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归属感的孩子更叛逆吗?

我们先来看个例子:

这是一位幼儿园老师曾经在报告中提到过班里一些小孩子的特别表现:

班上有个叫八斤的幼儿,他刚刚从别的幼儿园转来时,是让老师一个头两个大的“小捣蛋”,做活动的时候不仅不听老师的指令,还四处欺负班上的小朋友。老师一旦教训八斤,他便和老师对着干,唱对台戏。在班上时,经常和小朋友发生冲突。

班上还有一个女孩叫静静,妈妈把她送来幼儿园,显得很怕生,十分抗拒幼儿园的新环境,不跟旁边的小朋友玩,也不听老师的话,将近一个月后才开始和邻居的小朋友说话和玩耍。


缺少归属感的孩子更叛逆吗?

孩子不合群有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是因为孩子没有产生对幼儿园的归属感,不愿意离开爸爸妈妈。孩子为了摆脱幼儿园,轻则像静静那样拒绝接受幼儿园和幼儿园里的事物,被动防御,重则做出像八斤这样过激的行为。由于缺少对幼儿园的归属感,孩子行为变得更叛逆。对孩子来说,缺乏归属感的表现有不适应集体生活,不喜欢与同伴交往,不愿意在老师以及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等。

孩子归属感的培养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归属感对孩子将来形成积极的社会和交往在这种交往中掌握到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孩子归属感的养成有利于帮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缺少归属感的孩子更叛逆吗?

研究人员显示,缺乏归属感可能会增加一个人患抑郁症的危险。如果在集体中没有归属感的儿童,往往会形成压抑,不安,自卑等不良情绪,而一个具有归属感的儿童则能愉快,自信地与人交往。培养儿童的归属感很有必要。

归属感不只是对生活环境的简单认同,而是对环境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及文化氛围的综合性确认。不只是在幼儿园,在家里有的孩子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缺乏归属感。


缺少归属感的孩子更叛逆吗?

当还拥有了健康良好的家庭“归属感”后,妈妈再和孩子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沟通,孩子才会在妈妈的引导下主动而快乐地开始学习。每个人都有觉得自己强烈归属于某个地方,某个群体的需求,孩子也不例外。

中国有句古话是“黄金棍下出人才”,多少年来,这句话一直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传统法宝,然而父母要做到的是用心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打孩子可能出现最大的弊端是孩子归属感的缺失或者转移。

培养孩子的归属感,首先要培养他对自己家庭的认同感。

第一、家长要试着寻找机会多跟孩子交流,主动分享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孩子对家长产生认同心理。

第二、偶尔给孩子讲讲自己家族的故事,让孩子了解自己与家长的渊源,对自己的家庭产生兴趣。


缺少归属感的孩子更叛逆吗?

其次,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培养孩子对学校的认同感非常有必要。

第一、家长可以多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社团大型活动,比如,义卖会,音乐会,让孩子在学校中找到归属感。

第二、平时多留意孩子的言行,当发现孩子有太多的独处时间时,建议让孩子加入一些社会俱乐部,或者某个兴趣团体,避免孩子出现“孤独”的征兆。

第三、老师对学生要做到尊重,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班里平等的一员,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班级事物。

最后,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培养孩子亲近社会的态度显得十分重要。父母应帮助孩子弄清,时尚和服装何以会成为人们归属感的标志,给孩子以经济上的帮助,让他“融入其中”,不能一直打压孩子的跟风的追求,因为这恰好是孩子寻求归属感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归属感   孩子   叛逆   小朋友   幼儿园   集体   家长   父母   妈妈   老师   儿童   环境   心理   家庭   学校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