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 恪尽职守的作战部副部长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于1895年诞生于俄罗斯,父亲是一位神父。华西列夫斯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从军参战,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21岁时被提升为营长,获上尉军衔。十月革命爆发后,华西列夫斯基加入苏联红军。

1920年11月,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步兵第四十八师奉命调到斯摩棱斯克省驻防,同时负责该地区的剿灭残匪的工作。他所担任营长的那个独立营由于一些年纪较大的军人被动员退伍或发送回籍而宣布解散。

1922年,苏俄工农红军开始改制,他被任命为第一四二团副团长,后因团长被派出学习,他便代理该团团长之职,未久,则成为该团的正式团长。

1922年9月,华西列夫斯基还率所部参加了军区联合组织的一次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大规模对抗演习。这在国内战争结束以来还是第一次,当时的苏联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及红军第一副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都亲自参加了。

通过这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华西列夫斯基大开眼界。虽然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红军中级指挥员,但他已经认识到,军队今后的首要任务必须是下大力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事理论修养和作战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因此,他在自己所在团内率先开展各种军事技术训练,甚至包括旨在提高指战员身体体能素质的军事体育训练活动。为此、华西列夫斯基本人多次受到师首长,甚至上至军区首长的表彰。

正因为如此,当1924年年初整个苏联红军倡导提高部队全面战斗力的活动展开后,华西列夫斯基便被师部调出,指定由他担任师初级指挥学校校长之职。

在此任上,华西列夫斯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他不仅为步兵第四十八师培养出了第一批现代化条件下中级指挥员的助手,而且还在军事教学实践中独创了一套新的教学与训练方法,特别是结合当时进行的军事改革活动,对该师初中级指挥机构做了相当合理且更切合实际需要的大胆调整。

华西列夫斯基的一个很显著特点和优点,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总能在自己的任何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令人称誉的成就。

1926年夏,当华西列夫斯基在第一四三团团长任上的时候,他奉命到“维斯特列尔”步兵战术进修学校团长进修班学习了一年。

该校是苏军最老和最有名望的一所军校,始建于1918年11月,至1924年正式定名为:共产国际“维斯特列尔”工农红军指挥人员步兵战术进修学校。

1927年8月,华西列夫斯基为期一年的军校进修结。束。他仍回到了原来的第一四三团工作。此后不久,他又被派到第一四四团担任团长。

1931年秋,4月西列夫斯基奉命由步兵第四十八师调入苏联红军军训部队。当时,苏军军训部是一个刚刚。成立的新音引门,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军新形势下军事训练的安排音器、督导检查等工作。

在军训部作的两年。时间里,华西列夫斯基先是主持编辑《军训通报》。后来,苏军最有景约的军事学。术刊物《军事通报》也转归。军训部办,他同时也成了该。刊的主要负责人。

此间,华西列夫斯基深入地研究了关于大纵深进攻。战役的理论,以及诸兵种合。成战斗动作协调等一系列最。新军事科学理论。这为他后来在卫国战争中成功地筹划。

和领导大规模战役行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构成了他军事思想的主要框架。

由于华西列夫斯基在大纵深战役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当谢佳金将军出任第二任军训部部长后,华西列夫斯基曾多次被派遣到各军区的野战部队去检查应用训练演习。

在年夏季进行的诸兵种合同大纵深战役试验演习中,华西列夫斯基被任命为演习导演司令部的参谋长。担任这次演习总导演的是苏军参谋长叶戈罗夫,副导演是苏军炮兵主任戈罗夫斯基。

为了这次震动全军的大型演习的准备和总结工作,华西列夫斯基整整忙了4个月。演习结束后,他参与编写了《大纵深诸兵种合同战斗细则》《步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在现代诸兵种合同战斗中的协同动作细则》。这些,后来曾广泛发至全军各部队使用。

1934年,华西列夫斯基被派到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部担任军训部长一职。此间,他结识了许多后来成为苏军名将的军事领导人。如他的终生挚友、著名的朱可夫元帅及索科洛夫斯基元帅、布琼尼元帅、特卡切夫将军等都是他在这时认识的。

1935年9月,苏共中央和人民委员部做出决定,在陆海军中普遍实行指挥人员和领导人员军衔制。华西列夫斯基当时被授予上校军衔。

1936年秋,受国防人民委员派遣,华西列夫斯基上校前往刚刚成立的总参谋部学院深造。毕业后,留在总参军事学院担任包括集团军战役教研室在内的后勤教研室主任。

1937年9月,当华西列夫斯基在总参学院工作刚满一个月时,总参谋部又来了新的调令。总参谋部任命他为总参机关主管军队高级指挥人员战役训练处处长一职。

这样,从这年10月起,华西列夫斯基就开始在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工作了。这时他根本预料不到的是,此后这里竟成为他长期永久性的家。

1939年年初,由于战争日益临近,总参谋部决定将原来的作战处扩充为权限更高的作战部,作战部是总参谋部的核心机构。同年6月,华西列夫斯基出任作战部副部长,同时兼任战役训练处处长之职。

尽管苏联政府与法西斯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对此并不抱幻想。还在战争爆发初期,斯大林便指示总参谋部着手拟定和编制旨在应付突发事变的苏军战时集中和展开作战计划。

这项工作最早是由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负责领导的,具体参与这项计划编制的即是总参作战部瓦图京部长与华西列夫斯基副部长。

年5月间,为适应即将到来的战争形势,苏共(布)中央和苏联政府对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总参谋部的领导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华西列夫斯基被任命为总参谋部第一副部长,具体负责西方工作。

1941年6月22日凌晨,法西斯德国在苏联边境西部约1000多千米的宽大正面突然发起了侵苏战争。至此,希特勒蓄谋已久的苏德战争终于爆发了。

战争爆发最初的两个月里,华西列夫斯基的工作岗位一直在总参谋部作战部。那时,作战部简直像一所蜂房,“蜜蜂”从前线飞回来,带来了紧急情报,立即分发到当时根据战斗方向成立的三个处——西方处、西北处、西南处。各个方面军司令部都把他们的情况汇总到这里,经过处理再转给最高统帅或大本营,然后他们再把新的训令或命令下达给前线各部队。

作战部内挂满了各种比例和各种用途的地图,电话机话筒上的连线长达10米以上,这为的是一边听电话,一边随手在各处的地图上做好军事标记。10多部电报机和数十部电话终日终夜地工作。有时这还不够,则只能靠通讯飞机或侦察机与前线保持联系。

华西列夫斯基经常向同僚们说的一段话就是:“准确而可靠及时的情报,对一个参谋人员来说就像空气一样必不可少。”前线有什么变化?我军和敌军的部队位置现在哪里?战斗在什么地区进行?援军要派往何处?什么地方需要技术兵种?需要哪种技术兵器?······所有这些、都需要有条不紊地、不误时机地传到大本营,传到最高统帅那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华西   苏联   作战   司令部   总参谋部   恪尽职守   总参   兵种   纵深   步兵   元帅   团长   副部长   红军   军训   战役   军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