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曾国藩

文/管剑刚

有一句古语叫:长兄如父。做为长兄的曾国藩,对待几位弟弟,所做与这句话吻合度极高,似乎这句话就是因曾国藩而概括出来的似的。

曾氏家族亦属于乡绅阶层,家人物质生活,具体说就是穿衣吃饭不用愁,不用过多关心。

所以,曾国藩对兄弟的关心就重点落在了求学问一方面。在文明社会,生身靠父母,而人生发展就得靠求学了。关心兄弟们的学业就是关心他们的人生。这本应是父亲角色的职责,但曾国藩做为长兄,当仁不让地接了过来。

长兄曾国藩

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在京城做官的曾国藩给湖南老家的父母写了一封家书,书中除了问候父母和报告自己的情况外,专门写了这样一句话:“家中诸事皆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

这意思就是说,家里什么事我都不操心,只有几位弟弟读书之事总在心里挂着,挂着还不算,必须让他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诗、赋寄几篇过来我看看。这明摆着是要检查作业的节奏。按常情这是父亲的职责所在,可曾国藩觉着这是他的责任。京城距湖南数千里之遥,交通不便,曾国藩还想着要给诸位弟弟批改作业。这的确有点像做父亲的派头。

长兄曾国藩

曾国藩不仅远程管理诸位弟弟读书,还把最小的弟弟九弟弄到京城住在他家里读书。有关九弟的读书情况,曾国藩时常在家书中向父亲报告。忽然有一日,九弟说想回湖南老家,曾国藩反复询问原因,九弟就是不说,把曾国藩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就对九弟说:“是大哥我哪做的不好了吗?你倒是说啊,可别闷在心里,若是我哪做错了,你就严肃地责备我,我改。”曾国藩负责任像父亲,可对不听话的弟弟,简直像在哀求。可九弟就是啥也不说,非走不行。没办法,曾国藩就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说明情况,并说明不让九弟回去的原因,主要是近来路上不安全,他若能留下,就继续读书,若就是不听话,我“责以大义,必不令其独行”。并要求父亲来信先责备自己没有尽到做兄长的责任,尔后再责备九弟无知的罪过,相信九弟会改过的。

长兄曾国藩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曾国藩得知六弟想和四弟做伴到省城读书的消息后,便劝父亲别不同意,说这是好事,费用不用顾虑,下个月就寄回去。老爹老娘都健在,弟弟上学,哥哥主动负担费用,今天看看我们的周围,这样的兄弟还真没有见过,当然身为大老板的另说。

曾国藩对待诸位弟弟即像父亲一样关爱,又像好友一样尊重,从来不摆长兄的谱。他对弟弟们说,拿孝顺父母来说,必须让外人看起来我们兄弟几个都做得很好才算好,若被人认为只有我一个人好,别的兄弟都不好,那就是我这个长兄做得不好,不能为了自己一个人有一个好名声,而使坏名声落在其他兄弟的身上。

长兄曾国藩

在那个时代,对国而言讲忠,在私人领域,孝就是最重要的规范。曾国藩不仅对诸位弟弟尽长兄的责任,还把对弟弟的责任上升到了孝的高度。他在家书中对弟弟们说:“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我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

由此可知,曾国藩秉有长兄如父的自觉,真心以为,若不能把诸位弟弟教育好,那就是自己最大的不孝。

长兄曾国藩

在数十年的人生岁月中,曾国藩虽然对弟弟们的物质生活不用过多操心,但也是时时刻刻把弟弟们的喜怒哀乐挂在心上,谁生病了,谁家遇到不幸的事了,谁家缺钱花了,都牵动着他的心;包括他的妹妹,从出嫁,到生孩子,及在婆婆家的生活境遇等,都像一个父亲一样挂怀。——并且有求必应。这不管用哪个时代的眼光来看,能做曾国藩的弟弟和妹妹,都得算是一种幸运。长兄如父这一品质,在曾国藩身上得到了完美地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长兄   京城   作业   知者   道光   物质生活   家书   湖南   不孝   弟弟   父亲   父母   兄弟   情况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