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调整孩子的放纵和任性

任性是指孩子性格中容易发生的不良倾向,表现为高度的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听劝告。

任性是孩子一种不正常的心态,是孩子要挟大人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手段,如果不予以纠正,长大后容易形成偏执,狭隘的性格。


积极调整孩子的放纵和任性

任性是说一个人不顾客观环境和条件,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任何人的劝告和阻拦都难以发挥作用的一种性格品质。任性的主要特征是放任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任性的孩子也越来越多。那孩子产生任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孩子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不善于从其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情感,尤其是3-4岁的孩子,由于活动能力比3岁前大有进步,于是在活动中追求自主,力图表达自己的意志,进入了所谓“第一反抗期”,常常不肯按家长的意图办事。


积极调整孩子的放纵和任性

二、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家长对孩子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甚至明明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迁就答应,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一旦有不顺心的事,孩子就会大哭大闹,直到家长让步为止。孩子很快发现,只有自己坚持,家长总会让步,于是,养成了任性的性格特征。

三、家长对孩子采取高压,强迫的教育方式,过多地责骂孩子,也容易使孩子形成固执,任性的坏脾气。

孩子任性是不懂事的表现,如果家长对孩子爱抚过多,要求过少,甚至有求必应,那么孩子任性往往比较严重,不易纠正。

那父母应该怎样纠正孩子的任性呢?


积极调整孩子的放纵和任性


(1)讲清道理

在孩子任性,吵闹的时候,家长不要劈头盖脸地严厉批评,更不能打,骂,可以因势利导,正面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孩子由于对周围事物认识不足,对自己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分不清楚,同时抑制能力又很差,家长讲道理时应浅显,简短,有趣,以讲故事的方式把问题讲清楚。例如,三四岁孩子睡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就可以讲一个剪短龋齿是怎么形成的故事;或者遇到电视里有医生治牙病的画面,家长可以让孩子看一看,对得牙病的人痛苦给以强化,这样孩子就不会在睡前要吃糖了。

(2)必要时来点惩罚

比如对孩子的哭闹,谁也不理睬,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冷他一段时间,待他沉不住气主动接近大人时,抓住这个时机,严肃地向他讲清不满足他无理取闹要求的原因,指出他任性不对,让他保证不再这样做。只有这个时候,批评才是有效的。如果在公共场所孩子发生任性行为,应严肃地予以制止,将孩子带离现场,并宣布中止活动,待孩子平静下来后,再继续活动。


积极调整孩子的放纵和任性

(3)不要百依百顺

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长要支持鼓励。对孩子不合理或过分的要求,家长绝不能毫无原则地迁就,应表示坚决地不允许,并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家长绝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放弃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要知道,如果孩子的意图第一次得逞,以后就会习以为常,由着性子来。伟大的思想家培根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所以,家长应该注意不能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稍有让步。

(4)家长之间的意见要统一

父母之间意见要统一,而且同祖父母之间的意见也要统一,防止孩子有“空子”可钻,否则家长的正确意见难以付诸实施。比如,当孩子任性时,往往是父亲动手打孩子,母亲忙着护孩子,外婆出来拉孩子,甚至相互埋怨,指责,争吵,这就更助长了孩子的任性。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千万不要产生分歧。即使有分歧,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积极调整孩子的放纵和任性

(5)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是对较小年龄孩子的有效教育方法。比如两岁的孩子一定要做不该做的事时,可把孩子抱走,让他玩平时喜欢玩的玩具,这样大脑皮层的兴奋点转移了,孩子也就不会硬要做不该做的事。

总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待孩子既不可溺爱,百依百顺,也不可过分限制以硬碰硬,而是要有爱护,有要求,既不用糖果,饼干引诱孩子,也不用棍棒头威胁孩子,任性的毛病是可以得到纠正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任性   孩子   百依百顺   溺爱   劝告   分歧   不合理   意图   注意力   教育孩子   性格   家长   父母   意见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