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明就要迟到了,娃还是那么悠然自得?还不让催?

文章授权转自益智学堂

周一早上送毛豆上学,他刷牙刷了很久,洗脸洗了很久,套马甲套了很久,背书包背了很久……

这期间,我不断地看时间,每看一次时间,都会重复一遍“快点”,心里也更急躁。

当我以为终于可以踩着点出门的时候,他又说要喝水。看他不紧不慢的样子,我逐渐加大声调喊“快点”,最后有些忍不住要怒吼。

毛豆无意中看到我愠怒的表情,显得特别惊恐,手足无措中放下水杯,他带着哭腔小心翼翼地问:“妈妈,你生气了?”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毛豆告诉过我,他最怕我催,我一催,他就很害怕……

为什么明明就要迟到了,娃还是那么悠然自得?还不让催?

朋友郑淑最近就快被上小学的儿子“逼疯”了。

年后上学后,郑淑原本以为娃大了一岁,新学期的表现理当更勤快、更懂事一些。

可现实情况呢,每天都是“夺命连环催”。

早晨催娃起床——叫第一遍没任何反应,叫第二遍哼哼唧唧回一声,叫第三遍才不情愿得动一动,眯着眼睛磨磨蹭蹭穿衣服。

下班回家催娃作业——娃刚坐下没5分钟,嚷着要喝水,喝完水回来坐二分钟,想吃水果,吃完水果扁扁嘴,洗洗手,接着又想去厕所。作业本来没多少,娃优哉游哉跟你耗时间,非得磨蹭到差不多九点才写完。

晚上催娃睡觉——快十点半了,娃还窝在沙发上看动画片,牙没刷脸没洗,写作业时看着眼都困得睁不开了,看动画片这一刻呢,眼里又闪着光。催一声没动静,再催一声他敢反抗地“嚎”一嗓子,再催,娃就急眼……

总之,这一天三遍催就没哪一天停过,“整天跟催命似的”,可到头来一点改变都没有。

郑淑说:“我们家里就没人这么磨叽,怎么就有了这么个娃?把我这当娘的命都快催没了,怎么他也改不了啊?”

为什么明明就要迟到了,娃还是那么悠然自得?还不让催?

担心娃上小学后,我也会面对郑淑这样的“窘迫”,就特别想把问题“杀死在摇篮里”,所以跟有经验的朋友聊,发现“拖拖拉拉”似乎是孩子们的通病。

慢慢吞吞起床,优哉游哉地吃饭、喝水、换衣服,不管时间紧迫,也不管是不是有同伴等着,娃就是这么“悠然自得”。

这要做,那要做,时间好紧张啊,一想到这,大人就着急。所以就“快点快点”地催,一声高过一声,最后没准还能一声吼把嗓子喊破了,孩子也没啥改观。

微信群里的石头妈妈说她的经历。石头在幼儿园时,她就开始每天唠叨“快去刷牙”“快去擦手”“快去拿纸巾”“书包呢”“备用的衣服呢”“快把水杯拿来”……

但不管怎么重复唠叨,都没用,该迟到还是迟到,她每天都会在石头幼儿园班级群里跟老师打招呼“麻烦老师给留点饭,谢谢您啦……”

为什么明明就要迟到了,娃还是那么悠然自得?还不让催?

石头妈说:“看这一句招呼说得轻松,其实背地里带娃赶在路上,看着时间‘蹦’得怎么那么快啊,心里的火气就噌噌的。一个班里二十来个孩子,也常有其他小朋友迟到请老师留早饭的,但好像只有自家这个天天搞特殊呢?”

有一次,石头妈妈不好意思地跟老师说:“接下来几天我不催他,您也不用给他留饭,饿着他,让他尝尝迟到的滋味。”

老师委婉地答复:“故意让孩子迟到,让他难堪的做法,会伤害到孩子。如果孩子还不能自己思考,故意让他吃不上饭,让他难堪,也没什么意义。下一次,一家人都早点起来,把时间留充足一些就好了。”

“一家人都早点起来”这句话,让石头妈面红耳赤。事后,她就思考:我们贪睡吗?我们起得晚吗?不啊,我把时间留得足足的,可为啥还把自己弄得这么狼狈呢?

石头妈说:“我们缺的是啥,想来想去,我们不是没有时间,大多数时候是没有从容淡定的心情。”

为什么明明就要迟到了,娃还是那么悠然自得?还不让催?

想想,是不是娃做啥事前,咱都对他们指手画脚?早上出门、晚上孩子写作业、收拾玩具、洗漱、睡觉,是我们自己总有种被催着赶着的感觉,娃没跟上咱希望的进度,情绪就急躁,直到消解不了,必须爆发出来。

但咱们眼前的这些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神经、肌肉、身体协调性、大脑和手脚的配合等等,他们还没发育的那么成熟,所以在穿衣服、系扣子、拉拉链、系鞋带、用筷子、握笔写字时都会显得“笨拙”“磨蹭”“拖拉”——“他们根本就没能力做得那么快”。

这个时候,父母再催、再发脾气,孩子一紧张,思维混乱,甚至大脑“短路”,原本就不熟练的“业务”,这个时候就更不知道该做啥,该怎么做,也就什么都做不好了。

然后呢,就会招来家长更多的催、指责、情绪爆发……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大人孩子都卷在里面,无力,又不知道该怎么跳出这个循环来。

石头妈给我们讲了一个段子:小男孩在跑道上汗流如雨。妈妈在一旁说“快点”“跑快一点”“再快一点”。男孩问妈妈:“妈妈,跑这么快要去哪?”

是啊,我们对娃们要求,起床“快点”,洗漱“快点”,穿衣戴帽“快点”,写作业“快点”,总之都是“快快快”,主要是,这么“快快快”,咱是要孩子去哪啊?这么着急咱是要干啥?

我们养孩子,是为了引导、培养、锻炼他们的做事能力,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发挥他们的潜力。

如果“快快快”的“连环催”,对孩子做事能力的提升没有一点好处,只会让孩子紧张、恐惧,做事手忙脚乱,失去判断力、自信不足,没有主动做事的动力,限制了他们的潜力,那咱不该反省下自己对孩子做事的引导方式吗?

为什么明明就要迟到了,娃还是那么悠然自得?还不让催?

弄清自己做事的最终目的,我开始尝试转变心态,也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不再把“快点快点”挂在嘴边,而是把“快起床”改成“已经七点了”,“快刷牙”改成“牙膏牙刷放好了”,“再不快点就迟到了”改成“今天有可能会堵车,咱们早点出门吧”……

总之,先让自己的心情从容一点,给娃一个按照自己节奏来做事的空间。

在这个前提下,不管是借助清单、闹钟等工具,还是通过玩游戏、搞比赛的形式,再引导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完做好。

比如,穿衣服的时候,和娃来场比赛“看谁第一个穿得整齐”,孩子们的竞争心被激起来,他会特别麻利地穿衣服。

比如,系鞋带的时候,告诉他“我们数到10,能系好就是你赢了,没系好就是妈妈赢,谁赢谁就能按电梯按钮”。

为什么明明就要迟到了,娃还是那么悠然自得?还不让催?

再比如,晚上娃不睡觉时,跟他说“嘘,我们来装睡,等爸爸进来吓他”,孩子就“嗤嗤嗤”地坏笑,乖乖猫在枕头上很认真用力地闭着眼睛装睡,结果一会儿就睡着了(这个办法,亲测有效啊)。

换个态度和方式,大人孩子都从容,得到的效果也奇好。

养孩子本来就是个精细活儿,大人越急,孩子问题越多。所以,一定要静下心来,耐下性子来,引导孩子。最起码的,就是不能“夺命连环催”。

作者:毛豆妈是北师大教育学硕士,专注于0-6岁的育儿心理和性格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连环   优哉游哉   都会   毛豆   作业   悠然自得   水杯   从容   幼儿园   早点   大人   石头   妈妈   老师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