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1)

最近因为工作的缘故,和青春期的孩子,有了更多的交流。一直做儿童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阶段,因为学校有心理老师,那并不做为我工作的重点。小时候多做点,长大就会好一点,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可即便我们在早期做得再多,总会有些事情,会在青春期出现,这不是必然,这是注定。因为青春期就是这样的一个阶段。

20几年前的孩子,有青春期叛逆吗?有。只是那个时候,孩子们有同伴,有想像,于是这些都被消化掉了。那个时候的父母,学历上不如现在高,可心智上比现在成熟,给予孩子的空间多,孩子有机会自己去思考。

现在的孩子,青春期时,父母依然手拿着放大镜,依然在关注着孩子的点滴。特别是学习。现在的孩子,大脑的发达程度远胜于小脑,兴奋抑制不均衡,行为跟不上思考,在成长的洪流中,随波逐流,迷茫自然产生。

青春期的适应, 不只是生理上的,更有心理和生活中的。

我到底是谁?我未来可以做什么?我哪里做得好?我的长处在哪里? 这些,都是问向自己的问题。

而这个时候,外界的评价,同样影响着自己。老师的评价,家长的沟通,亲戚朋友的交流,有时会在无意中影响到孩子。一句对他的评价,一件小事,甚至不是对他,而是对别的同学的批评,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了。敏感的人越来越多,老师也是高兴和无奈。

一个初一的男孩子,监控考试,压力很大,遇到不会的题目 ,总是揪头发,妈妈发现头发都秃了一块了。”你不会,怎么不去问老师啊““不会的,就别做了”

“老师说我是可以和我们班第一相PK的唯一人选,我要努力"

老师的期望是孩子的动力,可如何转化成这动力,却是个大问题。

学习目标有,可方法从哪里来?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期望,要求,还有更多实际的支持,比如方法,比如陪伴,比如陪跑,这些,都可能是我们没想过的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小时候是亲子关系,长大了是朋友相处。青春期,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如何做好,是个难点。

读懂青春期孩子的行为,我们才能更好地支持他们。

青春期的孩子(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青春期   孩子   小脑   头发   小时候   父母   阶段   评价   努力   老师   动力   心理   方法   更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