了20%。

德韦克表示:鼓励孩子相当于肯定孩子的行为和努力,给孩子带来自我掌控的感觉;反之,一直表扬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TA,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在面对失败时往往会束手无策。

孩子缺少动力?看看你常用的方式是怎样影响孩子的

举个例子,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很多家长会说:“宝贝,你画得真棒!”

但其实这样的表扬方法,并不能充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可以换一种方式:“这幅画画的真棒,这些树叶真生动,我仿佛能感觉到他们随风飘动的样子。”

鼓励,是把注意力放在事情本身,落在具体的细节上。这样鼓励式的表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真诚和增强自信。

表扬的是人,鼓励的是事;表扬看中的是结果,而鼓励看中的是行为;

表扬是对一个人的评价,而鼓励是在叙述本身的事实;

表扬,看的是外在,而鼓励是在促进内在的潜能;

表扬,会让孩子产生依赖,而鼓励则会让孩子获得自信。

孩子缺少动力?看看你常用的方式是怎样影响孩子的

所以孩子需要我们的鼓励,多描述,少评价。鼓励孩子,不是为了让他们按着我的规划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期望,而是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方式去成长,去发现那个更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斯坦福大学   发展心理学   方式   孩子   目的   拼图   认知   心理学   智力   难度   自信   批评   聪明   思维   常用   努力   动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