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卢曼卡片笔记法,可以像种树一样零成本写作,享受知识福利

今年,网络上有两位女士突然引起了公众好奇,猛涨粉丝。

一位是中国作协成员,退休后,先是去澡堂做钟点工,然后又去应聘做保姆,干得有声有色。她顺便在网上连载钟点工的故事,每天上午更新一篇。

另一位是真正的保姆,也是中年人,在深圳住家保姆。今年春节后在网上开始写自己和朋友的保姆经历,讲述自己做保姆六年间的点点滴滴。她每天做完所有的家务后才能开始写作,所以每次发布文章都是子夜时分。很多读者都宁可熬夜刷屏等看她的新文章。

这两位,作家干了保姆的活儿,保姆做了作家的事,一点也不违和,还各自干得和出色。

所以,写作也没有众人想象得那么难。尤其是,如果拥有了一个简单的办法,让大脑中存储的各种零星知识碎片产生合理链接,就能帮助我们种出一棵写作大树,那么写作其实很简单。比如,每天最受些下6张知识卡片。

用这个方法,有人平均一年写出了2本书,他就是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博士申克阿伦斯总结了卢曼教授的卡片笔记精髓,写成《卡片笔记写作法》,非常仔细地介绍了卢曼教授的卡片笔记写作的原理和方法。

用卢曼卡片笔记法,可以像种树一样零成本写作,享受知识福利

卢曼教授是谁

尼古拉斯卢曼,是德国人,一位半路转行的社会学家,他是酿酒商的儿子,有短暂的服役经历,二战后去做了公务员。但他的志向是研究社会学,于是一边当公务员,一边研究法律和哲学相关理论。

在39岁那年正式开启了社会学家的生涯,来到大学任教,在此后的30年时间里,不仅成为当代德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还写出了59本书,和诸多译作。

其实卢曼教授的影响力早已远远超越了社会学领域。我们对他陌生的原因之一,是他的著作全部是德语作品,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是第一次以中文的方式全面顶介绍卢曼教授的卡片笔记。

生活中,他是带着三个孩子生活的超级奶爸,他请的保姆,只负责每天给三个娃做顿饭。工作上,他的助手说,能帮助卢曼教授的地方,就是帮他找找错别字。总之,这是一个亲力亲为的人。

是他天赋秉异?还是精力旺盛?都不是,最重要的是,卢曼教授有自己明确的领域。在这个创作领域内,他使用自己创造的卢曼卡片法,种出了一棵知识的大树,一改自上而下的写作方法,让写作变成了自下而上的轻而易举。每增加一张卡片,就是让大树又长出了一根新枝。

所以,卢曼教授才能在教务工作、研究工作的同时,做到了著作等身。

用卢曼卡片笔记法,可以像种树一样零成本写作,享受知识福利

2.卢曼卡片笔记法是什么

简单来说,卢曼卡片笔记,就是两个简单的木质纸盒,里面装着普通的纸质卡片,卡片上记录着卢曼教授手写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还有一串数字加字母组合。

这么简单的东西,会有什么神奇?神奇在卡片背后的链接。

“卢曼有两类卡片盒:一类是文献卡片盒,里面有文献和对文献内容的简要说明;另一类是主卡片盒,里面是他针对所阅读的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这些笔记都写在索引卡片上,存放在木制卡片盒里。”
—申克•阿伦斯《卡片笔记写作法》

这些笔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

闪念笔记就是捕捉脑海中一闪而过的那些思想火化和记忆碎片,记录类似于备忘录。

文献笔记是可能会用到的东西或者觉得不希望忘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短记录。同时记下参考书目的细节。

永久笔记是对前两类笔记进行筛选、思考之后,为了衍生出新论点、新想法而留存的信息,然后把新写的永久笔记添加到卡片盒中,然后归档和添加链接。

这个过程就是在种树。往里添加的笔记就是在开枝散叶,枝叶越繁茂,写作越容易。

不妨经常地给这棵大树浇浇水、上上肥、松松土。

浇水就是增加新的卡片笔记,让写作大树长大。上肥,就是经常翻翻已有的卡片,看有没有新想法产生,有没有发生新链接,索引卡是否要加注。松土,就是清除不需要的闪念笔记,或者把闪念笔记整理到永久笔记或者文献系统。

树也不是枝越多越好,枝叶太多阳光就照不进来了,光合作用就无法进行。

从人类大脑的两种记忆方式看,存储强度大一点,提取强度就大一点。写笔记增加了大脑的存储难度,这样反而会让大脑在提取信息时更加容易。

《卡片笔记写作法》推荐序三的作者少楠老师,大脑不擅长记录,但是擅长联想。那么,卢曼教授的卡片笔记法,就是让我们的大脑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这样,才可以让本来是静止的笔记流动起来,通过链接的方式,让大脑里的记忆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也就是陈春花老师说过的:知识是个动词。

记笔记的目的,不是为了储存,而是为了思考。

用卢曼卡片笔记法,可以像种树一样零成本写作,享受知识福利

3.卢曼笔记法的写作步骤

使用卢曼教授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会让写作变得非常简单,几乎就是提取已经储存的知识点,把相互连接的部分拿出来,就是一篇文章的雏形。

卢曼教授说:“我只做容易的事情,我只在马上知道要怎么写的时候才会写。如果我有片刻的动摇,我就会把这件事放在一边,然后继续做别的事。”(Luhmann et al.1987)

--《卡片笔记写作法》

按照卢曼教授的方法,使用卡片笔记进行写作,大致有以下步骤:

(1)写作前的工具准备。纸、笔、卡片盒,还有文献管理的工具、编辑工具等,比如电脑。

(2)做卡片笔记。

(3)把笔记放入卡片盒。

(4)给笔记添加链接。

(5)自下而上。发展主题,提出问题,研究课题。这一步非常像前面说过的浇水、施肥、松土。但一定是自下而上地进行。

(6)积攒。积攒足够多的想法,自然产生一个主题,思考主题的内在联系,找出相关笔记。

(7)初稿。按照这个主题类下的笔记内容进行写作,形成稿件。

(8)复检。检查审核已经写好的文章,查漏补缺。

这样看,写作是不是很简单?

一张简单又简陋的卡片,在相对确定的领域内,积累到一定的数量,自然就会产出文章。作者所需要做的,不过你是把相关联的卡片内容,进行思考和连贯。

卡片笔记法,看似都是一张张互不相关的卡片而已,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最后产生知识的复利。

大道至简,就是这样。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道德经》。

用卢曼卡片笔记法,可以像种树一样零成本写作,享受知识福利

4.卢曼的卡片笔记有何不同

卢曼教授曾经在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他的研究课题:

“我的研究课题是社会理论,持续时间是30年,成本为零。” (Luhmann et al.1997)

--《卡片笔记写作法》

这个“零”的底气,就是卢曼教授的卡片法。

那么卢曼教授的卡片笔记,跟其他的笔记法有什么不同呢?同样记笔记,其他人就没有卢曼教授这样的成就。

无论是教授笔记形式的笔记方法,还是教授笔记内容的笔记方法,大多只能解决“问题”,而且只解决“眼前的问题”,无法让积累的笔记产生更大的效应,很多是单纯的重复性行为。

而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更像是一个系统,把记录的“想法”变成“想法群”、“想法云”,随时输出。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译者陈琳认为,卢曼的卡片笔记法已经是“一套工作流程”,而不是单纯的笔记。

本书作者申克阿伦斯认为,卢曼的卡片笔记,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简单”,简单到很多人不愿意复制。

用卢曼卡片笔记法,可以像种树一样零成本写作,享受知识福利

结语

使用卢曼教授的卡片笔记写作法,自下而上种出一棵写作大树,享受知识的复利,而我们需要做的,不过就是每天随手写3-6张卡片笔记,做好卡片之间的链接。这样,零成本就可以享受知识的复利。

《卡片笔记写作法》,作者申克阿伦斯,译者陈琳,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用卢曼卡片笔记法,可以像种树一样零成本写作,享受知识福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卡片盒   阿伦   卡片   笔记   闪念   知识   自下而上   作法   大树   保姆   文献   福利   想法   教授   成本   简单   链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