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培养源于家庭,成长于学校,回报于社会

我们常常说,孩子的成长,到底和什么关系最大?每每提到家庭时,有家长说,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把孩子送到学校,怎么就教不好呢?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说法,让更多的人相信,孩子的成才,和老师有关重大的关系。

而事实上,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而且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的责任重大。

孩子就像是一株小苗,在家庭的土壤中成长,有的长的好,有的长的不好。等到了学校,就相当于是施肥或修剪了,这是孩子的第二次成长。

社会也是一所大学,而且是以实践和毒打而并存的一所学校。 这里不再有打着为你好的家长,也没有了严厉的老师,有的可能是笑面虎的小人,和形形色色的人。这个时候,有的结实的,就能够在风雨中成长;有的则可能就扛不住了。

因些说,培养孩子,不是一方面的事情,把责任单纯地推给某一方,都是不负责任的。

而如果都不尽到自己的责任时,那就可能是起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危害于社会。

有句老话说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说的道理显而易见,那就是父母看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教育时,往往不够客观。当这些问题没有在家庭中解决时,就会显现于学校。当孩子在学校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我们往往可以在家庭中找到原因。

当然,我们不否认有时个别的情况是学校所引起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同一标准的学校生活,最终的结果不同,还是和个体有很大的关系的。

当孩子在学校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时,到了社会,那就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说,教育孩子时,家庭是温柔而坚决,接纳不溺爱,温柔不失原则。就算再普通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心中,那都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学校而言,注重标准化教育的同时,如果可以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能够适当地包容孩子,让孩子除了家庭,在学校有温暖和倾诉,这个时候,孩子不会想着逃离学校,躲回家中。

孩子不会因为要求而改变,却会因为爱而心存善念。感受到爱的孩子,会有着人性的底线。而如果没有感受过爱,那对于孩子来说,生活的热情和动力又从何而来呢?

每一方多做一点,孩子就会获得成倍的支持。每一方都指着别人,那就相当于是没人去做。

教育,不是一方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各司其职,才能共同完成教育的重任。

我是晴朗,40+创业宝妈,儿童心理教育从业者,欢迎关注我,一起聊聊教育那些事

孩子的培养源于家庭,成长于学校,回报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笑面虎   孩子   家庭   学校   社会   各司其职   雪上加霜   温柔   家长   不好   父母   事情   老师   关系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