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哭泣自己的过往,不如庆祝这场生命大戏

与其哭泣自己的过往,不如庆祝这场生命大戏


常常会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和我聊起自己的故事,很感激这份信任,所以一定会好好回一封信。不见得信的内容真能帮到什么,只希望当下的反馈,能给到未谋面的伙伴以支持与鼓励。毕竟,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唯一的救赎。

我们的故事并不是自己的故事,它是同一个整体的不同片段。与其哭泣自己的过往,不如庆祝这场生命大戏。终究,这场演出只此一次。

——涵予


# 一封来信 #

From 宁先生

与其哭泣自己的过往,不如庆祝这场生命大戏


你好,涵予!心里想着和你好好聊聊,但拿起笔又不知道如何说起。可能都习惯于把自己的创伤、习气、委屈都归因于原生家庭。但确实是小时候的经历,老是被大哥欺负,受了很多委屈,父亲说一不二的性格,母亲那种没事找事的习惯,让我童年就爱想事,爱评判,思前想后,顾虑太多。为啥我会有这样的家庭?连父母亲都不看好我,不肯定我,偏心太重,以至于我不愿意和他们说话(他们骂我是哑巴),在之后的日子,偏心更重……


生活的种种不顺,感觉老天不长眼,处处不如别人,而偏巧儿子又是这样(注:身患疾病),苦难重重,以至于一度抑郁,什么都不顺,不愿和人说话(说了也是白说)。所有的苦都往下咽,自己承担……


2020年发展到更加抑郁、焦虑,什么都不感兴趣,脑袋整天就是要死了这些想法,怀疑这病那病的,一度和自己对抗。


后来接触佛教,试图通过佛法了解人生的一些东西,今年初接触到了归心之旅,慢慢好似走出来了,又好似反复无常。这段时间听杨博士的课,不知是有了依靠(早中晚,心有所属),总之好过了一点,但又不知是博士说的以前的东西全浮出来了(好转反应),有时又会陷入其中(念头、感受、疾病),脑子又开始乱想(也欢迎、接受)。就是感觉好难啊,此时还流泪了。虽然也感恩这些经历,就是想和你说说!



# 一封回信 #

From 涵予

与其哭泣自己的过往,不如庆祝这场生命大戏

宁兄,您好!

很感谢您写信给我,跟我说自己的经历,感谢这份信任。听到您的往事,心里多少能体会到一些您的心情。我也是出生在一个小县城,也目睹了周边亲戚们许多的悲欢苦难,包括自己家庭的矛盾纷争。确实,正是因为这些苦难,才催促着自己去找一条明路,看看光明和喜乐到底在哪里。


我想我们一样,都明白这个世间很难找到完美的家庭和关系。无论贫富或地域,每个家庭都有很多复杂伤感的故事,因为人类的状态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心理学会把人的痛苦主要归因于原生家庭,的确人都难免复制和受困于生身父母甚至祖辈的特质和印记。


从所谓原生家庭的阴影中走出来,说难也难,但说容易也容易。我自己觉得不需要那么多疗愈方法,只要去探索这个「我」到底是谁,是什么。所以痛苦是好事,它才是最大的动力和燃料呢。


特别开心您也参加了杨定一博士的共修,真好。可能是刚开始接触博士,需要一个过程。就像您说的,“感觉好难呢!”这是正常的,我们用了几十年存储了一些记忆,养成了情绪和感受模式,不太可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就消失殆尽。这时候,请给自己、给这个感受体充足的时间和耐心,以及,请记得博士那句最简单而智慧的传达——接受一切、欢迎一切


您还记得吗?他也说,我们今生的命运、遭遇和安排,都不是谁的错,只是过往多生多世不断交织、延伸出来的,也被称为“业力”。就像一部在播映着的超级长的电影,你我可能是其中某一场里的一些人物,有各自的角色、剧情、台词,演完了也就完了。


所以,我们不必把这些故事太当真。无论今生我是演了个受气的丫鬟,还是演了个剥削人的地主,也都是剧情。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完全心甘情愿接受这个故事版本,接下来怎么演也就变了。


欺负人的大哥,我接受他。偏心的妈妈,我接受她。儿子的病情,我也接受他。我不再视自己为受害者、一个受伤的人,不以这样的心态去看待自己,也就不再以受害者的状态和家人互动了。试一试,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与其哭泣自己的过往,不如庆祝这场生命大戏

图:Mago Lee(澳大利亚)

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就让它过去吧。过去是那样的一部剧情,我扮演了受害者,他们扮演了加害者,那个故事是我们共同编织的。但是现在,我可以做选择。试一试,笑一笑剧中的自己,笑一笑剧中的他们。大家本都是无意识状态里的角色。


但如果我现在选择醒过来,清醒地受苦,清醒地过每一天,清醒地看见自己的所有感受、评判,你会发现,那些想法和感受将不再会控制自己,而自己好像更能抽离出来看着眼前的发生,会感觉更轻盈和自在了。


当然,所有的感受也都是真实的,我们就充分尊重它们,感受它们,欢迎它们。痛的感受也是一股能量,它流过来了,我们就好好去接待它、品味它,因为心里不抵抗,它们也就自然流过去了。


拉玛纳·马哈希、杨定一博士......很多智者都在传达一点:最重要的是找到真正的“我”,「我」到底是谁。如果我们心中有这样一份大愿,那么受些委屈,遭些罪,经历一些看上去很有挑战的功课,其实我们都有能量面对。


多笑一笑,不要太沉重哦!毕竟,我们还健康地活着,我们能够呼吸,能够感受并享受这个世界,能够继续探索。就连痛苦,也都是奢侈呢,说明我们活着。


就让过往成为生命的资粮和火焰吧!不时也逗逗乐,调侃一下自己,调侃一下偏心的妈和强硬的大哥。把事情看得轻松一点,开心起来,久而久之您的孩子也会受到影响,一切都会慢慢转变!

祝福您!

涵予


END

编辑 | 晓溪

图片 | Pexels


如果您也想写信给涵予,聊一聊自己的故事,请发送邮件至邮箱veggiezhang@126.com。她会及时回复您!欢迎所有的诚意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偏心   大戏   受害者   剧中   苦难   传达   大哥   委屈   清醒   剧情   痛苦   博士   状态   感觉   生命   家庭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