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玩游戏能学到个啥?简直是笑话。魏老师:事实真相恰好相反

摘要:游戏并不是洪水猛兽,孩子的游戏行为,宜疏不宜堵,引导得当,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如果我说,玩游戏和学校的学习,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可能大多数家长不敢相信,也不会认同。但事实的真相却是,能否学到本领,只与是否认真去做这件事有关,而与具体做什么事无关。这个理论,我曾经在之前的作品中曾多次提到。

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每天在学校教室呆着,却最终没学到什么东西的学生,难道大家没有听说过吗?补课补了很久成绩却没有任何起色的孩子,我们周围难道见得还少吗?那些玩游戏导致成绩严重下降而又没啥其他长进的,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过度沉迷游戏的,要么是根本没有认真对待过游戏的。

家长:玩游戏能学到个啥?简直是笑话。魏老师:事实真相恰好相反

可能还会有家长说,就算玩游戏能学到东西,那也没那个时间啊,况且考试又不考游戏内容。对于这种疑问,我的观点是:

①游戏的时间肯定是要适度控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业的繁忙程度,游戏时间可以适当递减;

②综合能力的提升是一生受益的,这个可以贯穿人的一生,而学习成绩、学历这些东西,只对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有明显作用。关于这个理论,我之前的作品中也阐述过。

所以,如果觉得孩子的综合能力更重要,可以继续往下听;如果坚持认为成绩和学历是唯一终极目标,可以当我没有说。

家长:玩游戏能学到个啥?简直是笑话。魏老师:事实真相恰好相反

下面我就给出6条具体的可行性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在接触游戏之前,就要事先对节制行为做好约定,最好是书面形式的。

这点是最重要的一点,所以放在最前面。游戏成瘾、游戏沉迷,是众多家长最为担心的一点,但事实上都是因为缺乏合理有效的管控,才让游戏对孩子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如果事先对孩子的游戏时长、游戏行为做好约定,让孩子懂得节制、适度的道理,其实游戏并没有那么可怕。

在去年12月14日的那期视频中,我曾经探讨过游戏管控的具体措施,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回看那期视频。对游戏行为的约定,最好是书面形式的,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今年7月10日的那期视频中,也给出过很具体的书面方案,有需要的家长,可以私信留下邮箱,我可以将书面协议的电子版发给大家。口头形式的约定,更容易事后反悔不认账,而书面形式的协议,既能更有效地监督孩子,也能从小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

家长:玩游戏能学到个啥?简直是笑话。魏老师:事实真相恰好相反

第二,当孩子对游戏行为作出节制后,可以适当对孩子做出奖励。

在完成好以上第一点的前提下,当孩子确实做到了对游戏的节制举动,可以考虑用替代奖励品去鼓励和强化孩子已经做出的节制行为。比如,和孩子事先商量好,周末可以玩2小时游戏,2小时后孩子遵守约定把手机交还给父母保管,对这种行为家长可以用其他方式奖励孩子,如奖励孩子一些他喜欢吃的小零食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明白,对一件喜欢的事情做出节制,也是有回报的,从而强化孩子的这种自控行为。

第三,尽量让孩子玩机制较为复杂的竞技类游戏。

游戏有很多种,有单机的、有网络的,有休闲的、有竞技的。如果孩子对游戏感兴趣,可以尽量让孩子玩机制较为复杂的多人竞技类游戏,因为机制越复杂,需要考虑的方面越多,对思维方式的锻炼越有利,越是竞技游戏,对游戏的认真态度以及竞技技术要求越高,如时下最受欢迎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多人竞技游戏。

家长:玩游戏能学到个啥?简直是笑话。魏老师:事实真相恰好相反

第四,引导孩子对待游戏的态度,要做到认真、专注、勤反思、勤总结。

即使是游戏,也要认真对待。从来都不是游戏荒废人,而是玩游戏的人从来没有认真对待。尤其是多人竞技类游戏,要想做到脱颖而出,并不比学校的学习简单多少。只要态度上是认真的,即便是玩游戏,也一样能学到很多东西。但一定要尽可能地专注,包括一款游戏的专注,也包括游戏内一种模式、一种玩法、一个角色的专注。比如,一段时间就只玩一款游戏,拿《王者荣耀》举例,尽可能多地先专注于1~2个英雄,主要玩5V5标准模式,等等。

可能马上会有人质疑了,玩个游戏,还搞那么认真干吗?大多数人还不是放松、消遣、娱乐吗?但事实证明,一方面,当前流行的游戏中,基本都是带有竞技性质的,其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博弈;另一方面,在竞技游戏中,没有哪个人一直输还会特别高兴的,所以,认真对待游戏带来的直接回报就是胜利给人的喜悦。难道不是吗?

拿最流行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来说,不认真对待游戏,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经常输,不但不会有太好的游戏体验,还会很大概率上受到系统机制的惩罚,比如游戏内的举报扣除信誉分的机制。

家长:玩游戏能学到个啥?简直是笑话。魏老师:事实真相恰好相反

第五,给孩子制定一些游戏中的目标,达成之后一样给予奖励。

有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这个道理放到游戏中一样适用。毫无目的地乱玩、瞎玩,不但自己没什么太好的游戏体验,而且自身能力也得不到任何长进。所以,家长可以在初步了解游戏大概内容的前提下,给孩子制定一些游戏中的具体目标,当孩子达成之后,给予一定的奖励。这里需要把握两个原则,一定要以条件换条件,奖励不白给;提的要求要略微高出孩子当前的实际水平。家长只要稍微花点时间了解一下游戏内容,这些其实并不难做到。

第六,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鼓励孩子成为游戏技术的分享者、传播者。

游戏玩得不错的孩子,基本上对智能手机、电脑的操作都比较熟练。假如你觉得孩子游戏玩的水平确实不错,或者对某一款游戏特别感兴趣,可以趁势鼓励孩子在网上分享出来,甚至可以成为一名业余游戏领域的自媒体作者,无论是写文章也好,发视频也罢。至于自媒体账号的基本注册和发布方法,孩子自己一般都知道,即使不知道网上也很容易搜到教程;又至于如何写文章或做视频,网上已经有很多人在做,相信孩子参考任何一个游戏领域作者的作品后都会初窥门径,因为他们自己就经常会去看。将头脑中的心得体会分享出来,就是整理自己思维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会使孩子的能力得到不小的提升。

家长:玩游戏能学到个啥?简直是笑话。魏老师:事实真相恰好相反

总之,孩子的游戏行为,宜疏不宜堵,关键在于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如果家长能够落实做好以上六点,基本上就能对孩子的游戏行为起到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了。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游戏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还会让孩子思维水平得到更多的提升,综合能力得到更多的培养。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的收藏、点赞、转发和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家长   荣耀   王者   专注   真相   事实   态度   机制   水平   成绩   能力   老师   孩子   时间   竞技   笑话   内容   游戏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