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的规矩,是冷冰冰的执行还是温暖的理解

#爱是个动词#

我跟憨憨有个规定,小房间是他的空间,他可以主导里面的东西摆放、决定是否收拾,客厅属于家庭的空间,他可以玩的时候摆放他的玩具,但是要负责及时收拾,如果没有收拾则会需要付出一些代价,比如扣掉五十的零花钱,然后我帮他收拾掉。

约定这个规则的初衷,是希望他能有整洁的摆放意识,可以自主的管理好他自己的物品,明白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区别,再有就是减少我的负担和麻烦,让家里可以更整洁一些。

昨天,憨憨放在阳台上的玩具两三天没收拾了,我打扫卫生的时候一并收拾了。晚上回家后,他问我,是不是需要扣50元?在得到我肯定的答复之后,就有些小崩溃,不想被扣这50元。

当时让我觉得很不错的是,他自己记得定好的规则,因为是他主动询问的我,这表明他有希望处理好的意愿。跟他沟通的时候,我对憨憨说,我们既然定了这个规则,那么就希望按照规则来执行,之前也提醒过他,如果没有清理,我会直接清掉了。但是看着他很郁闷的心情,我也表示,由于我没有提前告知他我会清理,他猛的一下没办法完全接受,所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这次不扣,下次再出现扣100,另一个是这次50继续扣掉,下次千万记得!他纠结了好半天,说了一句我很心疼的话:爸爸,这次先扣50吧,规则定了就要遵守,下次我记得!

首先我对憨憨选择这样的方式感到很高兴,因为至少在这件事上他选择了承担,哪怕是他很不希望有的结果,如果选择这次不扣,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他有一定的退缩。

然后我想,我经常会跟孩子定一些规矩,说白了也就是想用一些手段控制下孩子,让相处更简单一些,同时可以间接的让孩子养成一些习惯,但这样的手段真的合适吗?每个人遇到事情、和对事情的忍受程度不同,孩子对有些事情的意识比较弱,确实经常会忽略,这样我们就死抠着规则来进行惩罚,孩子必然无法接受。

再者,规则是人定的,我们区别下与一些原则的区别就可以,原则性的问题直接卡死没有商量,但是规则还是要看当时的环境来处理,一味的揪住不放,也许会让孩子的灵活性备受打击,毕竟我们也不想孩子变成只知道执行没有灵活思考的样子。

所以,还是让自己更多的想想孩子的立场,就像晚上沟通的时候,憨妈对憨憨说的,“我理解你,可能只是暂时不想收拾,有自己的计划,同时每个人的承受度都不同!”憨憨在接受到理解之后,自然会有更和谐的沟通态度,我跟憨憨约好,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给到对方自己的计划,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相互沟通和理解下,就会更顺畅!

我对自己说,无论什么事情,还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理解和爱,我们不是冷冰冰执行规则的工具!

共同成长!


跟孩子的规矩,是冷冰冰的执行还是温暖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孩子   原则性   零花钱   些小   整洁   规矩   下次   手段   区别   温暖   意识   事情   晚上   规则   玩具   计划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